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進擊的巨人》為什麼艾連要發動地鳴?

終於看完了進擊的巨人最終章,非常感謝 MAPPA 製作了動畫,補足了很多當初漫畫匆匆結束的疑惑與不滿,我之前一直覺得 MAPPA 畫的人物跟 WIT STUDIO 水準差距太大很不滿,但現在因為這個最終章與第四季的超好聽片頭曲,我徹底折服了。

即使看完漫畫,當時的我也沒有辦法全然理解為什麼艾連非得發動地鳴不可,但當我看到動畫裡面,艾連對阿爾敏說:「我是自由的奴隸」,而阿爾敏也回答他:「我也想過要把全人類消滅,謝謝你讓我看到高牆的另一邊,我們地獄見吧。」我突然能夠體會了,艾連和阿爾敏他們曾經多麼嚮往高牆的另一邊,第三季的結尾,所有調查軍團的夥伴們終於越過了高牆,站在海邊,他們都很興奮的期待海的另一邊會有自由,然而現實是海的另一邊,艾爾迪亞人更不自由,他們被關在管制區裡,被其他人類深深痛恨。

艾連說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只是個笨蛋,他想追求自由,然而思前想後,還是只想出「發動地鳴」這個方法,只有這個方法最接近他想要的自由,「地鳴」的殘酷正是在刻劃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自由不是全然高尚的,有時候為了爭取我的自由,甚至我得剝奪別人的自由,這讓我想起最近以色列與哈馬斯的紛爭,因為以色列的武力太強,而且目標明確,就是要消滅哈馬斯,造成許多巴勒斯坦平民死傷,讓現在國際的看法非常分歧,我看了很多場相關的辯論,我覺得不管是哪一方,都沒有辦法以犧牲人數多寡來決定誰該停火,當有人剝奪了我的自由,我勢必得站起來反抗,即使必須殺死對方,我也一定要反抗到底,僅僅只是自己想要生存下去,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恐怖份子,以色列當然知道這樣的反擊會種下以後的仇恨,但現在要以色列停火是不可能的,這是「自由」要付出的代價,就如同發動地鳴的結局是讓八成的人死亡,牆外的文明倒退到與島內一樣,既血腥又殘破不堪,但艾連還是做出選擇,並願意為此付出沉痛代價,所以他才說自己是自由的奴隸。

兵長當初選擇讓阿爾敏活下來,讓艾爾文團長死去,這個決定使得阿爾敏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如果是艾爾文團長還活著,他會不會做出更好的決定,會不會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但我不這麼覺得,寄託一個強人來解決問題,覺得他做的決定會比較好,其實是在逃避自己做選擇,逃避去承受殘酷選擇的後果,這是很多好不容易進入民主社會,卻時不時總懷念過去威權時代的人的原因,在威權時代,獨裁者不給你自由,限制你自己做決定,於是我們理所當然的可以找到人怪罪現實的不滿,然而在民主社會,我們得自己決定,自己找到出路,掉隊的人無人可以怪罪卻又不想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於是開始為獨裁者加上粉紅濾鏡,覺得過去威權時代也沒什麼不好,實則是因為做選擇真的很沉重,這也是我最後能夠體會艾連,甚至欽佩他的原因,發動地鳴讓他要跟過去的同伴反目,要成為全人類的敵人,要毀掉文明來消滅這段仇恨的歷史,最痛苦的是逼米卡莎要親手終結自己,如果再考慮到他甚至已經看到這樣的未來,他還是一無反顧的做出決定,就更覺得不容易,阿爾敏透過道,同樣看到結局,而他也選擇與艾連一同承擔,米卡莎親手砍斷艾連的頭是最終章的頂點,她也知道結局,她可以選擇逃避,在另一個時空,她跟艾連一起過兩人的小日子,但在這當下,最終她還是做出決定,親自終結艾連,有人說是艾連逼他們這麼做,但我覺得不是的,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能夠自己做出決定,才是自由的人,也因此米卡莎的選擇能夠解放被束縛2000年的艾彌爾,還她自由。

最後動畫跑馬燈畫出沒有巨人之後的故事,很遺憾的,即使沒有巨人之力,人類還是繼續發生戰爭,繼續有人死亡,從來就沒有完美的烏托邦,不是今天做完決定,達成目標就再也不用受苦,人活著的每一天都得不停的選擇,不停的戰鬥,哇,這也太累了吧,既然最後都是死,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吉克與阿爾敏的對話回答了這個問題,吉克一直覺得安樂死是最好的解決之道,但阿爾敏讓他回想起與拋球,接球的時刻,這段時光可以說沒有任何意義,因對結局沒有任何影響,但它又可以說是意義非凡,這段時光讓吉克覺得為此要再次出生,再次經歷一遍所有狗屁倒糟的事也可以,它讓一切都值得了,也讓吉克真正得到自由,他終於感到慶幸自己來到這世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Yi-L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