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現今漸失落的高貴之心 : 從「美女與野獸」英法電影談起

    raw-image

    法國童話「美女與野獸」改編的版本很多,以下所附的是La belle et la bête(2014),及迪士尼版(2017)。因近年來越來越多恐怖家人情人的事件,在此提出文學中人性價值與社會意義的教育啟示。故事中高貴的王子是受了魔咒變成「野獸」,所以Belle剛開始氣憤說:他是披了王子華服的殘忍野獸。如此一個原本想佔有美女、想利用她的愛使他變回人形的野獸,後來卻救她,放她回家,不會因她的拒絕反抗他而恨她傷害她,甚至說如果她不回王宮,不會報復傷害她的家人,而是自己死去,如此反使得Belle終於真正愛上他。

    贏得Belle的心的正是他雖變成野獸之軀,而仍未消失的「高貴之心」,即是異於野獸的人性。所以當他想把入侵搶劫的流氓(包括她的兄弟)首腦殺死時,Belle提醒他擁有「人」的心,意思是野獸所無的「仁」心,使他放下武器,但反被那雖是擁有人形,卻無情貪婪的流氓首腦所殺!有人批評這是人獸戀的故事,其實是 Belle從懼怕到喜歡阿獸即是發現牠擁有人心,甚至優於一般人的善心,那個受詛咒王子的高貴之心,而不是這個獸面獸心。

    迪士尼版本仍是好萊鄔式熱鬧誇張的呈現,增加了交代男女主角的交往相處;法文版則比較貼近原著那種唯美神秘情境,以場景音樂替代對白。Rotten Tomatoes對後者的評語低估, 似乎只看到缺點,個人覺得比迪士尼版的意義要深  。以下即以法文版總結故事的啟示:

    1.「高貴之心」是人異於野獸之處,人因無情貪婪,隨時都會失去「高貴之心」變成野獸。

    2.   王子不聽王后勸告射獵金鹿,缺乏對生物的「仁」心,狩獵殺生成癡的王子終也受到報應成為野獸。

    3.   即使王子擁有皇宮巨大財富,變成野獸後一切都荒廢毫無用處,最後失去生命之際,皇宮也將被摧毀,只有「愛」才能恢復他原來的身分財富。

    4.    法文的文學評論認為: 要讓讀者分辨出道德的醜陋(la laideur morale),與形體醜陋(la laideur physique)的不同。

    以上「仁愛」之心也就是故事想表達的主旨,顯現真正的人文價值。看到目前社會出現越來越多以自我利益、或佔有慾為中心傷害友、家、情人的事件,可知人的「高貴之心」在漸漸消失中,如同那流氓首腦披了人形的獸心。「仁愛」之心本來可由教育培養的,但令人憂心的是現在的人文教育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是否太功利化,不再以人文為中心?現今餵養心靈的來源如果多來自沒有人文教育機制的電玩動漫故事,或不再重視文學名著的人文思考,將無法糾正現代社會因物質主義所帶來的人性負面偏差與摧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