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經濟日報的評論,有點不以為然,"專家"?不過是"掉書袋的書呆子"。
台灣投資人習慣特殊?!還是台灣投資人更聰明,從趨勢掌握到了"機會"?
是台灣投資人,腦筋比較轉得快?投機可以變成投資?如果長期利率趨勢要向下,債券ETF接近歷史低點,價格低到不能再低,最後只有往上升,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達成的問題,台灣投資人看到機會,守株待兔,甕中捉鱉,有什麼"笨"可以被取笑?看不懂這些自以為是的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蜂擁而上的做法為什麼是"錯誤",指望債券未來的"資本理得"有什麼"投機"不恰當?從歷史軌跡看,債券一如股票,走到最低,"遲早"要上升有什麼錯誤?看不懂這些自以為是的專家,譏諷訕笑台灣投資人的言論。
用融資槓桿去買債券ETF正2的才需要被糾正,因為拿不到債息,又付出融資利息6%,等2年就已經先賠12%,如果是現金操作,等兩年,7.8 → 9.3就有20%,難道20%的資本利得是"不當"的"投機"?還是"高瞻遠矚"?凡事不要太拘泥"教科書",一個穩定的利率市場,"專家"說法是正確的,但是暴力升息就不是"穩定長久"的作為,當然把"債券"當股票看待,期待資本利得遠大於債息就應運而生,這本來就是"時勢造英雄"的特殊時期造成的投資機會,不是常常可見,只有這幾年內有此機會,台灣投資人不是觀念異於世界常人,而是抓住了機會的聰明人~守株待兔,甕中捉鱉!
我承認,我不曾投資債券,而我就是屬於投資債券ETF,當成股票投資,債券ETF正2,越跌越買,等著守株待兔,甕中捉鼈,等著2年至少有20%資本利得的笨蛋,而不是那些等1年5%債券債息的聰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