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景點|新加坡城市展覽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到新加坡的第二天早上我們先去麥士威熟食中心吃了早午餐,結果吃著吃著居然下起大雨來,所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正當胖虎妹煩惱因這場雨打壞後續行程時,我就拿起手機開啟google map看看這附近有什麼景點?
raw-image

「新加坡城市展覽館」就出現在我們這個沒有事先計畫的計畫中,老實說完全沒有做功課自然也不知道城市展覽館到底在展覽什麼東西,不過看完一圈後感覺還是蠻有收穫的。

raw-image
raw-image

從新加坡古地圖了解城市轉變

新加坡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前身為市區城建局展示廊。整個展區是由三層樓所組成,走進一樓大廳是一個挑高中空的設計,一樓有一部分展區屬於非常設展,會根據主題需求來進行展覽內容的調整。參觀完這一個區域後,可以先搭手扶梯到二樓,這就屬於常設展區,一進這一個展區,藉由一張一張的不同年代的地圖來向大家展示新加坡這一個只有台北市2.6倍面積大小的國家,如何一步又一步的發展成擁有410萬人口的現代都市,而且還同時保留綠地與古蹟為居民創造一個舒服的生活環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城市模型區

展覽館的一大焦點就是栩栩如生的大型城市模型,我跟胖虎妹一看到這一個大模型,真是一陣驚呼,便開始好奇地找起新加坡最為有名的地標金沙酒店與魚尾獅,透過縮小比例的模型更能夠讓妳體會到整個新加坡的城市規劃,你可以對新加坡有一個快速且初步的了解,且在這個城市旅遊時會更有感,我倒是覺得可以成為台灣在城市推廣時的借鏡。

raw-image
raw-image

另外展覽館中有些展區是透過影片與互動的科技工具,讓大家更好理解新加坡一路走來是如何進行城市規劃的選擇,最後才變成我們目前所認識的新加坡,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花點時間做參觀,便可以了解到別人的成功不是一觸可及的。

raw-image

從城市模型區往上一看,雖然稍稍被阻檔但不難分辨這幾個英文字「SMALL ISLAND BIG PLANS」,我想所謂的大小或許有其主觀的定義,新加坡以國土來看,確實是一個彈丸小國,但是透過完整與不短視近利的規劃,創造的發展與經濟能力真是非同小可,反觀台灣也不應該妄自菲薄才是啊!

raw-image
raw-image

新加坡城市展覽館

45 Maxwell Road The URA Centre, 新加坡 069118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

星期六上午9點至下午1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次來新加坡安訂下了要吃到三大家肉骨茶的目標,第一天已經品嚐了松發肉骨茶,第二天安排了觀光客必去的行程「魚尾獅公園」,在附近散散步拍照後,坐在河邊休息看著Google 地圖,附近剛好有「發傳人肉骨茶」,走路過去大概15分鍾。     看地圖好像沒有太遠,我們沿著碼頭岸邊散步,周圍林立著眾多
到新加坡的第一天我們將晚餐留給新加坡最有名的肉骨茶-松發肉骨茶,吃完晚餐之後難道就要回飯店休息嗎?我問了一下胖虎妹,她說可以去一個地方吃消夜,然後那個地方晚上會直接把路封起來,我聽了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難道新加坡也有像台灣的夜市,原來這個地方就在老巴剎美食廣場的旁邊的沙嗲一條街。
我們是選擇酷航的紅眼班機到新加坡,原本算好吃完早餐就可以緊接著到星耀樟宜看雨漩渦,速速吃完早餐後,興沖沖的跑到星耀樟宜想看全球室內最高的瀑布雨漩渦,可是為什麼雨漩渦沒有水?心想這有可能是間歇性的在調節供水就開始在一旁拍拍照,欣賞這一個如雨林般的巨大溫室,半個多小時過去後,怎麼還是沒有水?
     出發前往新加坡前,有跟老羊說這次的KPI清單之一是每天要安排一家肉骨茶和土司來吃。肉骨茶發跡於馬來西亞,後來才在新加坡被發揚光大,目前常見的肉骨茶風味有三種:潮州派、福建派和廣東派,而新加坡則是以潮州派風味的肉骨茶較為盛行。     第一天搭紅眼班機抵達機場,在機場吃了早餐、中餐後,下午
新加坡行前就跟胖虎妹說最近工作都忙,新加坡其實就像台北一樣有捷運反正隨遇而安見機行事,搞清楚如何入境即可,我們就走到那邊就逛到那邊,不用特別的計畫,沒想到一番場面話,胖虎妹還真的當真,沒什麼計畫就來到新加坡。
麥士威熟食中心位於新加坡地鐵湯申-東海岸線(Thomson-East Coast Line棕色)的Maxwell站,屬於地鐵棕色線2022/11/13第三階段才通車的車站,過去要到麥士威熟食中心不是要先到牛車水站Chinatown(NE4)再走路過來,就是要坐公車。
    這次來新加坡安訂下了要吃到三大家肉骨茶的目標,第一天已經品嚐了松發肉骨茶,第二天安排了觀光客必去的行程「魚尾獅公園」,在附近散散步拍照後,坐在河邊休息看著Google 地圖,附近剛好有「發傳人肉骨茶」,走路過去大概15分鍾。     看地圖好像沒有太遠,我們沿著碼頭岸邊散步,周圍林立著眾多
到新加坡的第一天我們將晚餐留給新加坡最有名的肉骨茶-松發肉骨茶,吃完晚餐之後難道就要回飯店休息嗎?我問了一下胖虎妹,她說可以去一個地方吃消夜,然後那個地方晚上會直接把路封起來,我聽了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難道新加坡也有像台灣的夜市,原來這個地方就在老巴剎美食廣場的旁邊的沙嗲一條街。
我們是選擇酷航的紅眼班機到新加坡,原本算好吃完早餐就可以緊接著到星耀樟宜看雨漩渦,速速吃完早餐後,興沖沖的跑到星耀樟宜想看全球室內最高的瀑布雨漩渦,可是為什麼雨漩渦沒有水?心想這有可能是間歇性的在調節供水就開始在一旁拍拍照,欣賞這一個如雨林般的巨大溫室,半個多小時過去後,怎麼還是沒有水?
     出發前往新加坡前,有跟老羊說這次的KPI清單之一是每天要安排一家肉骨茶和土司來吃。肉骨茶發跡於馬來西亞,後來才在新加坡被發揚光大,目前常見的肉骨茶風味有三種:潮州派、福建派和廣東派,而新加坡則是以潮州派風味的肉骨茶較為盛行。     第一天搭紅眼班機抵達機場,在機場吃了早餐、中餐後,下午
新加坡行前就跟胖虎妹說最近工作都忙,新加坡其實就像台北一樣有捷運反正隨遇而安見機行事,搞清楚如何入境即可,我們就走到那邊就逛到那邊,不用特別的計畫,沒想到一番場面話,胖虎妹還真的當真,沒什麼計畫就來到新加坡。
麥士威熟食中心位於新加坡地鐵湯申-東海岸線(Thomson-East Coast Line棕色)的Maxwell站,屬於地鐵棕色線2022/11/13第三階段才通車的車站,過去要到麥士威熟食中心不是要先到牛車水站Chinatown(NE4)再走路過來,就是要坐公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新加坡的第三、四天的行程。包括了探索印度區、阿拉伯區、濱海灣花園、喜茶、珍寶海鮮等景點和美食。文中描述了美食體驗以及各個景點的感受。
Thumbnail
原本曾考慮過這趟新加坡之旅要不要順道去一趟馬來西亞?畢竟很近,而且我們待在新加坡的日子也還算多天。但這幾天我們除了一些新加坡行程以及婚禮,還想避開六日過海關的人潮,不知不覺就到了最後一天。而最後一天我們又不想冒著排隊過海關以致於太晚回飯店收拾行李的風險,因此決定放棄入境馬來西亞,改去往新加坡的島嶼—
Thumbnail
新加坡第二天早晨,享用了美味的早餐後,前往新加坡環球影城及聖淘沙遊玩。這篇文章分享了美食、遊樂設施和夜景的體驗。最後, 淺談了環球影城和斜坡滑車體驗,以及到旅遊景點用餐的心得。
Thumbnail
一下飛機,走出機場,就發現,這裡沒有我原以為會有的那麼熱。 甚至,我覺得台北要熱得多了! 我跟伴侶都一致認為,台北比新加坡還要潮濕。 但,不對呀?我十年前11月來新加坡,不也被那濕熱天氣嚇到過?而現在是六月,夏天呢! 上了從機場往飯店的Grab,才聽司機說,原來六月在新加坡真
Thumbnail
飛機再次起飛。 這次的目的地,是很靠近赤道的新加坡;在炎熱的六月前往,對於怕熱的我實在有點挑戰性。 還記得多年前,從澳洲回到台灣,中間在新加坡轉機,當時是11月,對於北半球照理說是轉涼的季節,但在當時選擇入境新加坡玩幾天的我,卻感受到了如夏天般的濕熱天氣。 後來才聽在當地的好友告訴我,新加坡是
Thumbnail
在新加坡都吃些什麼呢?一開始來到時候很怕吃壞肚子,自己和其他剛來的台灣朋友都是吃連鎖餐廳像是麥當當這類的一段時間,後來嘗試了當地的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 )在住家會社區附近的小吃攤集中地,通常會賣一些比較平價的食物像是雞飯、板面自助餐之類的,但用餐的地方沒有冷氣,會常常看到八哥或鴿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Thumbnail
只有雙北面積30%大小,卻有著雙北80%的人口數,曾經與台灣並列為「亞洲四小龍」,擁有全球票選最棒的國際機場,也曾經受過英國殖民、日本佔領,曾隸屬於馬來西亞,後來在1965年獨立建國,充滿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也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陸空轉運站—新加坡。 印象中應該是2004年,那是我第一次去新加坡
Thumbnail
新加坡最著名的烏節路百貨公司林立,但烏節路走到底就是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這座植物園建於1859年,植物園保存了6公頃小型熱帶雨林,也讓新加坡成為全球少數在市區裡有著熱帶雨林的國家。 植物園在2015年7月4日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植物園免費入園,唯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新加坡的第三、四天的行程。包括了探索印度區、阿拉伯區、濱海灣花園、喜茶、珍寶海鮮等景點和美食。文中描述了美食體驗以及各個景點的感受。
Thumbnail
原本曾考慮過這趟新加坡之旅要不要順道去一趟馬來西亞?畢竟很近,而且我們待在新加坡的日子也還算多天。但這幾天我們除了一些新加坡行程以及婚禮,還想避開六日過海關的人潮,不知不覺就到了最後一天。而最後一天我們又不想冒著排隊過海關以致於太晚回飯店收拾行李的風險,因此決定放棄入境馬來西亞,改去往新加坡的島嶼—
Thumbnail
新加坡第二天早晨,享用了美味的早餐後,前往新加坡環球影城及聖淘沙遊玩。這篇文章分享了美食、遊樂設施和夜景的體驗。最後, 淺談了環球影城和斜坡滑車體驗,以及到旅遊景點用餐的心得。
Thumbnail
一下飛機,走出機場,就發現,這裡沒有我原以為會有的那麼熱。 甚至,我覺得台北要熱得多了! 我跟伴侶都一致認為,台北比新加坡還要潮濕。 但,不對呀?我十年前11月來新加坡,不也被那濕熱天氣嚇到過?而現在是六月,夏天呢! 上了從機場往飯店的Grab,才聽司機說,原來六月在新加坡真
Thumbnail
飛機再次起飛。 這次的目的地,是很靠近赤道的新加坡;在炎熱的六月前往,對於怕熱的我實在有點挑戰性。 還記得多年前,從澳洲回到台灣,中間在新加坡轉機,當時是11月,對於北半球照理說是轉涼的季節,但在當時選擇入境新加坡玩幾天的我,卻感受到了如夏天般的濕熱天氣。 後來才聽在當地的好友告訴我,新加坡是
Thumbnail
在新加坡都吃些什麼呢?一開始來到時候很怕吃壞肚子,自己和其他剛來的台灣朋友都是吃連鎖餐廳像是麥當當這類的一段時間,後來嘗試了當地的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 )在住家會社區附近的小吃攤集中地,通常會賣一些比較平價的食物像是雞飯、板面自助餐之類的,但用餐的地方沒有冷氣,會常常看到八哥或鴿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Thumbnail
只有雙北面積30%大小,卻有著雙北80%的人口數,曾經與台灣並列為「亞洲四小龍」,擁有全球票選最棒的國際機場,也曾經受過英國殖民、日本佔領,曾隸屬於馬來西亞,後來在1965年獨立建國,充滿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也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陸空轉運站—新加坡。 印象中應該是2004年,那是我第一次去新加坡
Thumbnail
新加坡最著名的烏節路百貨公司林立,但烏節路走到底就是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這座植物園建於1859年,植物園保存了6公頃小型熱帶雨林,也讓新加坡成為全球少數在市區裡有著熱帶雨林的國家。 植物園在2015年7月4日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植物園免費入園,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