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購物 | 對購物行為的反思

作為一個曾經在學生時期的喜歡買買買但又沒什麼錢的人,對購物的產品選擇、性價比、購物平台選擇、企業各種巧立名目的行銷和廣告手段、國家執行標準和抽檢、甚至產品背後的產業鏈、受益人等等都會做一系列的調查,如何爭取花最少的錢買到質量最高的產品是讓我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現在不是了。

畢業工作到現在,還想要騰出時間學習知識、提升工作技能變得更加不容易,為了保持學習和進步,必須對購物行為進行簡潔化,也引發了對自己購物行為的反思。

首先必須要明白我們買東西時自己的內在核心需要到底是什麼?

我們購物其實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代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同的價值代表著不同的期許。比如當買美容、護膚品時,是為那個形象靚麗的自己買單;比如購買書籍和習題冊時,是為了增長知識的自己買單;再比如一些瑣碎的常見生活日用品,是為了基本生活能繼續下去。

這些產品根據不同人的身份、職業等其需求又會演化出不同的性質。比如買美容、護膚品對於拋頭露面的當紅偶像來說就是生活和工作必需的一部分,而對幕後工作者來說就顯得沒那麼必要。對幕後工作者來說,美容護膚更多是出於對自身的保養和身心愉悅的需要,超出了“必要”的範疇。所以我們不能說哪些東西應該買,哪些東西不該買,而要弄清楚買東西時自己的內在核心需要到底是什麼?

需要強調的是,我並不提倡極端的消費模式,並不是說不必要的東西就完全沒必要買,而是從人生的理想和內在的核心需求出發,我們需要明確哪些是我們消費的重點,哪些需要適可而止,哪些我們其實有替代方案不是非要不可,如果這筆錢不用在這裡用在別的地方我又能得到什麼?

我們必須根據自身的身份、職業、階層等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當下的生活中的消費有多少是真正花在提高生活品質,幫助我們工作和學習效率提升,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讓我們有更好的產出和成果,還是更多浪費在為了跟風、為了虛榮和面子、為了情懷,為了三分鐘熱度的興趣愛好等意義極低的事物上面的。

其次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具體需要什麼產品?

當我們知道了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我們又會遇到一個問題,我們不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品牌的產品?甚至是哪些型號的產品?一方面我們會害怕花冤枉錢,怕被收智商稅,我們都希望支出得更少,得到的更多;另一方面我們面臨是現實是這個世界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同類產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消協曝光的大量的以次充好事件、企業誇大宣傳和巧立名目的行銷手段、打著獨立客觀旗號的評測機構背地裡卻收廠家的推廣費帶貨,網路上的口碑評價支離破碎、真假難辨等等。

拿其中之一的口碑評價來說,同一樣東西,有的人覺得這個東西好,有的人覺得這個東西不好,是否普通消費者有足夠的知識或手段去鑑識一款產品的好壞呢?這些評價當中有多少是出於自己的主觀體驗,缺乏客觀依據去做評價的呢?又有多少是競爭對手派來特意惡意中傷的呢?每個人的使用環境和場合也不一樣。我們在收集評價樣本時也不完整,沒有考慮消費者的各個年齡段或者性別等要素,只是網路上隨機收集的評價樣本是否有統計意義呢?關於現實層面消費者面對的困難真的太多了太複雜了,鑑於本篇的主題是簡潔的選擇產品,而不是如何詳細調查產品的好壞,這裡不便展開和講解應對措施。

共同的事實是我們越想要了解得更多,掌握越多的購物和產品知識,越覺得是個探究不到盡頭的謎團,因為知識在不斷發展,企業、國家和社會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我們不斷有新的結論,有新的學說改變我們當下認定的所謂的知識,甚至會顛覆一些常識和共識。

想要節約時間挑選出具體讓我們滿意的產品,要在心態上下功夫,必須轉變角度,我們要從探究產品知識、真假、好壞這個怪圈中徹底解脫出來,直接落實到行動上,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和時間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莎士比亞的名句:我們所要做的事,應該一想到就做;因為人的想法是會變化的,有多少舌頭、多少手、 多少意外,就會有多少猶豫、多少延遲。

如果我們在決策上就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還能有多少釋放在別的地方呢?

所以方法是,我們可以給自己定一個相對較低預算的方式,然後在相對大的一些品牌中用常識挑選滿足能夠滿足自己實際需要的主流型號即可,如果是貴重物品能附帶折扣就更好了。

當我們定一個較低預算的時候,我們會更容易完成支付,我們只需要戰勝內心的物慾,減少對高檔產品功能的痴迷,也不要陶醉在性價比的美夢中,明白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並且由於預算較低,就算這個東西真的不夠好,那也不會怎麼樣,你要相信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一個產品對你的整個人生來說無足輕重。大品牌大公司的確不能迷信,所謂人紅是非多,只要你想找,任何大品牌大概都能找到一些黑歷史吧,但是一家大型國際企業,招聘著成百上千的世界一流大學畢業生,用著小公司負擔不起的頂尖的生產設備,管理模式成熟,從快速決策的角度來說其可信度理應比網路上靠寫一些華麗文案和廣告宣傳的小企業更高。

好的產品可遇不可求,欲望也是沒有盡頭的,與其掙扎在其中,去大海撈針,不如把自己解脫出來,過實惠、簡單、可靠、規律的生活,不要再被各種新奇商品和膚淺的報導迷惑,這種堅定的心態也會孕育出更強大的自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知識、享受生活本身、發展事業等等,使自己在事業、家庭等多方面獲得更多的成長,而這一切都來源於你真正走出了怪圈。

我們的購物史其實也是自我的成長史,不同時期的我們所買的東西和秉持的購物理念都反映了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們對自己金錢的付出是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我們應該在這面鏡子下保持反省,不斷進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