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孝順是美德還是牽絆?》



     

    華人社會一向很很重視「孝順」,尤其是老一輩的華人。他們認為應該儘量順從父母的心意,讓父母開心。然而也因此,「孝順」常常成為我們沈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IAN在某大上市公司擔任主管,年薪好幾百萬。除了工作能力很強之外,對周圍的人也都非常慷慨和善。過年會包紅包給長輩和下屬,年節會為大家準備禮物,常常請部門同事吃飯,深受大家的喜愛。

     

    他對住在老家的家人們更是照顧。

     

    他的父母和姐妹,都住在老家的農舍裡。雖然名為農舍,但其實是個二層樓的水泥建築。農舍從IAN小學時期蓋好之後就沒翻修過。超過三十年的老房子,不僅牆壁斑駁,地面也凹凸不平,浴室發霉窗戶滲水,住起來很不舒服。

    孝順的IAN在自己的經濟比較寬裕之後,主動拿錢出來為家人翻新農舍,全家人都非常的開心。IAN也因此成為鄰里間的佳話,大家都說IAN是來報恩的,能生出這樣的兒子,前世肯定是個大善人。

     

    翻新農舍後不久,IAN的姐姐沒了工作。將近四十歲的姐姐並沒有特殊專長,在鄉下很難找到工作。這時候IAN的母親來找他,希望他能拿點錢出來,給姐姐開家店,讓姐姐有點事做。一向大方的IAN完全沒有猶豫,拿了錢出來幫家人圓夢。

    然而IAN的姐姐就和大多數人一樣,想開店自己當老闆,是因為對於「當老闆」這件事,有過度美化的想像。等到店開了之後才發現,事情和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於是她把錢賠光了。

     

    更嚴重的是,IAN有個很會算的太太,她覺得先生所賺的每一分錢,應該都屬於她和兩個孩子,婆家的人憑什麼要IAN幫他們修房子。當她知道先生把錢拿回婆家翻修時,便跟IAN大吵一架。IAN為了安撫她,只好把自己帳戶的現金全部轉到太太的戶頭裡,讓太太安心。而幫姐姐開店的資金,是IAN賣掉長年投資的股票才有的。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太太終究還是發現了這件事。

     

    怒火中燒的太太,竟直接打電話向IAN的姐姐要債。一向重視家人情誼的IAN,這時也忍無可忍,氣到好幾天不回家。拉不下臉的太太,則吞了好幾顆安眠藥,被送到醫院去洗胃,夫妻閙到快離婚。

     

    還不出錢來的姐姐,沒有想到自己開家店,竟連累弟弟至此,從此以後就有意無意的躲著IAN。雖然IAN一再表示不需要姐姐還錢,但姐姐的心結似乎沒有辦法打開。每一次年節的相聚,對雙方來說,都是個夢魘。

     

    在華人的社會裡,我們常常不自覺的,就把家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因為是「家人」,我們就會有「盲點」,以致於沒能把事情看清楚,而做出兩敗俱傷的決定。

     

    IAN如果沒有積蓄,就不可能拿錢出來幫助姐姐,也就不會衍生出後面一堆狗皮倒灶的事。然而IAN的錯不在自己有資金,而是覺得若沒有順著母親的意,他會覺得自己很不孝。這是華人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然而真正的孝順,是要看清楚,如何處理才是「真正的幫助對方」。

     

    通常我們要資助一個人開店,會先去評估對方有沒有經營管理的能力?多久能夠回收?對方要如何還款等等。

    然而一旦要開店的人,冠上了「家人的標籤」,我們很自然就不去評估這些,而是直接把錢拿出來給對方。當我們不去評估家人有沒有當老闆的實力,而是拿了錢出來之後,祈禱著家人能夠賺大錢,這樣的賭注,賠率是非常大的。而且家人把錢賠光了,即使我們不去追究,但對方心裡的那一份歉疚,就會讓彼此的關係產生質變。

     

    因此IAN順著母親的心意,拿了錢給姐姐開店,並不是真的孝順,而是比較接近「愚孝」。當父母親的決定,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時,我們必須有一份清明,知道不能順著父母的意。一味的順著父母的心意,不希望他們有任何的擔心或委曲,那麼父母可能會變成被寵壞的小孩,一直向子女索討他們想要的。這樣的家人關係,事實上是一種「情」的牽絆,並不是真正的愛!而這種「牽絆」,會形成一個隱形的鈎子,讓家人和你生生世世都綁在一起,剪都剪不斷!因此,當你又陷入家人「情」的牽絆時,別忘了提醒自己:我是要順著父母的意,讓他們開心?還是寧願讓他們失望,也要幫助他們往前走,鬆開彼此的鈎子,成為他們最有智慧的家人?


     

    這麼做雖然他們會失望,但這是最有智慧的你,所應該做出的決定。然後在父母親能夠理解的範圍內,跟他們說明其中的道理,這樣才能幫肋他們學會人生的功課。


    如果你也陷在類似的問題裡,歡迎你來參與讀書會,讓如來的訊息幫助你更有智慧,而能穿越生命的課題!

     

     

     

     

     

     

    天運讀書會歡迎你的加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