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一種情緒_《討厭》



🔸這繪本給人的第一眼⋯⋯

我說不出什麼來,

在我心裡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所以今天來說說這本書吧!


🔹先從封面看起,

深色背景與藍色調的線條形成鮮明對比,

創造出極為強烈的視覺效果。

封面上孩子的表情嚴肅、沉重,

孩子的眼神和略顯下垂的嘴角,

傳達出一種內心的掙扎或不安。

孩子喉嚨裡的魚骨會想到「如鯁在喉」吧!

魚骨還喊著「再也不想看到你!」

這設計暗示書中可能探討的情感困境或心理掙扎。


來看看內頁,

這個男孩說:「再也不想看到你!」

漲紅的臉孔可能是男孩強烈的內心狀態。


另一頁,

這個女孩的表情不知所措,

似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從開始到這一頁,

沒有任何原因或理由,

就是男孩不想看到女孩。


女孩決定也要討厭男孩,

吃飯的時候討厭、

寫作業的時候討厭、

洗澡的時候討厭⋯⋯


對男孩的討厭持續蔓延⋯⋯


直到占據了整顆心。


然後呢?

或許大家可以想想?


🔸在當代社會中,

數位溝通成為主流,

人們的社交互動依賴於電子設備和社交平臺。

而這種便捷的聯繫方式也常帶來誤解和隔閡。

這本繪本,透過獨特的視角,

探討「討厭」這樣一個普遍而複雜的情緒,

以及它是如何產生並影響我們的心理。


🔹例如我們常用line,

有時候對方打了一串字,

可能我回了一個字「好」,

這個「好」代表我收到我知道沒問題⋯⋯

但是,對方可能覺得我很敷衍。

現在還進化到能在對話框上給表情符號,

對方可能感受就更敷衍了⋯⋯

但是對我們來說,

可能是當下有事情忙,

或是一時想不到說什麼,

但對方可能就會感受到不舒服了,

不舒服的情緒累積多,就變成「討厭」了。


🔸這本繪本透過一個小女孩的視角,

讓我們看到她如何因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

而陷入深深的情感困擾。

這種情緒的描繪觸動了一個核心問題:

在當今這個充滿壓力和期望的世界中,

我們如何處理那些不經意間,

在心中生根發芽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問題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溝通的問題,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際關係問題、同儕壓力,

上班族在職場的人際互動、競爭帶來的壓力,

即使在家裡,也依舊有溝通的問題,

認知、理解、管理個人情感在現今的社會更為重要。


🔸書中運用許多不同元素,

例如條紋、顏色變化,和角色的表情,

這些都可以作為心理狀態的隱喻。

條紋可能象徵著生活中的限制或困境,

角色表情的微妙變化反映其內心的複雜情緒。

這種深刻細節的描繪增加了圖像的多層次意義,

呈現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感受,

更是情緒和心理狀態的深刻描繪。


🔹此外,

作者也用粗糙的線條、紋理和大片深色色塊,

在作品上創造了明顯的視覺對比,

傳達角色的強烈情緒,如憤怒、焦慮或壓力,

使它們在視覺上更加引人注目,

能夠即刻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使讀者感受到角色的情緒強度。

此外,較粗的線條也可以簡化細節,

讓圖像更加抽象,

讀者能聚焦於故事的情感內容,

而非細節的實際表現,

也助於表達想要傳達的情感主題。


🔸顏色的運用不僅增強了視覺衝擊,

也傳遞了情緒的強度和變化,

如深色背景可能代表抑鬱或壓抑,

而明亮的顏色則可能是對抗或反叛的象徵。

這些圖像處理讓我對這本書產生情緒共鳴,

透過同理書中的角色,

我會想起「我討厭你」、「我被討厭」⋯⋯

這些類似情緒的瞬間。


🔹而想起這些情緒對我有用嗎?

在理解「討厭」時,

我發現它像一面鏡子,

映照出內心深處未曾察覺的自我。

我對自己說,當這股情緒湧上心頭,

不要急於將其壓抑或逃避。

試著坐下來,深呼吸,與自己對話,

探尋這份情感的源頭。

這不僅是一場對抗,

更是一次自我發現的旅程。


🔸當我開始理解並接納自己的全部,

包括那些不完美的部分,

或許我將以更平和與成熟的方式,

去愛自己也去愛他人。

這份自我理解的力量,

可以讓自己減少內耗,

把那些內耗的時間拿來充實自己,

可以讓自己的生活也將因此而更加豐盈。


🔹《討厭》是一本深刻而觸動人心的繪本,

探索我們都曾經歷過的憎恨與情感波動。

它帶領我們進入內心世界的旅程,

幫助我們理解並面對內心的矛盾與不安。

無論是尋求情感釋放的孩子,

還是想改善人際關係的成人,

這本書都能為我們提供支撐與力量,

陪伴我們走過覺得「不太好過」的瞬間,

讓我們內心能得到更多平和。


🔹最後來個彩蛋,

可以猜猜彩蛋是什麼意思?


《討厭》博客來購買

作者|曹源希(조원희)

譯者|葉雨純

出版|維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