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滿足,是一門技巧:如何設計自己的九種滿足(上篇)
限時公開

滿足,是一門技巧:如何設計自己的九種滿足(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次在方格子上傳自己手機裡的照片

第一次在方格子上傳自己手機裡的照片

生產者應有的睡姿


在建國北路某間錄音室裡,冷氣如往常般悄無聲息運行著,讓我與坐在層層架疊的錄音設備中的混音師,感受到一絲絲清冷的寧靜。這種冷靜不僅讓我們集中精神,更讓我們彷彿擁有了可以掌控一切的錯覺。休息的時候,我與混音師聊起了那個身體自我修復的重要生理機制——睡眠。自詡為工作狂,並將之稱為榮耀的兩個超級生產者,居然聊起了睡眠。這個話題是從耳塞開始的:

「現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耳塞呢!」我興致勃勃地分享。「從傳統泡綿、硅膠到黏土耳塞,甚至還有電子降噪耳塞,都能降低20分貝以上的雜音!」我笑著說,「我最喜歡用黏土耳塞,它能完美地“填”住耳道。」

混音師點頭認同,他提到:「我太太知道我是那種很難入睡的人,所以買了各種耳塞給我。但傳統泡綿不適合側睡,而黏土則讓我的耳朵感到一種強烈的異物感。而且,我對床墊特別挑剔,不論是在家還是外出,只要床不合適,我幾乎就無法入眠。」

顯然,這位混音師不僅對鑽入耳朵的聲音敏感,全身對各種外來物質的「振動」更是有著異常敏銳的感知。我告訴他:「其實,要睡得好,除了要「獨睡」之外,更重要的是當天的工作要實實在在消耗掉我們的精神與體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在適當時間釋放褪黑激素,促使我們甘願去躺床睡覺」。混音師思索了一下過往經驗後,深表同意。他表示若是一天閒蕩無事,那晚上的結果就會變成精神奕奕,輾轉難眠。

我們的共同結論是:不是耳塞也不是床,而是那天沒工作或不滿足,肯定就會睡不好。

唉。這真是獨屬於生產者的榮耀與哀愁。

亞里斯多德在教導亞歷山大

亞里斯多德在教導亞歷山大

問世間滿足為何物?


對於滿足感的探討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或「福祉」的概念,即「Eudaimonia」,這是一種超越短暫快樂的深層次滿足感,源於對美德的追求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這種持久的幸福感使人內心充實且平和。斯多葛學派則進一步強調,真正的滿足感來自內心的平靜和對外界事物的超然態度,並相信這種滿足感源於對自我掌控和自然秩序的理解。

現代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 則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的需求從基本生理需求逐步上升,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階段。當個人能夠充分發揮潛力、追求意義並達到成就時,便能體驗到真正的滿足感

個人非常欣賞的 Alain de Botton 提醒著,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幸福感——即所謂的「小確幸」——與我們的「工作成果」與「遇見美善」息息相關。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這些真摯的小幸福,這是一個值得培養的生活技能。

然而,這些「小確幸」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僅是一種短暫的神經化學反應。當我們偶然遇見美好事物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內啡肽和催產素等快樂荷爾蒙,但這種愉悅感無法持久。越是執著於追求,它就越難以維持;越是計較成就,快樂感也越加短暫。因此,我們常在享受美好瞬間時感到一絲絲的空虛,擔憂生活中的不如意會影響這些寶貴的時刻。

顯然,小確幸是稍縱即逝的,快樂也有「快速之樂」的含義。面對這樣進退兩難,我們可以選擇另一種形式的幸福:即使生活中有些不如意,也要懂得做出「夠好就好」的決定,不必永遠追求完美。真正的滿足來自於接納生命中方方面面,即使是那些帶有一點點缺憾的不完美時刻,也要努力去理解。完全理解,就可以選擇怎麼接納它。

懂得滿足,才有「持久的幸福」可談

懂得善用薦骨帶出來的滿足感,人生才不會被外來的「非自己」淹沒

下一篇,我們來討論來自薦骨的9種滿足感~


avatar-img
墨客人類圖沙龍
21.1K會員
171內容數
「墨應系」(墨客創製的人類圖知識應用體系)已經開設多個人類圖應用課程,如讀圖心法、職涯應用零階、人生使命探索工作坊等。「墨應系」沙龍則提供了有關人類圖知識與生活應用的文章,分為「大宗煩惱文章」、「專業知識文章」和「情感關係指南文章」三大類。訂閱者每月可以收到兩篇付費和兩篇免費文章,還可以參加線上QA交流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墨客人類圖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願...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思考、追求自我成長的人,或許曾在某個寧靜的獨處的晚上會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會選擇現在的職業?為什麼即便人類圖相若、能力相似,不同的人(甚至是雙胞胎)仍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這股指引我們前行的大力量是什麼? 職業選擇中的「願望之力」 我們選擇職業,往往來
「降維打擊」你的焦慮 我知道,我知道。現在大家都處在很焦慮的狀態。自從2025年Rave New Year那天,各種預言書、數據報告和財經專家們的預測紛紛湧入我們的視線,讓我們覺得這條乙巳蛇不僅動盪,還帶點Pikki Pikki Dance的風範。我們可以確定的是:2025年大家會在危機中試著..
「哼。我覺得靈魂伴侶根本就不存在」我親戚說。一位經典的6/2人,坐在客廳,眼神悠遠地望向窗外的山景,並帶著一絲無奈。聽到她這句話,我的內在小孩笑得嘎吱有聲,因為「靈魂伴侶」這個概念從來就不在我們1/3人的世界觀裡。對於6/2人而言(6/2人感情觀請看這篇),無論他們怎麼想、家長老師怎麼教育,「未來總
我願...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思考、追求自我成長的人,或許曾在某個寧靜的獨處的晚上會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會選擇現在的職業?為什麼即便人類圖相若、能力相似,不同的人(甚至是雙胞胎)仍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這股指引我們前行的大力量是什麼? 職業選擇中的「願望之力」 我們選擇職業,往往來
「降維打擊」你的焦慮 我知道,我知道。現在大家都處在很焦慮的狀態。自從2025年Rave New Year那天,各種預言書、數據報告和財經專家們的預測紛紛湧入我們的視線,讓我們覺得這條乙巳蛇不僅動盪,還帶點Pikki Pikki Dance的風範。我們可以確定的是:2025年大家會在危機中試著..
「哼。我覺得靈魂伴侶根本就不存在」我親戚說。一位經典的6/2人,坐在客廳,眼神悠遠地望向窗外的山景,並帶著一絲無奈。聽到她這句話,我的內在小孩笑得嘎吱有聲,因為「靈魂伴侶」這個概念從來就不在我們1/3人的世界觀裡。對於6/2人而言(6/2人感情觀請看這篇),無論他們怎麼想、家長老師怎麼教育,「未來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