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新竹]湖口老街散策順繞湖口步道群...四才子訪其三

散步時間:2023.05.13

天氣:晴天

參加隊伍:本原蟲懶散隨意走

路線行程:台北車站(火車)-湖口車站-公車-湖口老街-秀才步道-(八角樓、豫章堂)-牛車驛站-漢卿步道-三元宮-金獅步道-仁和步道-老街


這次標題是反過來的。意思是,一般喜歡健行的來說,是走步道群順遊老街,不過其實我此行的目的是逛湖口老街看建築及雕飾,也去看一些史蹟,走步道反而是其次,所以將標題反過來寫:逛老街順走步道群,不過也因為抵達後急匆匆就先往老街轉進去,走一段老街後要找八角樓才又回頭轉去找通往八角樓步道入口,在路程上就會有些路段反覆來回走,如果把想看的景點都先規劃好,是可以走一個類似O行的。

8:40 抵達湖口火車站,本來以為還有幾分鐘餘裕,但出站後在車站前的馬路繞來繞去找不到正確公車站牌,後來看到車站過十字路口斜對面有疑似要搭的5612公車停車,衝上前去問司機,方向沒錯,算是勉強趕上了,經過湖口老街的公車不多,因此如果要火車接公車,就要先把時間和位置調查清楚。
8:56 司機大哥看到我們背著背包的外地人,大概可以猜出是要來湖口老街(因為站牌和路景其實完全看不出來),所以可上車後乾脆先跟司機說到老街的站通知要下車,才不會錯過。這個站名為:舊湖口。
下車後其實是大馬路邊,往老街還要走一小段路。不過下車站牌的馬路中間,就用展現湖口老街紅磚建築拱型作為裝飾,是說在車上好像也不容易注意到哩!是我這個走路不專心愛亂看,而且下車後乾脆先坐在候車亭吃早餐,才看到馬路中間就是等等要去的湖口老街建築意象。

湖口老街

9:15 走靠近教堂大門,人行道的地磚上畫著代表湖口的景觀圖案,中央寫著:大窩口。
湖口老街舊稱大窩口,發展的時間可追溯到光緒19年(西元1893年),窩就是山窩,意思是兩山中間三面封閉一面開口,有河水流出的地形。
湖口老街昔日因「大湖口火車碼頭」鐵路的開發而繁榮,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築新竹到基隆的鐵路時劃經湖口地區,因此對湖口老街帶來熱鬧繁華的一段時光。

湖口天主堂

由舊車站原址上建造的天主堂到街底的縣定古蹟三元宮全長約300公尺為整個湖口老街的區域。
老湖口天主堂原本是湖口車站的位置,1929年鐵路北移,因此老街這邊就稱為"老湖口",新的湖口車站設立處則稱為"新湖口"。1965年義大利籍神父滿思謙在舊湖口車站這裡興建天主堂,成為老湖口的天主教信仰中心。1993年因教友人數減少而停止了宗教活動,處於閒置狀態,2002年得到文建會補助,重新規劃廣場及入口階梯景觀,將大門前的圍牆加入了火車站意象,紀念此地曾為車站的歷史,2006年時新竹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教堂大門口外的柱子上,仍留有"大湖口"字樣

教堂門口特別保留的一小截鐵軌遺跡,指向老街(這些都是重新規畫後整理的,不知道是否為最當初湖口車站的遺留物,上圖那根大湖口的水泥柱是蠻有歷史感的)

早上來時不知是否有活動(在做禮拜?)教堂並未開放,從步道回來和老街逛一圈是下午,教堂門有打開讓遊客參觀,可以欣賞壁畫、牆上雕塑和彩繪玻璃。這個屋頂~很有方舟感耶!

教堂二樓直接往旁走,則是小窩口披薩以及空地旁放置一輛除役的M41戰車,台灣於民國47年自美國陸續接收這型裝備,配發裝甲部隊使用。

回到路上往湖口老街,經過一間民宅有著古式木框門,且門及框皆為紅漆,甚是吸睛。

要進入老街先看到這面牆上的立體大窩口打嘴鼓壁畫,後來走到三元宮才知,因老街假日禁止車輛進入,只能步行,汽機車多是在這面壁畫前轉彎走後方車道至三元宮的停車場。

老街

湖口老街以三元宮為中心,包括街頭、新街、橫街三條街,街頭最早建立,新街建成時間最晚,新街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湖口老街,也就是天主堂延伸一路走過來這條路,街道寬約10公尺。
才剛走入老街,我就被一間陶玩店門口的一對石獅子(很像石獅子,但又覺得可能是別種神獸)吸引,進而走入參觀。

店內除了有各種陶器成品展售,也可以參加燒陶體驗

店主還帶我們參觀後方燒陶的電爐

隴西堂,桃竹苗的客家古厝XX堂出現的機率不低,穎川堂,隴西堂,豫章堂等都看過,我是都沒有查看這些堂號和發源地及姓氏,這次認真咕狗一下。
客家人堂號是每一姓氏的淵源,也是每一姓氏的代稱,因此根據對照表(嗯~記憶只有3分鐘的我很需要堂號姓氏對照表),隴西是周朝地名,地區在甘肅省東鄉以東至臨洮縣、蘭州、鞏昌一帶,隴西堂應該是姓:澎。
對照表在此(還有附對聯喔)--客家姓氏與堂號介紹:
https://teacher.yuntech.edu.tw/yangyf/ff/gra016.html
不過因為古時候大家搬來搬去或通婚,有的姓氏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幾個堂號,好幾個姓氏可能出自於同一區域,隴西堂姓氏為:李、彭、董、辛、時、牛(李姓和彭性最常看到)。(資料來源:百家姓堂號的來源)

早上的湖口老街很多店面尚未開始營業,遊客也還未來訪,如果要看老街建築和雕塑,這時間是比較適合的。
湖口老街房舍都是以紅磚為建材,建築樣式較特殊,牌樓立面屬於羅馬巴洛克建築(又是羅馬又是巴洛克),房屋架構採閩南式,兩側為長條形的店鋪和住宅,內部格局是住宅和店鋪混用。第一進為店面,第二進為住家,兩進間的深井為廚房所在。

木石花園是老街上一間內容很奇特的店面,滿滿的都是擺飾,還有樓上。進入這間木石花園參觀,完全可以體驗老街的房子很"深",因內部隔間多,每一間都放置了大量館長收集的玩具和擺飾,沒有特定風格(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而且擺滿到幾乎有密集恐懼症,不過也佩服館長的收集歷史,他說平常不住在這,只有假日回老家來開館。從房子第一進參觀後穿越中間再到第二進,後面還有類似小小的後院,現在則種植了多種蘭花。

復興戲院

民國49年歇業的復興戲院,歇業後一度荒廢,現在改裝成客家菜餐廳,外觀保留了當時戲院的樣貌和售票口,很有懷舊感。

台灣現存的老街中,湖口老街的建築立面不是最精彩繁複的,但卻是保存最完整。我還蠻喜歡走在這種風格的老街上看商號名稱,看看以前的商行都是取什麼名稱,猜想是賣什麼類型商品,而且很多早期的商號牌面上都有華美的圖案和雕塑。

大湖口車站公園

從天主堂再往安靜的住宅方向走,可看到大湖口車站公園,說公園嘛~進去後其實比較像是當地人或遊客的停車場吧!不過中間有棵大樹很吸睛。

進入公園(雜草地)晃晃找找,終於看到快被雜草淹沒的遺跡。這張不是要給大家看恐龍海馬搖搖椅,是要看地上殘留的鐵軌遺跡--月台遺跡。

路旁有看到解說牌,不過解說牌上的位置不怎麼精確,那個劉銘傳時期鐵道遺址在附近繞來繞去都沒看到(可能要繼續走一大段路)。想找八角樓,看看地圖就是要往秀才步道走。

路旁又看到一輛戰車(後來還會看到很多戰車),原來湖口是裝甲兵學校和裝甲部隊校閱地區,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湖口兵變"。我都好奇湖口人看到戰車是不是生活日常?剛剛天主堂和這部在路旁的戰車,是民國95年時國防部贈送給湖口鄉口所,鄉民們認為戰車是湖口人文的一部分,也都樂見戰車擺設。
(湖口兵變:又稱為「湖口裝甲兵事件」。民國53年1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少將,在台灣新竹縣湖口鄉裝甲兵基地,發動的一起政變未遂事件。因為湖口兵變的緣故,之後台北市重要聯外橋樑,均安排國軍憲兵部隊派兵駐守,地區分隊也多駐於橋樑等關口,直至民國八十五年,憲兵部隊才取消守橋任務。)

秀才步道

10:08 走過涵洞後左轉順著大馬路走,看到路旁有個小土地廟(的背面),好奇的進入參觀(雖然沒很認真在雙北爬山時,也是會加減收集一下百年土地公廟)。樟樹福德宮,這不算廟中廟,是幫路旁的小土地公廟加蓋鐵皮屋頂和前庭,而且很好認的,土地公廟旁邊當然就是大樟樹啦~

八角樓

10:12 右轉走入柏油小路,沿著民宅走應該就算進入秀才步道,秀才步道長度只有500公尺,名稱由來是步道對面有一個秀才塔(不過我沒看到秀才塔)。羅志旺是晚清時期的武秀才,在湖口地區擁有大片土地,後代子孫興建秀才塔作為志旺公派下祖塔。

看到方方的紅磚屋,是為八角樓。八角樓建於1919年,是仿湖口老街建築風格的兩層樓建築,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第一眼看到八角樓,造型和我想像中的八角樓不同,我本來以為會是像淡水八角塔那樣接近八邊形,不過這看來是方方正正的紅磚房啊~

原來此八角樓是有四面八個拱,「八拱」是指內部樓頂部分猶如鳥籠的形狀,以八個樑柱拱起,據說是為了取其「留住財富」的寓意。
隨著車站遷移,老窩口地區經濟重創,位處地方望族的羅家也受到影響,又遇到家中族長春廣公英年驟逝,喪葬耗費多,加上羅家位在頂埔的地權爭議與當地氏族發生嚴重衝突,引來官府調查,纏訟等多項打擊,羅家因此沒落。一次世界大戰後,對糧食的需求大增,正好是台灣經濟出口的好時機,此時原本經營茶葉商行的羅家,將視野放到這商機上,在新車站周圍收購店舖創建丸仁商號,也讓羅家事業重回軌道。為了重振旗鼓及安撫人心,便修建八角紅樓,以此為家族精神標的。
後來隨著羅家後代遷離,八角樓年久失修,2009年在湖口鄉公所與客委會的努力下,以不破壞原結構的概念修復重整,取得羅家後代同意後,陳設內部文物作為文化館,呈現羅家族人在糞箕窩發展的歷史以及湖口的沿革、八角樓興衰始末。
八角樓這一天沒開(現行為預約方式參觀),只能純粹欣賞外觀。

豫章堂

剛剛預習過了,根據上面隴西堂同樣的對照表,豫章堂應該是姓:羅(豫章為周朝地名,漢高祖時隸屬於揚州,在江西省南昌、九江一帶)
豫章堂是湖口羅氏宗族的祖堂,來台以後羅家祖堂曾遷建多次,目前所在地是春廣公派下子孫提供,1978年重建竣工,每年祭典節慶時羅氏子孫會回到此處祭拜祖先。豫章堂不對外開放,可以從門外欣賞磚瓦建築和上面精緻泥塑、彩繪、石刻。
(咦?上次在關西小旅行時參觀的羅屋書院也姓羅!羅氏上威公從廣東陸豐縣來台,先落戶在關西鎮)

洗衫坑:顧名思義就是洗衣服的。豫章堂外面就是這條溪流,沿著溪流走是溪畔步道,要不是看到洗衫坑的介紹牌,阿不就是一條普通的溪流。羅氏宗族在這邊建了一個小水壩,除了灌溉外,也是村民洗衣和聊天聯絡感情的所在(八卦中心)。

走到底要去漢卿步道,雖然有航跡,不過果然定位總是會有誤差,走前走下一小段都發現航跡偏了,最後終於是在這個紅磚屋旁的水泥路左轉,陡上坡!(看到陡坡都會先自動略過)後來上去看到指標才知道,這條水泥陡坡居然就是萬庚道!(看起來明明就是一條很普通的水泥產道啊~)

漢卿步道

走上來過大馬路,看到對面的官方路牌有指向漢卿步道&湖口老街,就是從牛車驛站旁的石板路進入。漢卿步道本體只有337公尺,再走往三元宮到湖口老街則約680公尺。

漢卿步道取名自當地名人「漢卿先生」,葉漢卿本名葉有歲,後名葉鏡鎔,字漢卿,為湖口當地的書法藝術家,且被稱為湖口四才子之一。嘿嘿~是不是就好奇是哪四大才子啊~(搖扇子)
我就咕狗了一下,湖口四才子:張采香、傅萬年、傅萬庚(對!就是剛剛那條萬庚道)、葉鏡鎔(漢卿步道)
入口的牛車驛站為昔日茶農將茶葉及其他農產品以牛車運載至此,為牛車與茶販休息的地方。剛進入石板步道,就看到左邊有小徑,可以去看戰車。

空地上展示著好多好多的戰車,身為陸軍裝甲兵重鎮,什麼沒有,戰車最多,還有各種戰車,瞬間覺得像展售場?這裡的戰車造型比較少見,是兩棲作戰登陸戰車耶

牛車驛站算是位於高點,步道旁有塊大草地,是展望點,看湖口這區域

漢卿步道也沒叉路,從這個方向走就是一路下坡往三元宮,不過看一般遊記是從老街走到三元宮,順著指標走漢卿步道,就是爬石階的上坡。

漢卿步道出來經過農地,看到涵洞,過涵洞往三元宮,右轉的馬路則是萬年道(就是取自傅萬年),等等要走金獅步道再過來,決定先去三元宮。

涵洞旁又有戰車...我都要懷疑今天是來收集戰車的了!
現在這些卸下任務的戰車們,分布在老街周遭供參觀,擔任觀光角色,但是都停得很隨便,大概跟路邊停車差不多,而沒有說明或相關介紹,我覺得蠻可惜。

三元宮

10:55 從三元宮後方停車場繞過來正面,快中午時整個商家開始活動,三元宮前面的廣場已經擺滿各種攤位(本遊記是很累格的2023年,所以主燈是兔子啦~是說那兩隻兔寶寶看起來不是走可愛風哩!)

站在門口,牌匾由外而內:三元宮、天地水親?明經進士。明經進士這塊匾是三元宮建成時由在地例貢生吳世光(西元1847-1931年)所敬獻的。
三元宮主祀為三官大帝,又稱三界爺,就是天、地、水三界,因此三官大帝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祈,又代表年中的上元、中元、下元三個時節。謠傳三官大帝就是堯、舜、禹三位皇帝,因在位期間實施德政愛護百姓,死後分別被封為天官、地官、水官。

日治時期建立的三元宮,廟中建築技法除了有傳統棟架外也有磚柱RC樑,呈現當時代新式建築技術,民國90年(西元2001年)新竹縣指定三元宮為縣定古蹟。三元宮是五開間二進二廂二迴廊之建築結構,走往第二進時,抬頭看到天空,三元宮保留本來的結構,中庭沒蓋屋頂或棚子遮蔽,現在很多老廟宇為了遮風避雨或易於保存建築雕塑,會在廟本體上再蓋層雨棚之類。
關於三元宮古蹟的建築與雕塑之美,請看介紹:湖口三元宮

當天新竹縣衛生局正好借用三元宮旁邊的廂房,宣導反毒,現代的毒品用鄉野傳奇的藥魔鬼怪作連結辦活動,覺得更能吸引人,至少我覺得蠻有趣的,把各種卡通化的毒品妖怪介紹看了一遍。

三元宮往湖口老街看整排的紅磚建築,第一間店的商號是豫章!喔喔~原來這是當年羅家在新街蓋的第一棟房子,而且提出優惠條件吸引商家入駐,形成繁榮的商圈。當初是新街,現在是老街了。湖口老街建築的另一特色是一樓柱節單拱走廊,二樓窗戶和女兒牆間有水泥楣點綴,商號名稱鐫刻其上

我還蠻喜歡看老房子上的雕刻或泥塑,這三間商號的泥塑人物都不同,放大看動作表情也很有趣,不知道代表著哪個民間故事。

武器圖案雕塑,不知道武器裝飾房子有何寓意?不過現在是賣雞蛋糕的攤子囉!

比較不熱鬧的(橫街還是街頭?)有非圓拱形,而是帶點半八角形的風格,而且上面直接寫了當初住民的姓氏,簡單明瞭。

肚子還沒餓,就先去走步道再回來吃中餐好了,從老街走回三元宮旁往金獅步道方向,如果像我在老街邊逛店邊看建築雕塑混這麼久,三元宮旁有乾淨的洗手間(出門在外這很重要)。後方戰車旁的圍牆則是一面面湖口地方特色的壁畫。

轉往萬年道,會經過很多座蠻...大而顯眼的建築,給祖先住的,就是O氏宗祠或家廟,我本來以為萬年道名稱由來是帶有祖先流傳萬年的意思,不過原來是取名自傅萬年。因為在台北爬山時,經過墓仔埔都快變成山路步道日常了,所以我也沒什麼忌諱。這條路上最顯眼的就是三姓祖塔,會經過三座分屬於三個家族的祖塔。比較高聳要爬很多樓梯去看祖先的是羅家祖塔。

門口大到像可以停遊覽車的是余姓祖塔,特色是正面一大面馬賽克風格的牆壁。
前庭大,房子本體蠻精巧可愛兩重屋簷的是葉姓祖塔(元美祖塔)。

解說牌寫著元美祖塔前道路旁有一對石獅,母獅還帶著小獅子。身為風獅爺收集愛好者,看到了怎能不心動?(欸~在我心中,風獅爺、石獅子、劍獅、狛犬...都當成同一類吉祥物啦!)不過實際上經元美祖塔往金獅步道的方向,是不太會看到石獅子的,雖然有著解說牌的提示,也沒看到。下面照片是回程時稍微找了一下,找到後又清一清雜草和蓋住的落葉才能圈出來。

回程時先注意到突出草叢一點那隻,再到對面的落葉撥撥找找,找到被樹枝和落葉完全蓋住的另一隻小夥伴。2隻獅子(&懷裡的小獅子),get!

然後經過萬善祠,門口也有一對...麒麟(吧?)和小獅子。萬善祠就是有應公,裡面供奉無主的孤魂野鬼。所以這條短短的萬年道(805M)就是有著各家的祖塔和靈骨塔之路。

金獅步道

11:50 來到高速公路還是高架橋下,左轉從橋下小徑走往仁和步道,繼續走馬路是金獅古道,轉入往仁和步道的走一點點則有金獅步道的叉路,兩條步道可以接成一圈。金獅步道是昔日新埔往來湖口的古道(在地圖上金獅步道和金獅古道是類似平行的路,後段也是接往金獅寺,金獅古道現在大多數路段已經開闢成柏油路了)

11:53 走一小段碎石子土路,來到叉路口,直走為仁和步道,右轉是金獅步道,決定從金獅進,仁和出,繞一圈O行後走回湖口老街。

12:00 水泥拱橋,左邊有小土地公廟,過水泥拱橋有個水池,此處為往金獅步道的叉路,一條是新修築的石板路,比較平緩,一條則是卵石步道,也是舊時的金獅步道。

水池邊遺留的部分建築結構是逸鶴山莊,據說早期曾有人在此修道,設有道院僧房等,如今庭園及道院都已荒廢,僅剩斷垣殘壁。

走過來可以看到逸鶴山莊牌樓字樣,看起來太荒廢了,我也就沒有進入參觀。金獅步道最有名的就是山莊旁邊這一段短短的卵石階梯古道,維持舊時的樣貌,而且直接陡上不囉嗦。

一顆顆大卵石鋪成的步道,果然從金獅步道上坡才是明智的選擇,這條卵石路看起來綠意盎然,如果是下坡的話,很咕溜耶~

金獅寺

12:11 走上來看到金獅寺的地名石,旁邊有木造涼亭,但已有隊伍在休息,寺廟門前也有空地和簡單的石桌椅,在這邊小憩吃行動糧當簡易午餐(反正回到老街就可以盡情吃吃吃),而且可以眺望湖口鄉,不過當天有點濛濛的,不甚清晰。

地名取自該處地形如「金獅朝北斗」(如果說形狀可以看成獅子朝北斗我能理解,可是這個"金"是古時吉祥寓意,還是會和太陽照成金色有關?),金獅寺建於1951年,1971年改建,奉祀觀世音菩薩,寺廟名稱來自於位於金獅步道靠近湖新路的端點。

金獅寺旁的馬路繼續往上走,遇到左側寬敞的水泥叉路,進去可看到大片大片的茶園,為接往仁和步道之處。

仁和步道

12:50 仁和步道長度約967公尺,金獅寺這端是高點,所以會是往下坡走。步道周圍有蠻多油桐樹,也是當地的賞桐地點。在山頂的路段,仁和步道

在山頂的路段,仁和步道還是很平緩,而且偶有散落的桐花。

而且步道旁的水泥柱圍籬,刻著軍事重地,現在剩下一整排軍事重地的柱子。

軍事碉堡

湖口的地形是一個台地,老湖口在日治時期就是重要的軍事重地,戰後則為陸軍基地所在。仁和步道和湖新路有許多軍事遺跡,為日治末期、二次大戰期間所設立的防空洞、碉堡等。仁和步道從山頂下坡順著步道走,可以看到步道旁幾個碉堡的遺跡。

姑娘廟

13:08 仁和步道就是一條鋪設的完整的石板路,下來後順著指標走經過姑娘廟。姑娘廟為徐姓地主為紀念、奉祀早夭的女兒,於2002年所建,周圍整理成像個公園,廟前有石製大桌椅供遊客休息,種了不少桐花,4~5月時這邊是湖口的知名的賞桐地點,不過此時在姑娘廟沒看到桐花,剛剛在仁和步道山頂反而還有一些。

13:30 走回湖口老街,步道行程結束,可以一路逛逛吃吃喝喝囉!

中午遊客多,就抬頭欣賞老街建築頂端的各種繁複異國風雕塑。

雖然在老街上隨意找了間餐廳嚐試(因為沒推薦,就不寫店名和貼店面照片)
口味不怎樣的飯菜:1.人少很難點菜,就直接吃套餐。2.我本人口味偏淡,客家菜常常都是重口味。3.店家齊力推崇的辣醬(就是照片裡那一小碟),對不敢吃辣的本人,筷子連沾一下的勇氣都沒有。(而且為什麼過貓上面還要擠一大堆美乃滋和番茄醬啦!這兩種醬混著吃根本不搭,又不是在做懶人千島醬)

我比較尬意這個豆花和老餅鋪(豆沙餅、綠豆凸等傳統糕餅買了帶回家)。

豆花有多種料可以加,不過我想吃傳統豆花濃郁的豆味和厚實的口感,豆豆同源,加分啦~這間傳統豆花真的蠻好吃(比讚)。

台富行糕餅店的綠豆凸和芋頭餅也是餡料實在,口味好吃(這是隔天早上拿來配咖啡的殘留剖面圖)

最後,在這幾條步道中,最累的步道是湖口車站步道(我自己取名的),從舊湖口車站走到新湖口車站大約3公里,因公車班次少,看看時間就乾脆走路回湖口車站,費時約40~50分鐘&消耗殆盡的精神力(累.jpg)

這趟湖口逛老街及走一圈步道下來,四大才子收集了三個(咦?)其實另一位才子也是有采香步道的喲!不過離老街比較遠,不好估算時間,就先略過了,采香先生~下次有緣再見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龜毛原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