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平溪放天燈」,
但天燈的發源地其實在十分。
早上8點從新烏日站出發,
第一個行程就是放天燈。
傳說天燈的發明人是諸葛孔明,
是用來傳訊息討救兵脫困用。
為什麼平溪地區有放天燈的習俗,
早年平溪地區常受盜匪侵擾,
當地居民避險待盜匪離去後,
施放天燈通報危機解除報平安。
所以天燈有祈福燈和平安燈意涵。
天燈台語發音又類似「添丁」,
集各種吉祥的象徵受到人們喜愛。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電影中男女主角在鐵軌放天燈,
浪漫的情節讓「十分」更吸睛。
這次再度造訪十分異國遊客大增,
台灣旅客反而變成是少數。
店家準備了多種語文的
天燈最早是單一顏色,
發展到現在有四色和八色組合。
團費包含的兩人一個四色天燈,
天燈固定位置以毛筆寫畫,
商家幫忙換面固定後再另外兩面,
施放天燈時商家幫忙拍照錄影。
天燈代表的是地方特色和商機,
是否造成環保問題和其他傷害,
也曾經讓我們很糾結。
每次來平溪地區都是陰雨綿綿,
正是減少天燈造成火的優勢。
加上地理環境四面環山,
讓天燈在平溪境內就會墜落。
地方政府認可合法施放天燈,
可在鐵軌上施放和拍照更是加分。
之前曾自駕造訪過,
停車不太方便。
這次參團體驗搭乘平溪線火車。
離搭車時間還有兩小時加上下雨,
找個可以慢慢用餐休息的地方。
沿著鐵道往靜安吊橋方向走,
舊橋墩寫著「樓仔厝咖啡民宿」,
牌樓上設計瓶蓋圖案的招牌,
吸引聰嫂決定先進去吃午餐休息。
走上階梯通過牌坊來到店家門口,
店家告示舊橋墩屬於店家範圍,
須先進入店內消費才能拍照。
餐點都是現點現做需要等待,
點餐後開始慢慢參觀店內佈置。
最主要的是天燈和礦業的元素,
還有六零年代以前的器具用品,
天花板上還貼了黑膠唱片裝飾。
木頭衍架加上黃色燈光,
營造出質樸溫潤的感覺。
這棟建築物原是煤礦公司的辦公室,
十分開發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聚落,
所以平溪是車站支線上的最大站,
為列車的主要交會站,
煤礦都會先送至十分車站再轉運。
當時益隆煤礦興建這棟樓房,
在日據時期礦工住宿的簡陋矮房區,
可說是鶴立雞群引人注目,
當地人都稱它「樓仔厝」。
民宿老闆胡先生是礦工之子,
孩提時期發願將來有能力,
要將「樓仔厝」買下來。
因緣際會隨著礦業式微,
胡老闆幾經周旋如願成為樓房主人。
胡老闆還擁有平溪天燈的專利權,
為了協同地方人士推廣在地文化,
釋放給同鄉人使用智慧財產專利權。
二樓是民宿不開放參觀,
民宿房間別以礦坑命名。
餐食選擇有簡餐、火鍋和飲品,
食材新鮮調味也清淡健康。
店裡也提供放天燈服務,
販售平溪地區特色紀念品,
值得進去消費順道參觀拍照。
平溪線原為運煤專用鐵路,
在1921年7月全線完工,
總工程費用約230萬圓。
屬於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私有,
當時稱為「石底線」。
1929年10月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以150萬圓收購石底線改為官營,
定名為「平溪線」,
經過整建之後開始兼辦客運。
平溪線設有三貂嶺站、大華站、
十分站、嶺腳站、平溪站、菁桐站。
1980年代時由於礦場相繼關閉,
加上人口流失造成營運虧損。
臺灣鐵路管理局曾打算停止平溪線,
但經過地方人士的積極爭取而保留。
現在平溪線的觀光價值大為提升,
每年創造1800萬元的營收。
我們從十分站搭到菁桐站,
經過了三分之二的車站。
菁桐站是平溪線的終點站,
日式木造車站目前是新北市古蹟。
跟十分的遊客如織喧擾相比,
菁桐的靜謐反而更吸引我們。
菁桐最早很多野生菁桐樹,
居民取其綠色樹皮
作為製作繩索的材料,
因而以菁桐為地名。
菁桐坑聚落曾是
台陽煤礦最大採煤礦區,
早期礦業興盛時,
該聚落人口曾達六千餘人。
平日造訪看到稀疏的人潮,
走過老街很多的空屋,
真的很難想像往日榮景。
台鐵員工宿舍重新整修
成為「菁桐礦業生活館」。
裡面展示菁桐礦業發展史,
礦坑運作模型很精緻詳實,
台灣的煤礦開採屬於地下開採,
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和危險。
出礦坑的礦工全身都是黑黑的,
在不見天日狹窄的空間勞動。
火車站對面的咖啡觀景台,
是以前礦業公司的洗選煤場。
水洗後分離出石塊、屑粉與煤塊,
將煤礦分類後能獲取較高利潤。
因為礦災常造成嚴重傷亡,
考量每個家庭需有成人當家,
後來規定女性不能進礦坑,
洗選場就由女工擔任作業。
停留時間只有四五十分鐘,
從車站逛到天燈派出所附近,
有機會再來慢慢找其他礦業遺址。
菁桐鐵道文物館佈置得很復古,
販售文創商品好逛好拍照。
菁桐車站老街到鐵路沿線,
樹上都掛滿竹筒,
因為相傳將竹筒掛到樹上,
上頭寫的願望就會成真。
日本有繪馬牌菁桐掛竹筒祈福。
溫泉商店是菁桐第一家柑仔店,
裡面沒有溫泉,
「溫泉」是老闆的名字。
名產是都皮包的雞捲,
呼叫老闆請敲鑼,
中午吃飽飽下回來一定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