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你也好——「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敘述意志消沉、陷入悲傷情緒的蛤蟆先生,在鼴鼠、河鼠和老獾三個朋友的勸說下開始了與蒼鷺諮商師的十次心理諮商在一次次的諮商過程中學習成長,從憂鬱中走出,學會理解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從而能夠充滿信心地向前邁進。


raw-image


我一直對心理方面的書籍很有興趣,這本書用故事的方式撰寫,非常容易閱讀,但其中充滿扎實的心理學知識,讀完後對心理學有了更多認識。



本書語錄:

必須要解決的事情只有靠自己才能解決。


老獾永遠無法當諮商師,因為他從來不會傾聽。就像所有易怒的人一樣,他只想要告訴別人怎麼做,只會批評別人的缺點。


為什麼你一再落入難堪的狀況,最後總讓自己覺得很蠢,讓別人占優勢,讓你再一次感覺像回到小時候那個可憐弱小的自己?


『共謀』是指你偷偷地無意識地配合對方,來造成自己的不快樂。這就是在玩心理遊戲:輸家才是贏家。


鬧彆扭正是以幼稚的方式表達憤怒。


順從的行為可能導致一個人學會把倚賴當成生活方式。換句話說,這樣的人永遠不會真正長大成人。


處於成人狀態時,適當的反應是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起責任。


如果你為自己負責,你就會明白你可以自我掌權,也就會明白自己有力量改變你的處境,更重要的是,你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是學到「人的三種自我狀態」以及「心理地位」兩大觀念。


「人的三種自我狀態」

人有完整的三種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這三種狀態構成你的人格結構。

 

兒童自我狀態

在兒童自我狀態下,你會體驗到童年的感受,包括好的、壞的。

兒童自我狀態又分成自然型兒童及適應型兒童。

自然型兒童擁有兒童的基本情緒:快樂、熱情、憤怒、悲傷和恐懼。

一個孩子若碰到嚴厲挑剔的父母,他會將自然行為調整為順從的行為,包括附和、取悅、道歉和倚賴,也就是成為適應型兒童。

 

父母自我狀態

當我們處於父母狀態,我們的行為就像父母一樣。當你處於父母狀態,基本上你會批評或教育別人。處於挑剔型父母狀態時,特質包括了批評、憤怒和嚴厲。

 

成人自我狀態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指我們能以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況。唯有在成人自我狀態下,我們才能對自己有新的了解。


我想到我的生活中確實有遇過總是處在挑剔型父母狀態的人,也遇過處在兒童自我狀態的人(我自己有時候也是)。另一方面,從以前我就感覺到,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是遇到了嚴重的事件,這個人很容易有某個部分留在當時的年紀。沒有好好當個小孩或青少年,就無法好好長大。這本書某種程度印證了我的想法。


「心理地位」

心理地位(life positions)分成四個象限:

我好,你不好——批評型的父母心理狀態。

我好,你也好——認為自己好,也相信別人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不好,你好——對自己評價較低,認為別人都比自己好。


這也讓我想到某些開口就是批評,總想證明自己比較厲害的人。也想到某些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人。



這本書有的部份讓我很有共鳴,有的部分我並無法認同它的觀點。但它確實寫得很好又容易閱讀,看完學到很多心理學的知識。期待我們都能順利邁向成人心理狀態,達到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地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