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影劇分享|《青春並不溫柔》:那場溫柔又抑鬱的青春暴風雨

raw-image
《青春並不溫柔》以1994年大學美術系爭取創作自由的一場學運為背景,故事講述美術系大一新生季微因抗爭開啟看待世界的新觀點,並與學姐魏青結識,探索自我的愛與認同。

整部片的色調有種迷濛、溫柔、陰鬱糅雜在一起的氛圍,恰巧與中文片名〈青春並不溫柔〉給人的直覺形成呼應;若說中文片名表述了某種情緒語感覺的狀態,英文片名〈Who'll Stop the Rain〉則成為情節的暗示。

雨的意象鮮明卻又可以沒有邊際,雨點可以是反抗中無形的槍林彈雨,也可以是點點淚水的象徵;從微觀的雨點延伸到更大範圍的「一場雨」,更可以說是內心世界的一場風暴、或是整個學運過程浪漫的具象化。「誰停止了雨」這個問句中叩問的主體,正是本片的兩大核心:是誰終結了隨著反抗而來的砲火?又是誰讓受傷脆弱的心停止流淚?

不同於以往看過的「反抗威權」主題,本片選擇以「藝術創作自由」做為抗爭的事件改編,而非常見的(或說是腦袋中會首先想到的)政治面和言論自由。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論述主軸,以現代人的觀點和社會風氣觀看言論自由,總是會有一種理所當然的直覺,而故事軸線也就理所當然走向悲壯的犧牲結局,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同樣理所當然走向「現在的自由都是前人血汗而來」的論調。

然而,片中學生所爭取的「創作自由」其實就現在來看,某些界線還是很模糊,有一百個人就至少有一百種想法,特別是當藝術成為一種要被評分、被檢視的對象。如此一來,觀影者更容易注意到團隊內部的意見分歧(甚至在觀影過程中也可能與角色有不同想法),也讓抗爭者的個人面凸顯出來,並且更加強調「藝術其實也帶有政治性」,讓本片的抗爭元素更加豐厚。

雖然,在故事前端總覺得敘事的節奏和氛圍都差了一點什麼而帶點乾澀,不過在魏青出場之後漸入佳境、甚至節節高升。尤其最喜歡最後那場彈鋼琴的戲,不僅僅是彈鋼琴做為魏青突破自己心防的象徵,透過琴聲、動作、表情、停頓、空白,就將三人的關係點到為止,卻又同時讓情緒內斂而飽滿。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雖是將故事情感聚焦在兩位女主角,但系學會長阿光這個男性角色卻也不是陪襯,反而更有血有肉,處處可見其有理想、卻也有些保守躊躇,或是不理解魏青、較為自私的一面。

也很喜歡結局的安排,雖然看似是明朗的Happy Ending,但在兩人幸福卻又帶點憂愁的眼神裡,總覺得像是平靜的海平面,在此之下仍有暗濤洶湧正在醞釀,正如同魏青所說:「我們都生活在一種荒謬裡,所以反抗才能感覺活著吧。」,或是結局季微的話外音:「我們真的改變了什麼嗎?抗爭是不會結束的。」這場學運之後,對兩人而言都是人生一部分的重要改變:是季微社會化的過程,也是魏青對愛的向前一步,而之後呢?這樣的一個「然後呢」是兩人故事行到此處的餘韻,也是導演對於學運的反思。

🌟:4/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青春並不溫柔
4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啾兜嗎爹的腦袋瓜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