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基隆望海巷海域出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生態豐富

    海科館研究人員最近在望海巷潮境公園海域發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蹤跡。(照片/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研究人員最近在望海巷潮境公園海域發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蹤跡。(照片/海科館提供)

    時值東北季風氣候,望海巷潮境海灣保育區潮間帶最近出現13隻傳說中的藍天使-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讓海科館長期進行海灣研究人員與志工雀躍不已。

    海科館長陳素芬指出,該館座落於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旁,從籌備處的潮境工作站至今已經邁入20年,目前潮境海灣在海科館與基隆市政府長期合作下來,保育區的成效有目共睹,海科館長期進行海灣的研究、監測,並以一個月兩次的方式帶領志工於潮間帶定觀,並進行穿越線(調查線)記錄生物及底質的變化,潮間帶四季各有特色與驚奇,諸如春天的藻類、夏天的豆仔魚、秋冬季也會出現各種生物,像這兩天出現傳說中的海神-大西洋海蛞蝓實屬難得。

    海科館表示,2010年臺灣第一次出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2013年12月1日長潭潮間帶首次發現,2021年2月4日第二次出現,而於昨(2023年11月21)日海科的定觀中再次出現,截至今(11月22)日共發現13隻,潮間帶定觀這天海科館志工們拉著穿越線走在潮間帶時,發現滿地的憎帽水母,通常這是海神降臨的訊號。

    海科館說,憎帽水母、錢幣水母及帆水母這三種體型不大卻帶著蛋白毒性的刺絲胞動物,常是大西洋海洋海蛞蝓的食物,牠們會將吃下的水母刺絲胞聚集在手指狀的裸鰓前端,轉化成自己的秘密武器,用來防禦及補食,因此雖然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很美麗,但是有毒,因此請用欣賞的角度觀看,而不要好奇去觸碰牠。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並且表示,海神海蛞蝓這一類以僧帽水母、錢幣水母等為食的生物,也是大自然控制僧帽水母不會過度繁生的自然平衡,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會將空氣吸入胃內的氣囊形成氣泡,讓自己漂浮在海面上,追逐著食物在海面上到處漂流,體型身長約1.3~4公分不等的海神海蛞蝓。此乃破紀錄的觀察數量,也因此除了看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覓食僧帽水母和錢幣水母的過程,也有機會看到個體間互動的情形,包括生殖孔及伸出透明的生殖器準備交配的難得鏡頭,而這來自大洋的藍天使傳說也成就了冬日潮間帶的驚艷。(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DE新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