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 Design Pattern #23: 3-tier 架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 層次化的系統設計 📊

在設計軟體應用程式時,為了保持模組化、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開發人員通常會使用多層架構。3-tier(三層)架構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它基本上分為三個主要層次:表示層、邏輯層和數據層。


3-tier 架構 📚🖥️🗄️

  1. 表示層 (Presentation Layer) 🖥️: 這是用戶直接互動的部分,通常包括使用者介面。它可以是網頁、桌面應用程式或移動應用程式的前端。
  2. 邏輯層 (Business Logic Layer) 📊: 這裡是應用程式的核心部分,執行具體的業務邏輯,如計算、數據處理和規則驗證。
  3. 數據層 (Data Layer) 🗄️: 負責管理數據庫連接、數據持久化和資料檢索。


實例

📚 書店系統

想像一個簡單的書店管理系統:


  1. 表示層 - 使用者可以瀏覽書籍、查看詳細信息和加入購物車。
func displayBooks() {
books := businessLayer.getAvailableBooks()
for _, book := range books {
fmt.Println(book.Title, book.Author)
}
}

func viewBookDetails(id int) {
book := businessLayer.getBookDetails(id)
fmt.Println(book.Title, book.Author, book.Description)
}

func addToCart(id int) {
businessLayer.addBookToCart(id)
}
  1. 邏輯層 - 處理業務邏輯,如查找書籍、檢查存貨和更新購物車。
func getAvailableBooks() []Book {
return dataLayer.fetchBooks()
}

func getBookDetails(id int) Book {
return dataLayer.getBookById(id)
}

func addBookToCart(id int) {
if dataLayer.checkStock(id) {
dataLayer.updateCart(id)
} else {
fmt.Println("Book out of stock!")
}
}
  1. 數據層 - 與數據庫互動,提供邏輯層所需的數據。
func fetchBooks() []Book {
// Fetch books from database
}

func getBookById(id int) Book {
// Fetch a specific book by ID from database
}

func checkStock(id int) bool {
// Check if the book is in stock
}

func updateCart(id int) {
// Add book to user's cart in the database
}


結論 🏁

3-tier 架構提供了一個組織良好、模組化的方法來設計軟體應用程式。這不僅確保了應用程式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而且還提高了重用和獨立開發的能力。透過這種分層的方法,開發者可以專注於一個特定部分,而不必擔心其他部分。

avatar-img
31會員
194內容數
歡迎來到【代碼的詩情】:探索程式語言之美 系列,這是一場優雅的程式之旅,透過詩歌的抒發,尋找不同程式語言的美感和精髓。 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透過文字的韻律,深入探索多種程式語言的核心概念和語法,以及它們獨特的應用和技巧。每一篇詩歌都是一個故事,每一段代碼都是一句詩句,讓代碼的旋律和詩情在其中相互交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H 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在玩電子遊戲時,每次過關或失敗後,遊戲是如何保存你的遊戲進度的呢? 🎮 或者當你正在編輯文檔時,"Undo" 功能又是如何工作的? 这些都可以通過備忘錄模式來實現!
當我們需要給某個系統或應用程序添加一種新的語言或表達式時,解譯器模式就派上了用場。這種模式提供了一種將句子或表達式分解成多個令牌的方法,然後根據這些令牌進行解釋或解析。
訪問者模式 (Visitor Pattern) 是一種設計模式,它允許開發者將新的操作新增到現有物件結構中,而不必修改該結構的內部代碼。該模式的重點是將操作和物件結構分離,提供一個彈性的方式新增新的行為。
在許多複雜的程式設計問題中,如何將抽象與其具體實現分離開來,往往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橋接模式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生。透過橋接模式 (Bridge Pattern),不僅可以確保抽象和實現在結構上分離,還能提供一套彈性的機制來適應變化。
在軟體開發中,處理nil或空值是一個常見的挑戰。不妥當地處理它們可能導致錯誤,使得程式碼的健壯性下降。但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在不做特殊檢查的情況下,優雅地處理這些空值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空物件模式 (Null Object Pattern)!
創建物件有時是一個資源密集型和耗時的過程,尤其是當涉及到從資料庫或其他來源初始化物件時。原型模式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它提供了一種方法,能夠通過複製一個已存在的物件來迅速創建新物件,而不是從頭開始。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在玩電子遊戲時,每次過關或失敗後,遊戲是如何保存你的遊戲進度的呢? 🎮 或者當你正在編輯文檔時,"Undo" 功能又是如何工作的? 这些都可以通過備忘錄模式來實現!
當我們需要給某個系統或應用程序添加一種新的語言或表達式時,解譯器模式就派上了用場。這種模式提供了一種將句子或表達式分解成多個令牌的方法,然後根據這些令牌進行解釋或解析。
訪問者模式 (Visitor Pattern) 是一種設計模式,它允許開發者將新的操作新增到現有物件結構中,而不必修改該結構的內部代碼。該模式的重點是將操作和物件結構分離,提供一個彈性的方式新增新的行為。
在許多複雜的程式設計問題中,如何將抽象與其具體實現分離開來,往往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橋接模式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生。透過橋接模式 (Bridge Pattern),不僅可以確保抽象和實現在結構上分離,還能提供一套彈性的機制來適應變化。
在軟體開發中,處理nil或空值是一個常見的挑戰。不妥當地處理它們可能導致錯誤,使得程式碼的健壯性下降。但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在不做特殊檢查的情況下,優雅地處理這些空值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空物件模式 (Null Object Pattern)!
創建物件有時是一個資源密集型和耗時的過程,尤其是當涉及到從資料庫或其他來源初始化物件時。原型模式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它提供了一種方法,能夠通過複製一個已存在的物件來迅速創建新物件,而不是從頭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區塊鏈Layer 1(L1) Layer 2 (L2) Layer 3 (L3) 是什麼意思? 將區塊鏈技術中的L3主網與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其功能和用途。 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 平台(Layer 1):免費部落格平台本身,例如WordPress或Blogger,是一個基礎設施
※ 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定義: 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同一時間內共同存取某一個資料空間。生產者負責生成數據並將其放入共享空間,消費者負責從共享空間中取走數據進行處理。兩者之間互不相干,也不須互相知道對方的存在。 共同存取資料空間:生產者和消費者共享同一個資料空間。這個空間通常是緩衝區或隊列,用於在它
Thumbnail
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進階階段,學生將學習繼承、介面、抽象類別等核心概念。繼承允許類別共享屬性和方法,介面確保實現類別提供特定的方法實現,而抽象類別定義了基本結構供子類別擴展。這些知識點有助於提升程式碼的重用性、擴展性和維護性。
Thumbnail
書名:《解構顧客價值鏈:拆解消費者決策流程,發現商機切入點,用需求驅動設計新商業模式》 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談到許多零售業遇到的挑戰與現況,也曾經是我所遇到的!​主題談的是顧客價值鏈運,作者舉了非常多零售產業的真實案例,但是往下深入挖掘,在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
Thumbnail
這本書從 docker 的角度出發,介紹很多可重複使用的 pattern,除了翻譯某些地方有點怪之外,算是很有趣的一本書,後面很多的 pattern 可以想成是 sidecar 的進階使用方式,在不改變應用程式的情況下,增加不同的功能,相當實用。
Thumbnail
去年已閱讀了《底層邏輯》,整本書也是貼滿了標籤貼,值得閱讀的一本。 底層邏輯2,用了很多數學計算公式來讓我們知道萬物運作的本質,並運用於商業模式上,讓創業者在創業的路上提高成功的機率。我覺得這本書需慢慢細讀,作者劉潤的舉例也盡量很淺白易懂,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數學總是害怕。雖然不需要懂其中計算方式,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
《底層邏輯 1》一書深入探討了企業治理的核心要素: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與系統整合。書中強調,有效的流程優化、堅固的制度以及靈活的系統整合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透過這三大支柱,企業能夠促進創新,鼓勵持續學習與改進,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實現長期發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區塊鏈Layer 1(L1) Layer 2 (L2) Layer 3 (L3) 是什麼意思? 將區塊鏈技術中的L3主網與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可以更形象地理解其功能和用途。 免費部落格平台類比: 平台(Layer 1):免費部落格平台本身,例如WordPress或Blogger,是一個基礎設施
※ 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定義: 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同一時間內共同存取某一個資料空間。生產者負責生成數據並將其放入共享空間,消費者負責從共享空間中取走數據進行處理。兩者之間互不相干,也不須互相知道對方的存在。 共同存取資料空間:生產者和消費者共享同一個資料空間。這個空間通常是緩衝區或隊列,用於在它
Thumbnail
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進階階段,學生將學習繼承、介面、抽象類別等核心概念。繼承允許類別共享屬性和方法,介面確保實現類別提供特定的方法實現,而抽象類別定義了基本結構供子類別擴展。這些知識點有助於提升程式碼的重用性、擴展性和維護性。
Thumbnail
書名:《解構顧客價值鏈:拆解消費者決策流程,發現商機切入點,用需求驅動設計新商業模式》 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談到許多零售業遇到的挑戰與現況,也曾經是我所遇到的!​主題談的是顧客價值鏈運,作者舉了非常多零售產業的真實案例,但是往下深入挖掘,在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
Thumbnail
這本書從 docker 的角度出發,介紹很多可重複使用的 pattern,除了翻譯某些地方有點怪之外,算是很有趣的一本書,後面很多的 pattern 可以想成是 sidecar 的進階使用方式,在不改變應用程式的情況下,增加不同的功能,相當實用。
Thumbnail
去年已閱讀了《底層邏輯》,整本書也是貼滿了標籤貼,值得閱讀的一本。 底層邏輯2,用了很多數學計算公式來讓我們知道萬物運作的本質,並運用於商業模式上,讓創業者在創業的路上提高成功的機率。我覺得這本書需慢慢細讀,作者劉潤的舉例也盡量很淺白易懂,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數學總是害怕。雖然不需要懂其中計算方式,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
《底層邏輯 1》一書深入探討了企業治理的核心要素: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與系統整合。書中強調,有效的流程優化、堅固的制度以及靈活的系統整合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透過這三大支柱,企業能夠促進創新,鼓勵持續學習與改進,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實現長期發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