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素保養」是什麼?「無動物實驗」產品真的好嗎?

「純素保養」是什麼?「無動物實驗」產品真的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純素保養蔚為風潮,保養是怎麼個「素」法?

純素,來自Vegan一詞,意指不使用動物性產品。在保養上表示產品無動物成分、且不經過動物實驗,以「零殘忍」為訴求。有些產品會用兔子來測試是否對眼睛造成敏感,這種測試方法被稱為Draize Test。許多無動物測試標章(如「Leaping Bunny」和PETA的「Beauty Without Bunnies」)使用友善的兔子圖案來表示產品不進行動物實驗。

從中文角度來看:「純素」的「素」,上面是「主」,下面是「系」,原意為絲綢、細線,有著淨白細緻之意,也與「系統」的「系」相同。

純素保養,因著植物溫和不刺激的特性,符合多數人對保養品的追求,也與近年來追求簡單、返璞歸真的保養趨勢不謀而合,成為保養新顯學。


▎純素保養 v.s. 純淨保養

在認識純素保養的同時,有必要認識另一個名詞「純淨保養」(Clean Beauty)。「純淨保養」這個名詞在2000年左右開始出現,並有著明確的歷史脈絡。最初是為打擊美妝保養品中有害化學物質的倡議,到2010年廣泛被品牌、社群媒體及網紅大量使用在行銷文宣中。


純淨保養有著明確的定義,需要符合四大基本需求:

  1. 不用非必要的化學原料
  2. 安全的產品配方
  3. 永續的製程及包裝
  4. 簡單透明的資訊

其中「成份無毒」,以有利於皮膚健康的成份作為第一首選。

相對於純淨保養的好處具體明確,仍有人對於純素保養的定義、優點存疑,下面這段就要來為讀者做純素保養釋疑。


▎可以不進行動物實驗嗎?怎麼取代?

讓我們來客觀看看,被詬病的動物實驗,當時的發展脈絡是什麼?不進行動物實驗又會怎麼樣呢?


動物實驗源自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時期,隨著科學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在17世紀通過對動物的解剖和實驗,發現了血液循環的原理。這一時期的科學家開始系統地使用動物實驗來理解人體生理機能。


19世紀的法國生理學家克洛德·貝爾納(Claude Bernard)被稱為現代生理學的奠基人,他強調通過動物實驗來理解人體疾病和生理過程。他的著作《實驗醫學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強調實驗的重要性。19世紀末,動物實驗在生物醫學研究中變得更加普遍,用於研究疾病的機理、疫苗的開發以及藥物的測試。


動物實驗在20世紀促進了許多醫學突破,例如胰島素的發現、抗生素的開發以及多種疫苗的研製。隨著動物權利運動的興起,20世紀下半葉開始對動物實驗的倫理性進行了廣泛討論,並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規範。1966年的《動物福利法》(Animal Welfare Act)在美國頒布,為動物實驗制定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替代方法的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21世紀初開始發展出越來越多的動物實驗替代方法,如體外測試(In Vitro Testing)、電腦模擬(In Silico Testing)以及使用三維皮膚模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限制或禁止在化妝品領域使用動物實驗。例如,歐盟自2013年起禁止銷售經過動物實驗的化妝品。這一趨勢也推動了全球範圍內對替代方法的研究和應用。


安全性、有效性的顧慮,若都能藉由科技一一化解,那些下來,就是選擇的問題了。


▎純淨素生活,你怎麼選?

選擇什麼資訊、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等,都反映了你的品味和價值觀。藉由查資料和書寫,我想清楚我選擇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如同拿到最佳餐廳與米其林星星的殊榮後,將Eleven Madison Park轉型為純素餐廳的主廚Daniel Humm所言:「純素不只是一個流行,更是未來。(Plant-based is not a trend, it is the future.)」在正確理解之下,純素,可以是一種去蕪存菁—減去非必要,保留必要,比什麼都還獨具品味。


選擇你認同的生活方式,作為做人的主系統,畢竟駕駛生命的主人,總要有個好的導航。




avatar-img
Linda Hsieh的沙龍
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inda Hsie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光是看展的名字就知道,奇美博物館這次是從英國國家藝廊帶來了大量的作品—橫跨文藝復興時期到印象派。英文是"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在香港是叫「從波提切利到梵谷」,波提切利有「文藝復興之父」的稱號,不過相較拉斐爾等人在台灣沒那麼負
5/5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本文節錄翻譯自一篇於2024年五月發表於Nature期刊的研究,研究名稱為: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生理活動規律與帕金森氏症的關聯),將實驗對象分為集中週末運動組(Weekend
一、麩質是什麼?—麩質不耐的生理反應 麩質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中的蛋白質,對於一些人來說,它會引起一系列的不適症狀。麩質不耐受或麩質敏感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腹瀉、便秘、頭痛和疲勞等。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知名網球選手Novak Djokovic在發現自己對麩質不耐受後,改變了
光是看展的名字就知道,奇美博物館這次是從英國國家藝廊帶來了大量的作品—橫跨文藝復興時期到印象派。英文是"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在香港是叫「從波提切利到梵谷」,波提切利有「文藝復興之父」的稱號,不過相較拉斐爾等人在台灣沒那麼負
5/5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本文節錄翻譯自一篇於2024年五月發表於Nature期刊的研究,研究名稱為: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生理活動規律與帕金森氏症的關聯),將實驗對象分為集中週末運動組(Weekend
一、麩質是什麼?—麩質不耐的生理反應 麩質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中的蛋白質,對於一些人來說,它會引起一系列的不適症狀。麩質不耐受或麩質敏感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腹瀉、便秘、頭痛和疲勞等。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知名網球選手Novak Djokovic在發現自己對麩質不耐受後,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