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12/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談客體分離

你有聽過這個詞”客體分離”嗎?

 

客體分離是什麼呢?

有人用很簡單的方式來闡述。

真的很簡單,就是:

關你什麼事?   跟   關我什麼事?

 

如果語氣不好,很可能就有情緒開始吵架了。

可是如果你靜下來想一想,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到底什麼是客體分離呢?

 

這就要開始說故事了,在很久很久以前…

 

勒內·笛卡兒(法語:René Descartes)是一位17世紀法國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他被認為是現代哲學和現代數學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我思故我在」這個觀點,這是他思考問題時的一個基本原則。

 

笛卡兒提出其二元論的概念,這時候主體與客體的概念發生衝突(即主體—客體分離)。 一個主體很可能被認為是本體論意義上的一個客體。 這時要怎麼區分,決定性在於區別,主體是被定義為主動感知的東西,而客體是在感知中被動地給出的東西。

 

這麼說很抽象,那我們來看個例子吧!

 

一個女孩想要有個霸道總裁作為結婚的對象,這個時候霸道總裁就是一個客體。女孩在生活中會開始尋找有這樣特質的男性。

這就是主體客體的具體化及影響。

 

 

好,談論到這裡大家應該對客體分離有些概念了。

我們把思緒來回到之前說的簡單分辨方式。

關你什麼事?   跟   關我什麼事?

 

這時候又會有矛盾了,怎麼說呢?

家裡長輩們會告誡晚輩,少管閒事,別沒事惹事。

可是學校和社會教育又告訴我們,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那怎麼辦呢?

 

如果我們沒有邊界感,不知道應有的尺度。那就容易把自己也捲進去,過度的介入,或是做出超出自己角色的權利或義務的事情。這樣原本不是自己的責任,變得開始有關係了。這就是俗稱的,公親變事主。

 

 

我覺得客體分離,並不是很簡單的一刀切,只簡單地分出自己(主體)與他人(客體),而是經過生活的學習與歷練後,能清楚自己待人處事的界線。

 

例如:

自我修養的 「內聖外王」

待人處事的 「外圓內方」

有關身心靈的 「善護念」

 

隨著歲月增長,我發覺要完整的客體分離沒有那麼容易,得要有足夠的事件觸發,還要有對邊界的覺察感。

經年累月會自然地建立起自己獨有的「客體分離」

 

 

經過我的分享,希望你有所收穫。

你覺得生活中什麼事,是很需要客體分離的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