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互動

含有「人際互動」共 17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金魚型同事不是擺爛,也不是耍狠,但他們的健忘與表面敷衍,會讓人反覆收拾相同的爛攤子。錯誤一次是疏忽,錯誤變成慣性,是組織默許的結果。當你總是在補漏洞、釐清混亂,不是你太計較,而是你太清醒。真正該問的不是「要不要再幫一次」,而是:這樣的環境,真的值得你留下來嗎?
這篇文章分享了劉軒所著《能自處,也能與別人好好相處》一書的重點內容,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來改善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人際關係以及壓力應對等方面。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如何更好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
Thumbnail
一句話能成就合作,也能引爆誤會。要說清楚,就要補上經常遺漏的四塊拼圖:背景脈絡、角色定位、具體影響、內在期待。這是高效溝通者的必修課。
Thumbnail
我老闆經常說 不要以為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或想要什麼 他不會通靈!!!
查而思-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3
細枝小葉的阿祥_Sean 真的是呀! 自己總希望別人能秒懂我,老闆們也不例外!
有他不是在了解你,他是在剪你的人設。 這類同事擅長截取你生活裡的片段,加上自己的旁白,重組成他相信的版本再四處散播。 你不是被誤會,而是被「重剪」。 在他口中,你變成了某種設定,連你自己都不認得。 與其解釋,不如冷笑。 這篇文章寫給所有曾被「敘事剪輯」過的人,也提醒我們:別讓他人決定你該被怎麼看。
根據戒毒機構統計,「情傷」是吸毒原因的排行榜上前三名。關哥(化名)便是其中一例。與初戀女友交往五年,陪伴彼此歷經學業、兵役與工作階段,最終卻因女友與摯友相戀而分手,這段背叛讓他徹底失去對愛情與友情的信任,從此走向墮落人生。情傷後的關哥在心理下了一個決定,「我不要再信任任何人...
Thumbnail
前陣子因為被一位合作夥伴指控在協商過程中沒有給予他情緒價值,而開始反思情緒價值和同理心之間的差異。
Thumbnail
Shirley LEE-avatar-img
2025/07/21
人際關係複雜且微妙,如果當下心情不美麗,事後又鑽牛角尖,情誼很難繼續走下去
在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我們習慣吸收知識,卻越來越少真正與人深談。 這場深度對談活動讓我重新體會到:說出內心的故事,是一種靠近,也是一次照見自己的過程。 每個人帶著不同的目的來到現場,而我則是在那裡,看見了自己累積的轉變與力量。 輸出不是壓力,而是連結,是語焰,是祝福。
有些同事話總說不清楚,事後卻堅稱自己早已交代。 說法前後不一、語氣理直氣壯,像活在專屬的虛擬記憶系統裡。 你以為是你記錯,其實是他從沒說清楚。這類人不衝突、不情緒,卻在模糊中操控現場。 遇上他們,只有紀錄、明確與自保,才能不被拖下水。 搭配變色龍型同事一起閱讀,效果更佳。
每天在同一個健身房裡,總會遇見那些陌生卻熟悉的面孔——彼此不認識,卻默默共存於同一個場域。 沒有寒暄,沒有交集,只有各自專注自己的節奏與鍛鍊。 偶爾心裡想釋出善意,卻又選擇保持那份剛剛好的距離。 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無聲陪伴,成為生活裡一種溫柔的存在。有些相遇,不需要認識,只是一瞥。
職場中有些人只靠沉默,就能讓氣氛瞬間凝結——他們是冷暴力型同事。話題丟出去沒有回應,沉默成為他們逃避責任、劃清界線的手段。與其困惑或內耗,不如保持界限、自保為先:紀錄每次互動、完成本分、適時交辦,不必強求回應。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用力溝通,有些沉默,只適合讓它沉進湖底,而你,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