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英語能力取決於先天基因,還是後天環境?》

    🌲語言聽說學習能力始於我們原生長環境,父母親小時候和孩子溝通的語言,是我們成年後的母語。

     


    🍀很多生活富裕的華人父母會將小孩送往雙語幼稚園,美國學校或國際學校,多半是因為父母親事業有成但本身不會英文。因工作歷練認知到英文是國際語言的重要性,所以中上階層父母親想藉助將孩童置身於純英文教學的後天環境,激發出生活在華人世界中孩子的外語學習力。

     


    🎉想藉由成長後天環境,激發孩童外語學習力,也是很多華人父母在財力可行情況下,親自帶著幼童旅居歐美的緣由。


     

    🤣但身處在全英文的教學或生活環境,我們只是增進自己或幼童聽力及口說的流利度。對於申請進入歐美大學或研究所課程,並沒有決定性的優勢。

     


    🌳例如:美國大學生入學申請必要條件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學術能力評估測驗),考試著重在測驗申請者(1)閱讀及文法 (2)數學(學術能力)。

     


    🧐在歐美高等學府中,教授重視的是英文閱讀及寫作的能力。聽說是我們成長環境的先天因素,但是否能讀懂(中)英文學術專業知識文,且寫出有個人見解的(中)英文論文,是後天環境自己努力學習培養出的個人素養。

     


    🧠既然(中)英文閱讀及寫作是「後天」努力結果,這也是很重視教育價值華人,能在歐美高等學府攻讀學位,或任職於歐美企業的競爭優勢。

     


    😂畢竟,不是每個會中文的華人,能侃侃而談《紅樓夢》、《史記》、《三國演義》個人讀後感。同樣地,也不是每個歐美人士能侃侃而談Jane Austen’s Persuasion (珍奧斯汀最後一部著作《勸導》)、Charles Dickens’s Great Expectations(狄更斯晚年著作《遠大前程》,又譯《孤星血淚》)、Alert Eisten’s theory of relativity(愛因斯坦相對論)此類專業學術知識。


     

    🌻我身邊很多閨密和我同樣成長於父母親不懂英文的家庭中,但我們在國高中都遇到很會教書的英文老師,奠定我們日後在美國攻讀碩博士班的好底子。

     


    🥰遇到英文良師益友,找到適合自己不斷增進聽說讀寫,及有明確學習目標,是成年後進入職場的我們英文能不斷提升的三大要素。

     


    🌲出生於普通家庭背景且無受過太多高等教育的英國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世人景仰的是他多樣性的文學著作,及著作中對人性深刻的描寫及分析。莎翁的成就,是其個人到倫敦謀生時後天努力的良果,而非父母刻意培養其文學素養的結果。

     


    🌻總結:我認為成年後我們中英文的造詣,是個人經年累月呈現出來的結果,與是否贏在起跑點無太大關係。就如英國王室成員或富商後代,是否能贏得世人的景仰,不完全是因為王室的血統頭銜或土豪身分,而是日常在大庭廣眾下的表現,奠下世俗的觀感與評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