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援助烏克蘭的國家仍然沒有下定決心幫助烏克蘭打敗侵略者,他們仍然只想讓俄軍在無法取勝的情況下被迫停戰。
因為他們擔心,如果烏克蘭在戰場上擊敗俄軍後可能會出現無法收拾的局面:
一是可能升級為核戰。雖然絕大多數政客和智庫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但「很少」不代表完全不可能。
但援烏國不會為此冒一絲絲風險,他們不會做任何沒有把握而且有風險的事。
二是俄國、白俄羅斯可能會因此爆發內戰,大量的難民會湧向歐洲。 2年多來,這兩個國家一直在將難民當作武器,驅逐非法移民從白俄羅斯進入波蘭,以致波蘭不得不加強邊境地區的防守,禁止難民入境,就像埃及一直以來在與加薩的邊境上所做的那樣。
如果他們爆發內戰,難民會像潮水一般,根本無法阻擋。
所以援烏國家需要普先生穩穩地坐在那張椅子上。
三是俄國如果失控,大量戰略、戰術核武可能透過黑市流入全球各地的恐怖組織手中,為世界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
正是因為深深了解援烏各國的這種擔憂,俄國才能夠在明知不可能靠軍事手段取勝的情況下,依然埋頭苦戰。儘管前蘇時代的武器裝備的庫存已經明顯不足,但他們仍然傾其所有、孤注一擲地進攻、進攻、進攻。實際上,現在主打的是心理戰。誰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現決心,讓對方認為不可能達成目標,誰就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當俄軍在2022年3月首次在基輔戰役中敗退的時候,俄國的朋友驚得眼珠子都掉了下來;當2022年8月份烏軍扭轉戰場局勢時,他們更是慌得手足無措,縱然沒有心膽俱寒,也一定是灰心喪志。
那時候,如果援烏各國一齊發力趁熱打鐵,也許戰爭在第一年就可以結束。
但是,援烏各國開始集體退縮了,他們擔心出現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局面。這讓俄國及其好友意識到,雖然無法在戰場上打勝,但可以用認知戰贏得戰爭。
我在當時的文章裡分析說,如果不能幫烏克蘭在2023年夏季前贏戰,俄國及其好友就會重新燃起已經熄滅了的希望,一方面在戰場上增加賭注,另一方面在其他地方開闢「第二戰場」。
果然,哈馬斯於10月7日向以色列發動猛烈攻擊。以色列人很清楚,誰是幕後操縱者。
近期,媒體曝光以色列正在與美國、烏克蘭進行談判,計劃將擁有的8套愛國者防空系統移交給烏克蘭。
這8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將會大大影響戰爭局勢。
對此,俄國人憤怒地威脅:如果以色列這麼做,將會面臨嚴重的政治後果──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以色列剿滅哈馬斯的過程中所承擔的政治後果了。
我們所看到的各種不正常的現象非並自然而然發生的,其實背後都有推手。
以色列回應威脅說:俄國人必須為10月7日的攻擊事件付出代價──被誰傷害的事,外人未必看得清,但事人心裡很清楚。
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的戰爭,不僅哈馬斯的支持者們如喪考妣一般,就連以色列自己的傻白甜盟友也稀里糊塗地指手畫腳,導致戰爭拖延到了今天仍未結束。
這讓俄國人及其好友們更加覺得:面對一盤散沙的歐美,即便自己實力不濟,但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手的弱點達到「不戰而勝」的結果。
於是,俄國人拿出了一明一暗兩套「和平方案」——
明的,要求烏方撤出烏東四州,同時實現戰爭初期的所有要求。當然,他們知道這套行不通。於是,又讓內政部長借開會的機會私下向美國提供了一套暗的方案。
我已經在文章裡詳細列舉了11項主要條件,概括來說:正式佔有頓巴斯地區,克里米亞共管,烏克蘭不加入北約,限制軍隊及武器裝備規模。
俄國人當然知道,談判是需要雙方妥協的。因此,我判斷他們的最終方案是──回到戰前狀態。
但這個底牌不能過早地亮出來,否則它就實現不了。於是我們看到,當歐爾班主動趕到莫斯科履行「和平使命」後,哀嘆「雙方的條件差距太大」。
目前還無法判斷,歐爾班是真的碰了一鼻子灰,還是在跟普先生演雙簧。
本來,俄國也寄望今年多個國家的大選──據稱,2024年全球有50多個國家舉行大選──期盼各國選出拒絕支持烏克蘭的負責人。
到目前為止,這個希望基本上已經落空了。
斯洛伐克的菲佐雖然親俄,但他左右不了聯合政府,最後只能罵罵咧咧地發洩不滿的情緒。
他們在歐洲唯一的希望就在法國,也很有限——勒龐仍然表達了對烏克蘭的支持,只是強調如果她當選,將限制烏克蘭使用法國的武器對俄國國內進行遠程打擊。
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11月的大選。
我判斷:從現在到大選塵埃落定的4個多月裡,俄國及其好友會有很多動作──軍演啊、結盟啊──等等,目的是向美國選民傳達這樣的訊息:
如果拜登當選,將會爆發世界大戰;如果川普當選,和平就會到來!所以未來幾個月內,世界局勢看起來會特別危險。
坦白說,這種訊息對美國大選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因為美國選民更重視國內問題。
所以,它真正考驗的是歐美各國政客的智慧。
現在,雙方都如同賭徒一般,一邊往桌上丟籌碼,一邊盯著對方的眼睛尋找弱點。
無論哪一方,只要看自己的錢包一眼,就會被對方判斷為膽怯、底牌不硬。另一方就會加註,擺出一副隨時準備「唆哈」的架勢。
在未來這4個多月底,無論是烏克蘭或是支持烏克蘭勝利的人,都要沉住氣,切不可亂了陣腳失去希望。
烏克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堅定勝利的信心,不要因為局勢的兇險而擔心會不會失敗,並將信心展示給世界。
其次,穩住戰場,最大限度減少己方人員損失、擴大對方的損失,不要爭奪領土和陣地,必要時甚至可以戰術撤退。
再者,始終認定一個敵人,切切不可逞口舌之快指責或批評其他人,讓那些人找到與烏克蘭為敵的藉口。
另外,即便有這個能力,也不要急著摧毀刻赤大橋。因為此橋一旦摧毀,俄方就沒有退路了,必定會死戰到底。烏克蘭要盡量和援助保持目標一致,讓俄國人體認到撤出烏克蘭領土是最有利的選擇。日前,澤連斯基表示,可以藉鏡黑海糧食協議的談判方式,由第三方參與並負責溝通,以實現和平。
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必須讓全世界的普通人明白,戰爭之所以結束不了,是因為俄國人並沒有真正想要和平。
一旦一般人形成這樣的認知,援烏各國來自民眾的壓力就會減輕,也更容易加強對烏克蘭的援助。
至於美國,說實話,我確實不理解拜登團隊的想法。如果他們仍然擔心打垮俄國軍隊,俄國及其好友就更加相信有機會贏得勝利。
在未來4個多月裡,拜登團隊應加強支援力度,確保在大選投票前讓戰場局勢明朗化。
否則,這個世界會很危險──未來3個月內,有可能會爆發另一場局部戰爭,它會降低烏克蘭勝利的幾率,也會讓拜登輸掉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