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型公司會進行所謂的員工心聲調查(VOE, Voice Of Employee),企圖透過讓員工能以匿名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於公司在績效考核、薪資水準、管理模式等面向的感受,其中,在問卷中常有一個直接了當的問題:你在過去這段時間,是否認真考慮過離開公司?
上述提問的出現,表示員工的流動率已成為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甚至把這個指標視為管理階層的績效評估項目之一。
然而,當你踏入職場的第一天起,就要開始思考,未來的雇主看到我的履歷表會怎麼看我?每一次工作轉換是否得到成長?畢竟,公司的問題難以立即解決,慣老闆更是到處可見,如果你因為一時不開心就提出離職,或是過度頻繁的工作轉換,這樣的履歷可能會被掛上抗壓性低落、穩定性不高、自我主義強烈等負面標籤。對於離職,一定要慎重以對。
那麼,在職場打滾的我們,在甚麼情況下,該認真考慮離職呢?
公司/產業前景不佳
以前常聽長輩說:誰誰誰在30年前加入竹科的XX公司,當時除了薪水之外還有高額的配股,做了10多年之後雖然職位沒有大幅的提升,但是光是手中的股票就足以讓他提早退休,過上自在無憂的生活。
這樣的故事,雖然在台灣科技公司已不太配股情況下越來越難實現,但不可否認的,選擇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公司仍是每個工作者的重要任務,相反地,當公司有以下情況時,可能是值得注意的警訊。
企業文化適合你嗎?
企業文化就是這家公司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除非你真的身處其中,否則很難從外面觀察得到,畢竟在報章媒體上看到的訊息,有許多會被公司的公關操作或是媒體渲染而扭曲。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有人來問我,該不該去這家公司上班時?除了工作本身前景、薪資福利外,我都很建議正在找工作的人,務必想辦法找到內部人士打聽下列問題,例如:
工作強度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自己曾經在大陸一家知名網路公司工作,面試時主管問我:我們這裡工作強度很大,常加班,你可以接受嗎?我當時心想,我在台灣也常加班,當然沒有問題。但真正加入後,每天晚上11、12點才離開公司的我,加上高度的工作壓力,做到最後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企業文化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因此,這些看似難以量化的言行舉止,卻會深刻決定你待在這家公司的每一分鐘,是否能安心融入其中貢獻價值。所以,當你在這家公司覺得格格不入時,很可能不是其他同事怪異,而是你不適合這裡。
個人發展受限
每個人對於職涯發展的想法都不相同,有的人只想安穩的工作,有穩定的現金流即可;有的人要的是表現的機會,很大的舞台給他去發揮。
所以,當你是一個重視上升空間,被工作成就感、職位爬升驅動著往前進的人時,如果所在的組織已經高度僵化,不會因為業務的擴張而長出新的部門或崗位時,表示你很可能會需要在所在的地方緩步前進。
這時,也要問問自己,這是你可以接受的狀態嗎?或是外面還有其他可能性?
達成財富自由FIRE
在美國近年來出現一個趨勢,叫做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也就是達成財富自由,他們鼓勵人們不應該成為工作的奴隸,不能只是在每日辛勤上班之後用時間獲取薪水,付掉各種柴、米、油、鹽,小孩學費賬單之後繼續努力工作,期待公司會繼續付我薪水,度過職涯的30年。
反之,應該透過各種投資、副業、斜槓等方法去建立足以讓自己提早退休的現金流,開拓除了上班下班之外的人生,例如臺灣最近很多人在瘋的存股、房地產投資等都是一種可能性。
如同前面提到過的,每個人對於職涯發展的想法不同,如果你已經達到自己預設的財富自由狀態,的確可以開始思考離職可能性。
如果大家對於想了解更多關於職涯選擇、工作面試、或是創業等內容,歡迎來我的網站跟我交流,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