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馴鹿寶貝》:一杯入喉灼熱的喜劇,佐料是未曾結痂的傷口

    (圖片來源:網路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劇照)


    像是一杯火焰裡的蘭姆酒,你明白會有點危險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心湊近嚐聞那些跟蹤、騷擾、上萬封電子郵件和意淫簡訊的威脅,送入口中後發現不過是伏特加可樂——身形胖拙的女人溫熱了冷掉的喜劇場子,於是烈歸烈尚可用糖分滋潤喉嚨。喝到中段驀然發現,《馴鹿寶貝》(Baby Reindeer)根本是嗆得你淚流滿面的生命之水,迎面一記古柯鹼的眩暈重擊,讓你跟男主角 Donny 一樣,生命停留在那年,一個 55 歲的男人跳著異國風舞蹈的奇特畫面。

    以下評論涉及劇情,怕被暴雷者請斟酌閱讀


    在短短的七集影集中,Richard Gadd 展現了他強大的說故事能力——對現代觀眾來說,跟騷犯、性暴力並非嶄新的題材,然而為何自導自演的他讓《馴鹿寶貝》佔據 Netflix 排行榜冠軍 3 週之久?我私心認為,對大部分的創作者來說,故事是什麼並非不重要,然而永遠排在「怎麼說故事」的後面。究竟 Richard Gadd 怎麼將故事說得引人入勝?


    主角 Donny 是一名單口喜劇演員,也因此 Richard Gadd 讓 Donny 從頭到尾就宛如在說自己的故事,大量的內心獨白堆疊 Donny 的各種情緒,觀影時我們就好像也在看一齣喜劇,差別僅在並沒有那麼多的笑點可以讓我們捧腹大笑,反而在他快節奏的說話語調中,時常拳拳到肉,一句一句刺進我們的心裡,一層一層的剝開他自己的傷口。


    「可是瑪莎出現時,那些疑惑消失了。她彷彿輕輕鬆鬆,就觸及、揭露我內心深處的不安感……瑪莎以我想要的方式來看我。所以等到最後報警時,我實在無法忍受檢舉她卻不檢舉那個男人的矛盾,我一直覺得她生病了,她控制不了;Darrien 則是邪惡、工於心計的淫魔,承認 Martha 犯罪就等於承認他犯罪,但我還沒跟別人坦承這件事。所以當那名警員問我:『怎麼這麼晚才來報案?』


    ——我不知道。」


    (圖片來源:網路劇照)


    在第四集的尾巴,有了 Donny 的敘事,我們跟著他走入內心,才明白為什麼他不肯真的跟 Martha 斷了聯繫,即使 Martha 毀了他的人生,他還是需要在自尊又感到無比低落的時候趕緊戴上耳機,拿起那個裝滿 Martha 語音留言的手機,找到「讚美」的分類,按下播放鍵,聽她害羞地訴說情衷,說他就是她心中那個理想情人,說應該跟你抽稅的,男人稅。


    就在那些我們忍不住想檢討被害者的時刻,又無法避開那些他心裡矛盾難解的情緒,所以做為一個人,我們理解了 Donny。僅是理解,如此而已。


    Donny 複雜的性別認同,Martha 的迷戀投射到他身上的情感,以及他面對跨性別女友 Teri 時無法跨越的障礙,至全劇中段方才揭曉——來自那個曾經亦師亦友的 Darrien。Darrien 不但是位知名編劇,認識各界名人,更和 Donny 在愛丁堡徹夜聊戲、聊人生,並指導他該怎麼讓自己的表演更出色。作為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卒,當有人這樣為你開啟了通往夢想的大門,那扇你一直想進去但不得其法的門,任誰都不會拒絕。


    儘管伴隨著毒品、性侵,儘管曾在某次清醒時知道眼前這個人正在控制自己,Donny 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 Darrien 的住處,只因他對未來有著無數期盼。這一段傷痛的經歷,即使是在面對親密的女友 Teri 他也沒能說出,卻反而在 Martha 那句:「你受過傷。有人傷了你,對嗎?」彷彿讓他被看透了,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往 Martha 對他濃烈的情感中尋求寬慰。


    (圖片來源:網路劇照)


    男性受害者的沉默,與「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往往有極大關係。此指男性從事「有毒的」行為,包括身體暴力來維繫男性的權威、控制與優勢。同時,這樣的氣概使男性拒絕示弱或承認痛苦,壓抑情緒、甚或轉而攻擊他人,被認為必須支配、控制他人(尤其是女性)的意志以及身體,來表現自己陽剛的一面。

    —— Raewyn Connell《性別的世界觀》(Gender In World Perspective)


    不能不說 Donny 便是被這樣的概念所影響,因而多年來壓抑痛苦,且冒出讓 Martha 信以為真的一句「我今晚來搞定妳的房事」(I will hang your curtains.),和 Martha 看似玩笑的調情,彷彿透過看著 Martha 的照片自慰,才能感受到自己和其他男人一樣的「男子氣概」。


    而在此劇中,也點出種種在有毒男子氣概的「遺毒」之下的社會處遇:Donny 初次向警察求助時,反被詰問:「她是女生?」「你們有過性行為嗎?」聽到此言,受害的男性也許只能這麼催眠自己:「雖然被侵犯,但我當下還是有生理反應,應該還是有『爽』到吧?」在喪失身體自主權的同時,會想要以更不健康的方式來建設自己的心理,導致他們成了沒有受害位置的受害人。殊不知當我們提及「男人不可能被性侵」,所說的不是事實,而是父權社會的信念。  


    除了性別議題的自然流露,本劇之所以引起熱度與討論,也因劇集一開始放上的那句:"This is a true story." 這句話不只讓《馴鹿寶貝》被歸類為所謂「真實犯罪」故事,更在眾多網友的肉搜之下找出疑似真人 Martha 和圈內人「大家都知道的」真人 Darrien,進而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他們在劇中的傷人行為,甚至讓被肉搜出的「真人版 Martha」 Fiona Harvey 上節目,揚言要提告 Richard Gadd 和 Netflix,並反駁 Gadd 才是跟騷犯。


    如何將個人經歷雜揉進戲劇,一直都是一件很難討好的事。做得不好卻標榜為真實經歷,引來過於濫情、觀眾為何要觀看你的情感垃圾、只是想引起關注等評價;做得太好(如本劇)卻又讓人開始將矛頭指向那些(也許是)劇中人的真實人物,同時給予受害者高度的同情與關懷。因此許多創作者往往會將自己和作品隔出一段距離,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但最好不要發現那裡面藏的就是我。


    (圖片來源:網路劇照)


    一向低調的 Richard Gadd 在網友的瘋狂行徑下,懇請他們不要再繼續尋找那位「真人 Martha」以及其他劇中的角色。他在訪談中提到一段話,且不論標榜故事為真實經歷的想法為何,我認為是很巧妙又能從藝術觀點給予掌聲的回應:


    "I'm called Donny Dunn. It exists in a sort of fictional realm; even though it's based on truth, it exists in a fictional realm. Let's enjoy the world that I've created. If I wanted the real life people to be found, I would've made it a documentary."


    無論幾分虛構、幾分真實,這個故事已經打動無數人心,毫無疑問。儘管如此,我還是難以想像 Richard Gadd 在親自演出時,和那些痛苦再現的場面該如何共存,即使是個技藝高超的演員,當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悲劇必須再度上演,該有多少情緒上湧,仍然讓人無法衡量。


    只能猜想在詮釋的過程中興許他可以盡量把傷痛忘在角色裡,此刻他是 Donny Dunn,Donny 正在承受這些痛苦,Richard Gadd 也許已經踏過這些痛苦前行。而這可能便是演員一生的功課,就像是角色永遠不可能脫離自身,表演的永遠是你這個人,因此自不自然、真不真誠,往往來自於你內心蘊含的能量,要將這樣的能量赤裸地或隔層膜的轉化給眼前的人,這真真實實是我敬佩所有演員的地方。


    (圖片來源:網路劇照)


    結局和人生一樣,並不完滿,Donny 鼓起勇氣面對曾經性侵自己的 Darrien,卻什麼話都沒能說出口,而對方只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甚至還說了句:「你很勇敢。」這個場景堪稱是全劇最寫實得無比荒謬的一部份——受害者有時候往往會陷入一個迴圈,真的並非是因為他們不想反抗,而是你的身心記憶宛若被定格在某個原地,動彈不得。


    《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的作者 Eve Ensler 曾在演講上提出,性侵並非女性議題,而是人權議題。我們亦可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性暴力與生理性別、性向、身體能力的強弱無絕對關係,而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身體及心理上的支配、掌控慾望過剩,所引發的暴力行為。


    儘管這樣的行為時至今日仍然不停發生,但那些試圖療癒的、遺忘的、反抗的,又或是理解的腳步不曾停下。就如 Martha 溫柔卻悲傷地說起了她把 Donny 稱作 Baby Reindeer 的理由,但願所有人都能在某時某地找到喘息五分鐘、甚或是五秒的縫隙,那些我們看《馴鹿寶貝》時落下的淚水,都能在 Donny 夢想的路上匯聚成河,而人生很爛,起碼我們還能保有一丁點渴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馴鹿寶貝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