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商品算是頗新的詞,但實際上早已不是新的經營模式。
哈囉,大家好!我是地球觀察家—熊熊。在開始說明我的數位商品配方之前,你或許會想要先認識我的經歷。
我在行銷產業的圈子打滾約一年時間,雖然還是小菜咕咕雞一隻,但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經手的數位化產品也不算少數,大多是線上遊戲與虛寶等等,那些我們以為沒人會想買的東西,實際上可以吞納的消費量有多高?
而即便不計入工作層面的接觸,其實數位化商品也已經漸漸滲透到我們的日常裡,今天就來一起瞭解,數位化商品到底是什麼。
數位化商品,簡單來說就是「電子」或「虛擬」的商品。雖然消費者不會有實體實物的獲得,但是可以擁有某項「服務」、「知識」或是「虛擬世界中的需求」。
這樣的說明看似籠統,主要是因為數位化商品的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很難各別指出說明,但在手機即生活的世代中,我們網路上的活動、消費,至少一半都跟數位化商品有關係。
如果認真列出類別,我認為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下列幾種:
早在「數位化商品」這個詞出現之前,這種服務類的交易就已經存在,舉例來說像是電子票券、網路登記報名、線上命理服務、網站管理、網路數據分析或是最近很夯的線上課程等等,這些偏向「一次性」或是「販售專業」的交易,其實都算是線上數位服務商品的範疇。
再進一步來到虛擬商品的部分,舉凡像是線上接案產出圖文、販售電子書、教材、專案報告撰寫或是購買軟體等等(最近剛在觀望的Adobe軟體),這類需要相對的硬體設備才可以進一步使用的商品,就可以算是大家比較熟知的線上數位商品。
最後則是近年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的娛樂類數位化商品,像是手機遊戲、線上遊戲、單次租借的影片,甚至是網路上觀看遊戲直播並進行斗內等等,這類偏向娛樂屬性的線上交易也可以算是數位商品。
綜合上述的數位商品類別,其中又以娛樂類最為驚人(汗...),像是我本人玩手機遊戲時,為了要增加遊戲中背包空間或提示數量,都養成了「沒耐心,就課金」的壞習慣。
甚至是為了跳過影片而購買的YT會員等等......
當然,這些數位商品不見得只會歸屬於某一類,例如購買YT的KOL頻道會員,除了是想看更娛樂內容之外,也可能可以獲得其他服務,例如專屬報告分析等等。
因此,隨著多數人的消費習慣轉向,實體店面獲利的最大敵人就是「數位商品」,而不可否認的是,數位商品的消費力正在飛快攀升。
坦白講,上述的數位化商品分類應該就足以讓各位瞭解到,現在的數位商品平台與原本定調的平台屬性有多麼重疊。這會是一件壞事嗎?那倒不見得。
以電子書為例,要順利在現有的數位商品平台上架「自己寫的書」,確實簡單,但也繁瑣。門檻不如以往高,但是前置作業以及要投入的心力都不容小覷。
最簡單也常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接案平台,360啦、出任務啦、臉書Soho啦~吧啦吧啦的,來自業主的篩選競爭卻更加劇烈(心累...)
或者還有直接在電商平台上販售服務的,蝦皮啦、Pinko什麼的啦~這些雖然曝光夠,但能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又是另一回事了。
雖然說各式各樣的線上平台都有機會販售數位商品,但是目前蔚為主流的,還有這幾個網站可以作為開始販賣數位商品的參考:
當然,還有非常多線上數位商品平台可以參考,最快速又直接的方法,就是透過同業打聽的方式,找到新興的、可靠的或是更具有知名度的線上平台。
想要透過數位商品平台上架自己的服務或商品,回歸到本質還是會需要一定的「流量」跟「專業度」,可以架設自己的網站當然好,但是草創階段,就十分仰賴權重高的大網站牽成(像是各位現在看的方格子...)。
同時,商品的屬性跟平台的調性有一定比例相符,才不會在銷售數位商品的時候太過跳痛而找不到客源(就問誰會在橘色P站上看微積分.....欸!還真的有QAQ)
那麼,已知數位商品有哪些類別及現在面對數位商品的樂觀趨勢,你一定想知道該如何開始販售自己的數位商品,又有什麼最重要的「眉角」要留心,才能創造源源不絕的客源。
首先,盤點自身的「數位商品販售能力」並依序定調之後,才能清楚地掌握到,自己目前有那些「產值」。
舉例命理服務來說,絕對要先知道自己「會哪些」、「程度大概到哪裡」,才方便下一步尋找適合的平台去販售。
其次就是依照自己的能力,去規劃該上架在什麼樣子的平台會比較適合。
舉例來說,如果是從事線上課程的工作,那麼將課程放到「專門販售」線上課程的平台,就會是最直接的選擇,雖然競爭激烈,但是目標客群卻相當明確。
當然......也可以透過創造話題跟噱頭的方式,有機會可以成為先鋒者闖出一片天啦!但是持久度跟成效,就是各位想要長期經營的各位,所需要考量的問題。
最後!就是直接跨出第一步嘗試,放到選定的平台上,開始你的網路販售啦!例如想做命理服務,那就是選定平台、制定定價後,直接上架告訴大家「我有在做這項服務喔!」;想賣電子書,就可以先行接洽,確認願意出版商的意願後(有些可以自由上架,但流量累積就更需要時間),簽定合約、著手進行;想要接案,就可以整理完自己的履歷後,發布到各個有發案需求的網站上,爭取曝光。
話說回來,到底要怎麼做才是經營書為商品的長久之計呢?噱頭?優惠?特價?
老實說,販售數位商品配方不只一種,但我認為無論是專業度、溝通力或是打怪經驗值都好,最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自己手上的數位商品「做好」,先不論一開始是透過低價or其他銷售策略吸引客流,最根本的就是要讓客戶或消費者先「看見」你的商品的優勢,並且獲得了「好評」,才會再有後續回購或合作的機會。
所以,我的數位商品配方非常簡單扼要:做好→推行策略被看見→獲得好評→下次合作/回購。
大家千萬不能忘記,在資訊量爆炸、選擇多樣化的現代生活中,「好評」依然會是影響多數人選擇的一大要素之一,絕對不是利用低價短期內取勝,就能獲得走得長久的籌碼。
而要能夠提供至少中上專業程度的數位商品,並且做出合理定價,核心就在於有多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性格是一回事,瞭解自己的能力又是一回事,不少人會因為覺得自己能力太差而普遍開出低價,導致負面反饋與影響,例如被質疑低價壟斷等等問題(淚)。雖然這幾乎是必經的道路,但是多方參考市場上的標準的定價,才不會讓自己的服務「好評」只是來自於「專業又便宜」,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平心而論,無論是線上服務商品也好,或是線上虛擬商品的產出,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獲得消費者或是客戶的「肯定」,「肯定」不僅僅是對於專業的一種背書,更是影響陌生客源選擇的關鍵要素,實體店家與商品都是如此了,那些幾乎看不到的「數位商品」就更是如此。例如:占卜總是要找有推薦的、朋友試過的;書總是要買評價最高、今年最多討論度的;線上課程一定要先看過師資陣容,確認是有名、有好評的!
因此,數位商品配方的關鍵,當然就會回歸到「好評」身上。這也就不難理解,有不少商家都需要邀請部落客、KOL進行推薦,讓好評被廣泛散播出去。
而正是因為不少消費者的考量,都是來自於好評(高單價的服務類商品更是如此),因此也形成了不少「買好評」的歪風,再加上服務商品的好壞其實很難定義,基本上是主觀認定居多。因此,在數位商品風潮的世代下,更需要仰賴「溝通」這樣的軟實力,去巧妙地化解掉衝突問題,好評自然也就更加可信。
願共同在數位商品海中,苦苦掙扎的各位同胞們,我們繼續加油!QwQ……
哈囉,我是熊。雖然在行銷圈打滾近一年的時間,但現在就是毅然決然跳下海全心全意做接案、擺攤的熱血初老女子,如果你也喜歡我歡迎訂閱我的文章,近期會加緊腳步更新!
如果想派案給我當然更好......Q▽Q!
感謝大啊的賞識與閱讀♡
接案項目: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