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書評 | 毒藥貓理論:恐懼與暴力的社會根源


作者: 王明珂

出版社: 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01

語言:繁體中文


簡介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心得


跟洪席耶的《電影的差距》(畫外音 : 「我知道領域不同,但那時真的讀的很痛苦哈哈」)相比,這是一本讀起來很舒服的學術向書籍,可以直覺地瞭解到作者希望告訴讀者的理念及研究成果,我一開始是被毒藥貓這三個字吸引住了目光,對它背後的含義很是好奇。


從書裡的描述來看,「毒藥貓」一詞來自於羌族文化中的舊說法,指的是那些會用些妖法來施術害人的女人們,人們害怕忌憚卻又認為村子裡不能沒有他們,這讓我想到另一個詞,女巫。歷史上也不乏出現過獵殺女巫的行動,我們可以在另一本《獵巫行動:那些被封存的迫害史》裡瞭解到這方面的相關歷史,雖然寫得很詳細但其實很好懂,我覺得是本不錯的初階讀物。


回到此書,這本書要說的其實非常簡單,作者認為人們想要追尋的關於「原初社群」的理想,其中對於「純淨」(要求內部成員保持同質性)的既定要求,這樣的標準反而變成是內部暴力的根源,就像是老話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可議」。


我們身處的世界其實可以依照不同的角度或思考方式將人群劃分成許多的「族群」,族群們之間的相處並非平靜,只要是人,總會產生紛爭,例如內憂或者外患,而這兩者的存在息息相關。


因為內憂的動盪會加強內部成員對外患的恐懼,而外患的存在也會導致內部產生對內憂的各種暴力舉措,但此時族群內部若存有少量的「毒」反而就能凝聚族群成員的團結力,來面對外界帶來的威脅與恐懼。這樣一想,那些「毒」就好似替罪羊般的存在,只要把他們解決掉,就能快速地消弭社群內部的緊張情緒,方便達到團結的目的。


這似乎很常在所謂的領導術中見到類似的做法,不是嗎?


沿用概念,若我們能放下一些堅持,學會與不一樣的存在共存,不堅持所謂的「同質性」,或許能夠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延伸閱讀

今次暫停一次,因為沒有看過其他類似的不好介紹,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推薦~!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同名)、臉書(日常的不定時放送)。

24052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