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全台瘋抓寶可夢的情景嗎?
一群來自四方互不認識的人自動聚在某處,低著頭用手指快速按壓手機,心裡盼望能抓到心想的模偶,偶爾和旁邊同好交換心得、互通有無,有些入迷者甚至用好幾個手機架設排面,便於快速操作,及時抓取想要的魔怪,這種現象幾乎是到了廢寢忘食的階段。不關心此事的我感知不到此遊戲有何魅力,也不瞭解每隻形樣不同的魔偶所擁有的能量和威力;只知道那時候大至媒體廣告或百貨櫥窗陳設、卡通動畫,小到學生書包、文具用品、絨毛玩具…等,鋪天蓋地映入眼簾都是黃色的皮卡丘。
直到家中小朋友拎著裝滿塑膠遊戲卡的小盒子,興奮地分享他們收集到的遊戲卡,如數家珍的說著卡牌屬性,基本能量卡、特殊能量卡、訓練家卡,每張卡記載技能的特定數量和類型能量,執行策略…等,小小一張卡充滿無限遐想與魅力啊!看著這些被精心設計出來的魔偶,張張如同身份證般展現各自功能,引導持卡者對戰出擊,進而獲取晉級或兌換新卡的能力。看著魔偶教學介紹,逐驚覺曾經的系列畫創作裡的魔怪。
「小魔怪」系列畫的因緣
因自己愛吃花生,常常會不自覺吃過量,第二天必出現不適反應,然後會自我警告下次不可再貪食了,一旦面對愛吃的食物時仍為自己行為說解開脫,再吃最後一把、再吃五顆就好,反覆經常的自騙自欺;不禁懷疑心裡駐紮著一個「花生魔怪」,都因為它慫恿再吃一點兒不會怎麼樣,所以吃著一點一點又一點…不知不覺吃了好多點,又因為它耳語食物多麼美味好吃,才會一而再再而三,不可自拔的吃著?
那麼花生魔怪會是甚麼樣子呢!如果把它畫出來然後罵一頓,應該有喝止效果吧!於是循著自己想像力與好奇心下筆,因應自己意志不堅的食怪雛型躍然紙上,它有花生外殼,長有一隻蠱惑人的藍眼瞳,身上還有一顆會釋放香氣的鈕扣,有力的腳爪能攀附人心生根,頭上冒出小芽,蓄有強大能量,隨時準備在人念想中繁衍魔子魔孫。
之後,有玉米怪、南瓜怪、八卦兩舌怪、疑心怪等相繼被畫出來,有些出於友人的口述,有些是生活處事觀察而產生的靈感。
練習自覺的心性
如是,延伸出小魔怪的系列作品。這些存在真實生活中的危險因子,機緣巧合下,被賦予想像力畫出來的魔怪插畫,對當事者而言,可能都是一種心理活動,輕者讓人感到困擾或不舒服或有疲憊感;嚴重的會造成身心沉重壓力,影響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
除了貪食魔怪之外,還有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魔怪,諸如恐懼魔怪、忌妒魔怪、焦慮魔怪、悲傷魔怪、大大小小眾魔怪。常聽人說:「人有喜怒哀樂,生活才豐富多彩」,也就是因為生活豐富多彩,所以我們容易忘失覺察,不易分出善於偽裝的魔怪。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察覺關照心裡的妄念,在萌芽時就用心裡的寶可夢能量卡練習調伏,剛開始或許我們會被打敗,但是只要常常覺察覺照,常常練習三毒起心動念就降伏其心,久了我們就能知道出哪張卡可以有效發揮除魔斬怪的功效,且不斷擴充能量,至新魔不生。
當然調伏這些小魔怪需要大智慧,需要良師益友指導,善知識常相左右加油。但是,更重要的仍是自我的修練,像遊戲機台前不斷練習的玩家,一次次獲取經驗增加實力,強壯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