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尊重並接納真正的自己

    摘錄《內心對話的力量》與閱讀心得

    我花了好些時間,才成功訓練大腦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有效。如今,雖然某些情境還是會觸發我的負面回憶與情緒,但我能馬上覺察到他們出現,並選擇用其他方式去回應。只要用對方法,改變並非不可能。

    你必須讓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知道,現在有個成年人可以照料他了。許多人一輩子都在向外尋求答案,以為找到合適的人或環境,就能治療童年的創傷。但事實上,只要對內在的孩子許下承諾,說你會保護他的安全,在他生病、寒冷、飢餓時給予關懷、溫暖與食物,那他的創傷就能慢慢癒合。

    有個方法非常有效:我會想像自己五或十年後的模樣,並簡短寫下那時的狀況,比如職涯發展、居住地點以及人際關係等。我還會加入許多圖片,讓那些願景更鮮活。接著,我會看看自己的核心思維中有那些是無益的執念,並試著以正面的想法來取代。換句話說,我從成人的角度重寫了人生腳本,不再受制於小時候在不知不覺間接受到的訊息。

    當內在的小孩變得健康,我們才能遊玩、歌唱、跳舞、創作,實踐生命的多種面向,讓內心充滿喜悅。回味小時候那些愉快的體驗,重溫兒時所喜愛的一切,能帶來舒心的效果,療癒成年人的疲憊。

    網路圖片-瓦力唱片行

    附圖為社群媒體上的截圖,不確定出處來源。圖片中書桌和窗外自然光線整體讓書房很舒適。週五晚上若有餘力常會打掃房間或廁所,每隔一段時間會整理書桌桌面,雖然同一份工作資歷最長沒有2年以上,近幾年都不到1年,隨著年齡增加有時會徬徨,但如書中提到需要顧到內心小孩的需要,遭遇挫折時,內省能力很重要,但不能過於苛責或讓外在負面情緒和評論給打垮。堅持內心北極星方向,朝著夢想前進,感謝周遭幫助自己的人,帶著他們的期待和期許繼續往前進。

    自我關懷應該是在日常活動中不斷地規律練習,才能強化身心健康,幫助我們恢復並維持生活平衡。

    書中提到愛自己的練習方法,下班時常會上社群網站看看其他人的日常,有時是戴上耳機聽音樂或收聽有啟發性的podcast,有時是送洗衣服回來一件件慢慢摺,有時會看正向書籍,有時是找朋友聊天。發覺有壓力或心情鬱卒時,盡量停下工作上的事,因為這會使自己陷入無限循環的悲傷情緒中,試著放鬆、轉移目標或是找人談談聽聽他人的意見,都能跳脫自己設下的框架,重新有新的力量。

    批判之聲會把不合理的要求都當作磨練,看法會決定一切,改變觀點,思考身體所承載的故事,就能開始接納自我。

    外在的肯定不能帶來內心的安穩,必須打從心底感到平靜才行。

    人的吸引力是取決於活力與個性,而不是外表。我們每天對自己的看法會不時改變,身體意象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心情好壞,以及內心深處的正向態度。

    既然下定決心要翻轉人生,那就要改變平時來往的對象和談話的內容,不必和那些消極的親友斷絕往來,但必須針對談話主題設下界限,以免觸發負面情緒。

    建立新的思考模式需要時間,自我觀感的改變過程是緩慢的。身體承載著靈魂,需要悉心照料。

    要活出更有質感的人生,就必須學習以健康的新策略回應內心的思緒和感受。

    正念就是完全沉浸在當下,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在任何時刻能即刻自我察覺,了解自身的思緒與感受。培養出這樣的察覺力之後,才能主導生活,應對人生各種處境。

    所謂正念,是察覺自己在想些什麼。一旦了解到心中的念頭都是某些想法,你會很自然地將心緒帶回當下,專注於眼前發生的事,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回應。

    剛開始療傷時,必須建構正向的內在對話,才能減弱批判之聲的音量,藉由多加練習正念,就能體認到,那些自我批評的話都是不健康的念頭,絕對不要被它們唬了。在每個念頭浮現時,給自己機會去察覺內心的思緒,稍微保持距離,不用馬上回應。

    ///

    後記:工作期間學會了很多,其中包括「等候」。遇到事情一定會有天然的情緒,無法客觀判斷事情時,需要先撫平自身的情緒,可以是書寫內心的想法,或短暫離開所待的環境,讓思緒重新整理後再去面對需要解決的事情。期許自己的待人處事的心態逐漸成熟穩重,一步步朝向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前進。加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