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加坡|景點|小印度區景點


來到新加坡的第三天,早上安排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小印度區。新加坡集結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是一個多元種族融合的國家,所以來到新加坡可以一次探尋多種不同的異國風情,今天要參觀的小印度區就是充滿著印度風情與保留完整文化底蘊的區域,小印度區是新加坡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以實龍崗路(Serangoon Road)往外延伸,也是新加坡的三大歷史保留區,建議首次來這一個區域可以從小印度藝術區再沿著實龍崗路到維拉馬卡里拉曼廟,這些都是這個區域不可錯過的景點。

如何到達小印度區

前往小印度可搭乘新加坡地鐵「Downtown Line(藍線)」或「North East Line(紫線)」至小印度站。建議出站可以走E出口,馬上就可以接小印度藝術區。

小印度藝術區(Little India Arts Belt)

一到小印度藝術區便可以發現這邊的街屋色彩超級繽紛,配色也是非常的大膽活潑,而且沿路上大部分都是膚色黝黑的印度裔新加坡人,似乎馬上穿越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在這一個區域,最為醒目的建築就是「陳東齡故居」,這間房屋是一位華人富商為老婆所興建的房屋,外觀繽紛的色彩跟一般華人建築有著天壤之別,唯一比較跟華人建築有所連結的是房屋上裝飾瓦片,陳東齡故居甚至還獲得新加坡建築師協會獎,可惜的是目前已不開放參觀,無法一窺內部的全貌,不過倒是蠻多遊客在屋前留影紀念。

實龍崗路(Serangoon Road)

這條路是小印度區最早的商業區域,區域的發展幾乎都是沿著這條往外擴張,街道兩旁有著各式的商店,例如金飾店、餐廳小吃、日用品店...。

讓我瞠目結舌的就是小印度的金飾店,款式不走一般台灣流行的低調簡約,而是強調霸氣與奢華,金飾款式大到怕別人不知道他有帶金飾,我能說這個是土豪風格嗎?感覺這些東西只會出現在老一輩的結婚場合,或許這就是不同文化也會有不同審美觀與價值觀吧!

在這一個區域還有各式各樣的印度餐館,這些印度餐館就是給這些印度裔新加坡人回憶家鄉味的所在,如同台灣一些眷村美食能解退伍老兵的鄉愁一樣。

突然的一場大雨打亂了我跟胖虎的行程,剛好是中午時段我們就走進一家看似還有規模與人潮的印度餐館,看著圖亂點了兩個套餐,看著一旁印度裔居民直接徒手將飯菜送進口裡,一直以為電視上演是過去式,原來這個傳統還保留到現在是個現在進行式,但我們還是不失禮貌地去要了餐具,我想餐廳老闆一定在笑我們是兩隻誤闖叢林的小白兔。

維拉馬卡里拉曼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通常一個地區開始聚集居民之後,應運而生就是宗教的心靈寄託,當然小印度區也不例外,維拉馬卡里拉曼廟就是驗證這個理論最強的存在,無時不刻聚集了一大群進去參拜的信眾,這座廟宇建立於1881 年由孟加拉勞工興建完成的,主要供奉掌管生死的「Kali女神」,她象徵的是「力量」與「勇氣」,拜過之後可以增加你的勇氣和力量。

印度廟的特色就是正門通常有一個讓你震撼的雕像塔,由一層又一層雕像層層堆疊起來,站在下面一看頗有高聳入雲霄的感覺,而每個雕像的神韻表情都不同加上豔麗的色彩,你真的不會忽略其存在。

進入廟中是不能穿鞋的,廟方在大門口外有安排放置鞋子的區域,因為參拜人數眾多有時不會有位子擺放,我們也是把鞋子放在地上,深怕有人會穿錯或是不見,還好參觀完畢後,鞋子還在原地等我們~哈哈!

我們並不是很了解印度廟的參拜方式,所以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觀察大家的參拜方式,這也是一個蠻有趣的體驗。可以確認的是印度教跟道教類似,是一個多神祇的宗教,可以猜測到不同的問題會找不同的神來祈求,就像我們考試找文昌帝君,牽姻緣找月下老人一樣。

小印度區是一個可以讓人感受不同文化差異的街區,展現族群融合與相互文化尊重的風度,還沒去過印度可以先來新加坡的小印度區體驗一下原汁原味的印度風情,下次來一定還是會把這個區域列入必遊景點之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