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季香料的世界版圖
我們來到非洲, 非洲由北非卡薩布蘭卡進入, 到南非的開普敦, 從香料可以反映出它複雜的歷史, 經由海陸香料貿易的交流, 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來了解.
西北非國家合起來被稱為馬格里布, 是中東和歐洲進入非洲的門戶,
參考維基百科當中的資料, 馬格里布(al-Maġrib al-ʿArabī,المغرب العربي),非洲西北部一地區,阿拉伯語意為「日落之地」。
該詞在古代原指阿特拉斯山脈至地中海海岸之間的地區,有時也包括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部分地區,後逐漸成為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三國的代稱。[3] 該地區傳統上受地中海和阿拉伯文明影響,同時也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19世紀末,該地區絕大部分成為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殖民地。今日,除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個地區尚屬於西班牙外,其他地區均已合併入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三國。
1989年,在卡扎菲的發起下,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利比亞四國聯合成立了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其後茅利塔尼亞也加入該聯盟。
馬格里布地區是其主要居住者柏柏爾人的原鄉。柏柏爾人是阿爾及利亞(80%)、利比亞(>60%)、摩洛哥(80%)和突尼西亞(>88%)的主體民族。[4] 該地區還居住著法裔移民、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西非黑人和塞法迪猶太人等族群。
在北部沿海的城鎮,約莫在中世紀時期,幾波來自歐洲的移民對人口組成也產生了影響。最著名的是摩里斯科人和穆拉迪人,兩者都是來自於西班牙(摩爾人),他們在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中被強行改宗天主教,後來也同阿拉伯人和柏爾人穆斯林一起被驅逐。[5] 其他歐洲人移居者包括法國人、義大利人和英國人,他們通常是被當地海盜劫持的船員和乘客,有時候,他們在付清贖金後會被送回家鄉;但在另一些情況下,他們會被賣為奴隸,或是被同化及融入當地社群。[6]
馬格里布同時也是歷史上重要的猶太人聚居地,在7世紀伊斯蘭教傳入該地區之前,該地區已存在著繁榮的猶太社區,主要聚居在商業發達的城市中。[7] 許多當地的猶太人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從馬格里布移民到北美洲,或在20世紀後期法國第五共和與以色列建立後移民到法國和以色列。[8]
而另一個重要群體是土耳其人,他們隨著鄂圖曼帝國16世紀的擴張而移民該地。[9]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在綿延幾個世紀的跨撒哈拉貿易中,商人和奴隸不斷從薩赫爾地區進入馬格里布,這也稍微改變了馬格里布地區的人口組成。在馬格里布的南部有一些黑人的小社區,被稱為哈拉廷人,他們被認為在撒哈拉的最後一個濕潤時期居住在撒哈拉地區,然後在撒哈拉變成沙漠時向北遷移進入馬格里布。[10]
特別的是,在阿爾及利亞,曾經有一大批被稱為 "黑腳 "的歐洲國家公民(特別是法國)移民到該地區,19世紀末在法國殖民統治下定居。他們在該地建立農莊和商業公司。然而,其中有一大部分在獨立戰爭期間就離開了阿爾及利亞。[11]
馬格里布這一區用的香料, 多半甜且柔和, 孜然是他們每天必備使用的
孜然當作香料的歷史悠久,為西北非料理注入柔和的泥土味, 肉桂和生薑則讓塔吉鍋料理, 湯品以及燉物充滿鮮明的香氣.
西元前兩千年的古埃及人就已開始使用了。原產地埃及、中東的孜然被波斯人帶至印度與西域,跟著波斯人稱呼為「zireh」,傳入中國,漢人便以維吾爾語的發音稱「孜然」。而阿拉伯人將孜然帶進希臘,希臘人因此學會阿拉伯文的發音,再轉成拉丁字母「cuminum」往西續傳歐洲各國,才成就了當今孜然的英文:cumin。意外獲悉孜然東傳西播的歷史後,總算解開了多年來「cumin中文為何叫孜然」的疑惑。
(塔吉鍋)英文叫做Tagine。也可以稱作塔金鍋或是摩洛哥鍋。摩洛哥因當地氣候乾燥,水資源珍貴,利用塔吉鍋的原理,能讓水蒸氣在鍋裡循環,達到料理時省水的目的。
塔吉可追溯到早期穆斯林統治時期,最早出現塔吉烹飪概念的是九世紀的《一千零一夜》。 早年在阿拉伯半島的貝都因遊牧民族裡,已相當有名,添加椰棗、杏桃與李子等乾果,一同烹煮。
北非人的飲食很顯然是離不開孜然的,古斯米、塔吉鍋裡都有它。旅遊摩洛哥、埃及時,總可在商店市集望見五花八門堆疊如尖塔的辛香料,每家店販售獨門的招牌「北非綜合香料」(ras el hanout),類似印度咖哩,沒有固定配方,但少不了孜然;沒有孜然,就稱不上是北非綜合香料囉.
另外,非洲小米 庫斯庫斯
是一種源自馬格里布柏柏爾人的食物。它由粗麵粉製造,形狀和顏色都像小米。
乾燥的古斯米
烹調以後的古斯米
古斯米在馬格里布地區是主食,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東部、突尼斯和利比亞也是主食,被稱作طعام(拉丁化:ta`aam,意為「食物」)。
古斯米拌魚是西西里西部特拉帕尼省的常見食物,被當地政府認定為傳統美食。2011年古斯米被法國人評選第三受歡迎的食物。202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庫斯庫斯」的料理方式隨著全球化也開始變得多元,時常以養生食材被作為米麥的替代品,許多燉飯類料理都會改用庫斯庫斯搭配奶油烹煮,或者捨去熱量較高的馬鈴薯泥,將庫斯庫斯和蔬菜泥料理成排餐的襯底或佐菜。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已蒸熟包裝的即食商品,只需沖泡熱水攪拌數分鐘,就能立即食用,提供飽足感。
烹煮方式可以選擇使用電鍋或蒸鍋:在烹調前,將庫斯庫斯與少量水、鹽、橄欖油混合均勻,也可加入喜歡的香料,放入電鍋或蒸鍋,外鍋1杯水,蒸15-20分鐘,外鍋再補一杯水,共重複動作蒸3次,即完成香氣撲鼻、鬆軟可口的「非洲小米飯」。
高湯煨煮:準備一只鍋子,放入庫斯庫斯,將高湯(蔬菜高湯、蝦高湯、雞高湯、豬骨高湯...皆可)燒滾後倒入至可淹過食材,也可加入喜歡的香料,上蓋小火煮至收汁,剝鬆後即可食用。
不要用「清水」烹煮庫斯庫斯,會沖淡並破壞它的香氣,如果手邊沒有高湯,可以加入鹽、蒜泥、洋蔥、橄欖油和香料一起煨煮。
一般以哈里薩辣醬烹煮,佐以魚類、牛肉、羊肉一同吃。這種醬可以當調味料, 也可以沾麵包, 或者是成為燉物或醬汁的主要風味來源.
一般是以羊肉一同烹調,較少使用牛肉。有時亦會佐以蜂蜜、堅果一同食用,作為甜品。
以色列古斯米比一般的古斯米大
以色列的古斯米是於二十世紀上旬,由居於北非的猶太人帶回以色列。一般以色列古斯米,是佐以起司和一眾蔬菜伴吃。
以甜食為主,配以堅果、奶油、糖等等。
在美食傳播和創意發展之下,庫斯庫斯也演變出各式各樣的吃法,不再只以主食或鹹食的形式出現,無論前菜、湯品、主餐、甜點都能入菜,不拘吃法,都能自由發揮。
‧ 沙拉:將煮熟的庫斯庫斯簡單拌入美乃滋、芥末醬、酪梨、美生菜就是一道異國風味沙拉。
‧ 甜點:將庫斯庫斯放入玻璃杯底,取代餅乾碎,搭配水果、巧克力製成慕斯杯。
‧ 湯品:打成泥狀,可以取代製作濃湯需要的馬鈴薯,做出豐厚的口感
‧ 主餐:用庫斯庫斯代替米飯搭配咖哩,或取代馬鈴薯泥搭配肉排。
‧ 輕食:和燕麥一樣,庫斯庫斯也可以搭配水果丁、蜂蜜和優格,做為清爽的輕食點心。動手試試看吧!! 讓生活增添一點趣味.
料理是幸福的基礎哦!!!!
村上春樹曾說
儀式或許無法為你帶來幸運,但因儀式感而起的自覺,將使你開始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
你日復一日地為生存奔波,卻忘了生活長得什麼樣子;你整天泡在瑣碎的日常裡,是否感嘆:長大成人就是這麼一回事?
其實,生活很簡單,既然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幾萬分之一,那就要過得特別而值得回憶,儀式感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用心對待看似平凡的小事,生活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節日!
用心去生活,而不是拚命生存;將就的是日子,講究的才是生活。
一日三餐好好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