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首篇文章,那麼就來聊聊筆者。筆者是一位出生於台灣南部的一個平凡小康家庭,現在就讀翻譯研究所。筆者的寫作動機是源自於對文字的熱愛,亦看見朋友勤奮的透過寫作文章,來增強個人寫作能力。有鑑於此,筆者認為透過長期鍛鍊書寫以及思考,能夠增強自身文筆和展現個人表達風格。
筆者現職學生,從小就在心中種下一棵種子,期許自己有一天成為一名翻譯員,並在這塊領域功成名遂。暑假來臨前就很興奮的我,終於可以浸泡在假期裡,優哉遊哉地過上自己舒適的日子。過去的生活都伴隨著火車聲,現在的早晨則是伴隨著鐵路高架化施工的鑽頭聲,從睡夢中甦醒。起床洗臉刷牙後,吃著熱騰騰的小籠包和冰涼且濃郁的牛奶,看著門外的彩繪施工圍籬和太陽,血清素開始跳舞,退黑激素漸漸退去。炎炎夏日的午後,時而和風細雨時而傾盆大雨,讓這炎熱的夏天有了不同的色彩。原本焦沙爛石的柏油路與熱風,因著雨水滋潤大地,潤濕的柏油路所發散的溫度,不再令人感到悶熱。如此炙熱火紅的天氣,也正是流行病毒的活躍期,年齡較小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病毒傳染,許多年輕父母為此感到擔憂,深怕群聚感染以及A型流感大爆發。然而,筆者特別喜歡待在家,沉浸在音樂的律動,吹著夏日必備的電風扇,讀著最喜愛的心理學書籍;寫著英文考試的模擬試題,每天完成一點網站設計,寫著文章思考著人生,享受暑假帶來的愜意。
身處在憂鬱症為21世紀文明病的世代裡,想當然耳,筆者也逃不了黑狗的捕捉。最早黑狗一詞是由邱吉爾—20世紀初期至中期的英國保守黨籍政治人物—所發明的,後來西方國家就將黑狗(black dog)用來象徵憂鬱症。2012年10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製作一部名為「I had a black dog, his name was depression」的影片,讓大眾認識憂鬱症,也訂定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旨在提高世界各地對於心理健康議題的意識,並動員各界力量支持心理健康。筆者於2020年3月10日第一次鼓起勇氣踏入精神科,並且由醫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以及持續性憂鬱症(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又稱為輕鬱症(Dysthymia)。起初筆者認為只是睡眠中斷型的失眠,肩頸、背部以及身體的各種肌肉痠痛只是因為每天走太多路,又或是不小心拉傷,一直忽視生理上的疼痛,而非警覺到是鬱症所帶來的不適。如今真日月如梭又白駒過隙,看過的門診次數已數不清多少,出入院幾次,終於迎來穩定狀態的日子。即使還是過著每天必須吃藥的日子,但好消息是醫生說自己正漸至佳境,這樣的心情實在感人至深。筆者過去一點一滴所累積而來的努力,給予陪伴和專業身心協助的心理師、醫師、給予支持的家人、朋友,所做的一切都不虛此行。
如今研究所第二年即將展開,在這條翻譯之路上勢必披星戴月,就像你我的青春歲月一樣,不知何時會啟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停留,就彷彿青春每時每刻都在流淌,又彷彿駐足在未來的某處,共勉之。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大家可以追蹤、按愛心,開啟小鈴鐺收通知看更多更新的文章,贊助也是給予筆者動力,繼續寫文章的方式唷!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