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反芻與看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一直以來的閱讀或學習習慣,都是聽著A.B.C的見解,然後試著帶入A.B.C的角度去思索及觀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狂舞、跳躍、旋轉之類的,但不偏倚或側重什麼角度或專業,慣性以自己的步驟跟速度去理解一份知識。

這樣的習性有好也有壞,經過自己詮釋的事物,才真正理解、深入其中意涵,在轉述或重現讓人理解的過程中,才不會顯得不知所云;但亦有很明顯的壞處,在每份資訊釐清跟解釋的過程中,會相對別人更「緩慢」、複雜及貪婪。

因此,會需要更多的筆記及激盪的過程,以一種來回環繞的方式重新閱讀及看見,因此在這篇先紀錄下對於諮商理論的想法及看見,等待下次的閱覽後,再重新省思及理解。

關於存在主義取向治療、敘事治療、CBT治療的理解及看見:


*注:此篇是個人觀點的看見,如有錯漏,歡迎於沙龍進行討論及探究,但畢竟是主觀視角的見聞,還請理解。

  • CBT : 諮商師的位置一一消失的主體(背景),治療的介入:透過與個案對談與理解後,以蘇格拉底之類的對話方式,來回的讓個案意識到認知對於自己的影響;以陪伴的產婆方式去喚醒個案。(看到個案的認知影響“主動性”介入;對於脈絡的理解及看見,讓個案知道這個想法是怎麼進入體內)諮商師的角色位置:陪伴者/產婆/協助引領

(先景/後主動)


  • 後現代敘事治療:諮商師的位置一一故事的聆聽者(背景),治療的介入:等待故事的完整理解後,以重新演繹的視角或看見,回饋及回應個案。(詮釋角度的不同做為介入;主動/被動介入)諮商師的角色位置:旅伴/同行者/不同視角的旅者

(先景/後主動&被動回饋)


  • 存在主義取向治療:諮商師的位置一一不同脈絡底下的存有者(主觀/主體性),治療的介入:保持著主體的存在,有意識的伴隨及領會此在(Dasein),通過互為主體性產生感通及交融構建意義。(被動介入:透過意義重塑的邀請,參與存有者接觸本真的過程)諮商師的角度位置:另一個脈絡底下的存有者/此在 (Dasein)

(主體/被動介入、交融)


閱讀與理解管道:工作坊/講座/書籍(敘事治療)

記錄時間:2024/07/18


偶然駐足留下隻言片語,表露近日的閱讀、觀測、思索狀態,如果有幸就交換一下心情、想法,讓我們在「成為人」的旅程中,有更多相互理解及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