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一忙起來就只能生這種「示意」圖
我願...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獨立思考、追求自我實現的人,或許曾在某個寧靜的獨處的晚上會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會選擇現在的職業?為什麼即便人類圖相若、能力相似,不同的人(甚至是雙胞胎)仍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這股指引我們前行的力量是什麼?
職業選擇中的「嚮望之力」
我們選擇職業,往往來自一股深層的「嚮望」(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宿願")。這個願望強烈到讓我們渴望擁有某些技能、或在有限的人生中盡情體驗某種角色。當你看到講台上熠熠生輝的皮衣帥氣CEO,或在錄音室裡專注拿捏混音的音樂製作人,抑或瑜伽導師用呼吸帶來心身療癒,你心中便生出那抹「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的嚮往。小時候崇拜的人物或熱愛的樂器,產生了一個「嚮望」;也正是嚮望所生成的這份渴望,推動你不斷學習、精進,最終引領你走上今日的職業之路(正常來說是這樣啦)。
嚮望,來自「不自在」感
另外一個事實是:嚮望源自於內在的「不自在感」——對自己某項能力的匱乏、對未知領域的恐懼。這種不自在感,反倒成為一種向前的動力,促使你去補足「短處(你以為的)」、迎向新的挑戰,用創意克服困難。在一次次的嘗試與挫敗中,這個來自於「不自在感」的嚮望,反而讓你漸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向。例如,一個自幼體弱多病的人,立願成為醫治百病的氣功師。
職涯中的「學習的循環」
關於職業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們需要經歷多少種職業,才能讓我們的心智和靈性進化達到完整的狀態?在人類圖知識體系中,每個人的設計都要經歷多重循環與學習。有些人在藝術創作上早已成為大師,卻對數理科學一無所知;有些工程師技術精湛,卻對身心靈成長毫無概念。要真正從地球光榮畢業,不可能只靠一、兩個學分,必須在不同領域試煉、吸取多元經驗。職業的問題總是與你的人生設計(課題)有密切的交互作用。
當你在職業選擇上遇到瓶頸,往往是你某部分的能力尚需修正與提升(靈性設計層面)。就如同虧損是投資理財最好的老師一樣,只有在面對困難時,你才能學到所需的一切——沒遇上困難,什麼都學不到。如果你現在在職業選擇上出現困難,或覺得目前的工作讓你感到窒礙難行,這應該是你的"最大的我"在提醒:需要用力去克服某些問題並學習相關課題。托爾斯泰曾說:人生的境遇就像建築的鷹架,這些外在的支架(也就是職涯)只是供你這個生命工人在進行建築物施工時所用。這個支架,並非你活出最高版本的最終目的。它是一個暫時性的工具,一旦建築完成,鷹架也就拆除了。因此,我們應該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職涯:它是一套讓你的心智與「最大的我」都能成長的工具。
興趣:你的指路明燈
除了願望與職業,自己的興趣也是發現未開發天賦的關鍵。那些讓你全神貫注、樂此不疲的事,往往源自你「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或幼年時帶來的天賦記憶。有人自學西班牙語、有人痴迷古埃及文明,甚至有人無師自通中醫經絡。這些興趣,並非三分鐘熱度的多巴胺快感,而是那些能讓你全神貫注、失去時間感的美好事物。培養這樣的興趣,多投入一些時間,你會在這些領域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喚醒深層無意識(Unconcious - Design)中的記憶,並從中覺醒你的潛能。
此外,這種投入的興趣也能引導你遇見與你有相似「分形線」的人事物,共同興趣的人們會因了解自己而聚在一起。正如我們之前所說,職涯會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改變——與過去有關的人相遇,可以開展全新的生活範疇,徹底改變我們當下的處境。
如果你沒有特別的大願望、也沒什麼濃厚的興趣,而現在的職涯也出現了一些狀況,那麼盤點自己的才能是一個需要執行的事情。人類圖是一個非常棒的工具,可以幫助你盤點全身上下的才能。因此,在看一張圖時,不要把它當成命運,而應該視為一個又一個個尚未完全開採出來的潛能。
根據我的經驗,目前沒有任何人能完全發揮圖上的全部潛能。一個都沒有。只要發揮某一部分且夠專注投入,就已經非常強大了。無論你是選擇什麼工具,在盤點自己才能之前,我建議大家先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或是說,先養成「制定最高理想」的這個好習慣。
制定最高理想
在探索職業生涯之前,先問自己:我的最高理想是什麼?這不僅關乎工作,更關係人生整體的身體、心智、靈性三維平衡(你要說是物質、聰慧與精神覺察三維平衡也行)。
首先,理想 (Ideal) 是指一個完美的典範,旨在激勵自己、效仿並引導自我的行動。所以,「理想」難以在短時間裡完全實現,也沒關係。理想可以是愛、是和平,以及是基督佛陀意識,理想的作用是持續啟發我們:設定一個理想,能引導我們有意願可以覺察到自己的無意識(Unconcious - Design);就像將心靈調頻到特定的頻道,接收該電台的振動頻率,進而影響我們的存在狀態(State of Being)。因此,理想更像是一個長遠的、指引方向的最高目標,是可以讓我們放手去追求的心靈境界。
想試試看怎麼制定最高理想嗎?先讓自己習慣思考什麼是「最高的價值」。常常問自己:「我活著的最高價值是什麼?我希望透過我的人生實現什麼最高理想?」。認識到生命是一個有目的的體驗,你所處的環境,是為了讓你運用現有的能力、長處、短處來實現你的設計決定的目標,常常靜下心來採個煞車,審視自己做事的「價值」和「目的」是什麼,做出「未來的自己會感謝我」的決定。
若要再認真一點,可以拿張紙分成三欄,分別寫上:
- 靈性理想:寫下那些代表超越自身的存在——例如佛陀、克里希那,或廣袤無垠的宇宙。它們為你指引形而上的精神內涵。
- 心智理想:你希望以何種心態對待自己、家人與朋友?正確心態是你人際關係和內在和諧的基礎。心智的最高理想,也是跟「理解力」有關係。
- 身體理想:你對物質、健康與外在形象的期待是什麼?這包括理想體態、日常健身計畫、物質安全感,甚至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與定位。
在日積月累的書寫與反思中,你將逐步明晰哪些職業與生活方式最能對應自己的最高理想。常常思索最高理想,你正在做的,才會跟真正的「更大的你」越來越接近。
職涯只是成長的鷹架
回顧探索職業與天賦的旅程,我們的選擇源自內心深處對理想的願望,也因對未知的微微不安而持續向前;透過學習的循環,我們在挫敗中修築穩固的「自我認同感」,在興趣中感應出藏匿許久的天賦。當你拿起紙筆,神司自己的最高理想時,就是為自己調音(調整頻率),讓你的生命回到最初始的設定。手上的職業不再只是工作,而是整合願望、不安、學習和興趣的有機綜合體。願你在這條路上發願、勇敢修正與成長,最終活出獨特的自己,並且用活出自己來營利。
對了,下次的定閱讀者交流會於5/29晚上8:30唷。我們繼續來「理想神格職涯」之旅。訂閱者免費報名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