電影講述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被七個鬼附身的女人,在當時保守的社會成為家族的辱恥。
在聽到耶穌的講道後,她決意擺脫一切枷鎖,無視世俗的冷眼,不惜離開守舊的家人加入耶穌與門徒的傳道行列。
直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仍一路跟隨,更親眼見到耶穌受死、埋葬和復活,並且是第一個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人。
有許多爭議她是第一個看見復活後的耶穌的見證人(約翰福音20:11-18)。(她看到的是天使還是復活的耶穌?)
受到《達文西密碼》(2003)這本書深遠影響的而被普及。透過阿頓和白莎的對話而寫成的《告別娑婆》亦提到了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與耶穌一同教導其思想,抹大拉的馬利亞並且有許多婦女門徒追隨。
電影尾聲,抹大拉的馬利亞向門徒見證主耶穌復活,卻被多番質疑,並與她爭論天國的真義。彼得堅持耶穌再來為他完成政治理想的天國,質疑為何馬利亞被耶穌揀選帶來這信息? 但馬利亞參透「天國不能透過衝突來建立,亦非透過對抗來毁滅,是透過關愛行善、寬恕來建立」,結果與門徒分道揚鑣。
抹大拉的馬利亞在歷史上是謎團最多、最受誤解的《聖經》人物之一。據《聖經》記載,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生重病、被七隻鬼附身的悲慘女子。拿撒勒人耶穌到各城各鄉傳講天國的福音時來到了她的城鎮,為她趕鬼,使她得到醫治。
她在跟隨耶穌的同時見證耶穌讓瞎子得看見的神蹟,領受與神同在的喜樂,並帶領其他婦女一起接受福音。她更是親眼目睹耶穌受死、埋葬和復活其中的婦女,第一個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人。
按羅馬禮儀年曆,7月22日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紀念日,但自2016年起,教宗方濟各貝頒佈法令,提升該日為「慶日」,將她與其他宗徒地位同等成為「宗徒中的宗徒」,正是紀念她對耶穌熱切的愛,以及肯定她為復活的第一位目擊者,亦是要喚起公眾關注婦女在教會和社會的角色。
總括而言,《耶穌的女門徒》為觀眾豐富了對抹大拉馬利亞的超人想像,生動地刻劃出偽經裡的馬利亞,可說是了解基督教歷史初期諾斯底偽經經典的好題材。
馬利亞福音 The Gospel of Mary Magdalene
「馬利亞」這個名字源自舊約聖經希伯來文的名字「米利暗」Miryam 英譯 Miriam)。米利暗是摩西(Moses)的姊姊,是個女先知。
在第四世紀晚期,釋經學者 耶柔米(Jerome)寫了一本珍貴的《希伯來姓名注釋》(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ebrew Hames),說明了所有聖經出現的姓名,他的解釋被整個中世紀所引用。
他寫道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馬利亞」這個名字應被解釋為「他們光照我」(They illuminate me),或 「光照者」(illuminator)。更好的說法是「海的水滴」(drop of the sea)或「苦海」(bitter sea)。「抹大拉的馬利亞」在名義上是與女先知米利暗和處女生子的馬利亞相關。
鬼附乃是古代對於行為異常的現象使用的用語,抹大拉的馬利亞可能是被一種反覆發作的古老疾病所困擾,改變了她的意識,使她的性格失衡,可能也影響個人的認同。
從四福音中顯示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確有不尋常的地位,復活的耶穌首先對她顯現,並要他去告訴其他門徒,約翰福音記載-她聽見耶穌叫她的名字,就認出耶穌,顯示她非常清楚認識耶穌的聲音。從抹大拉的馬利亞看出正典內外懸殊的差 異,這其中透露著耐人尋味的歷史,男性掌權的教會制度必然扮演重要的角色。
抹大拉的馬利亞,在正典之外的經典中是個具有領導地位的門徒,這樣的研究,不是希望「馬利亞」從「彼 得」爭回失去的地位,乃是盼望恢復女性在神的國度原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