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也會茫掉
在今天的垃圾廚房體驗,其中一個環節是看《 我的章魚老師這不電影》,在我記憶中這是同樂會才會出現的開心活動。但今天的電影相較同樂會看的「那種」電影當然對孩子來說沒那麼有趣(我也是上大學後才喜歡看紀錄片跟野生動物頻道。),所以在電影前十幾分鐘,全場幾乎是鴉雀無聲的,直到一個聲音冒出。
「牠怎麼會這樣?」
「欸這個好酷喔!」
「那是什麼?」
是阿亮老師的聲音。當下就意識到阿亮老師是在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小小的討論熱度,順便提振孩子精神。雖然知道用意,但第一次要做還真不知道要從哪裡下手,不斷地想說,這會不會太多嘴?提這個孩子會不會沒興趣?會不會很尷尬?結果雅惠先動手了,有了先行者做起事來的比較放得開,當孩子在疑問主角章魚的性別時,我就馬上想到:「剛剛他是說He還是She?」,英文擔當阿語馬上回答:「他剛剛說She !」,漸漸的,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下建立起了成就感,也比較知道哪個時刻可以下手,雖然有幾次不小心變成跟特定學生的對話,或是講了沒有人產生共鳴,但相信再多幾次練習,能做得更得心應手。
在實人這幾週,不斷聽到與看到五力、目的方思考、學案等討論與實踐,但每看到這些理論被不同的方式發揮在教育現場不禁還是會為之驚嘆,心理默默想著:「原來還可以這樣用!」,我想這就是所謂內化吧,有足夠的敏感度可偵測到學生的狀態,並以相同的邏輯卻不同的方式介入教學,以達到最終目標:學生愛上學習,這是我要不斷摸索並實踐的,期許自己能一步步將這些技能一一內化。
校外活動後的談話
在下遊覽車之前,阿亮老師拿著麥克風說:「等一下爸爸媽媽來的時候跟他們說要再等一下。」,我以為是要給孩子時間寫寫日誌,結果大家來到書坊,齊坐在櫃檯前空地,阿亮老師拿一張椅子,放在大家面前坐下並拿起麥克風說道:「剛剛在垃圾廚房說要有獎徵答跟數123舉手的時候你們有沒有覺得怪怪的。」,眾人頗有共鳴的你一言我一語:「有!好像回到以前的學校。」「數123好奇怪...。」,阿亮老師在說道:「有人因為剛剛的講義制度感到更有動力學習嗎?」,底下回答:「沒有。」「還好。」,坐在一旁的家長聽得都露出淺淺的微笑。
其實早在當下演講者說答對有小禮物時,一大半的孩子變瞬間用疑惑又尷尬的眼神看向阿亮老師,這已經是我第二次看見這個景象了,我想在場的夥伴也都不禁會心一笑吧!
同樣的,孩子們早已內化不用獎勵的教育系統,外在動機對他們已沒有太大的影響,這讓我想到在實習剛開始時,阿亮老師有提到許多科任課的老師是該科的專家並非老師,此用意是為了讓孩子「跟誰都能學」,在這幾週我不斷思考,要做到跟誰都能學是要孩子足夠會提問嗎?但孩子跟大人的語言不同,日常沒有與孩子接觸的大人經常會無法聽懂孩子的用字遣詞,或是講了孩子還無法理解的概念,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今天總算看到解方:先認真聽,提問是在更之後的事,先尊重講者,並專心聽講者說的內容中能理解部分,回家整理思緒後若有不懂的再跟家人或老師討論也不遲,再不然事後查資料自學也可以。
在演講結束我問阿亮老師:「等一下需要跟孩子談談剛剛的有獎徵答事嗎?」,他回答:「可以講也可以不用講。」因為阿亮老師知道並相信,實孩是不會被這一個小插曲影響的,但也不乏是個拿來討論,並聽聽孩子想法的機會,果然,身為老師,還是無法錯過任何機會教育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