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歐盟電動車關稅引發中國報復,歐盟大國德、法態度卻大相徑庭


    raw-image

    圖片來源:BBC中文

    撰文者:王之蕎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戰火再起。中國商務部於10月8日宣布,對來自歐盟的白蘭地徵收臨時反傾銷措施,要求進口相關產品的經營者向中國海關繳納高達39%的保證金


    至於中國為什麼這麼做?


    不久之前,歐盟委員會通過一項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EV)徵收 35% 的反補貼稅,將加在現有的 10% 進口稅之上,預計將於2024年11月開始落實,為期5年。


    中國這麼做後,誰成了最大收災戶?


    中國進口白蘭地有99%來自法國。法國貿易部長普里馬斯(Sophie Primas)表示,中國此舉似乎是一種報復措施,形容是不可接受的,且完全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將與歐盟合作訴諸世貿組織。

    另一方面,法國干邑游說團體BNIC表示,中國此舉對該行業將是「災難性的」,「法國當局不能拋棄我們,讓我們獨自應對與我們無關的中國報復」,並呼籲暫停徵稅。

    中國此舉其實是在預料之中。因爲早在歐盟27國表決通過加徵中國產電動車關稅前,北京就對歐盟白蘭地開戰了反傾銷調查。但即使這樣,法國在電動車關稅的議案上,仍和其它9國一起投下贊成票。

    而其他歐盟成員國,特別是核心國家之一的德國,則與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家一起投下了反對票。

    想當然,中國不會對法國的態度善罷甘休。

    歐盟對華態度採「去風險」以及​​和降低對中國依賴為主軸,而核心成員國「德國」為什麼依舊違背歐盟理念投下反對?


    原因在於,德國汽車產業每年營收超過5,000億歐元,佔本國GDP的5%,僱用約82萬人。而且德國汽車產業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高,2023年德國汽車製造企業在中國銷售了逾370萬輛汽車,此外還有大量汽車零部件銷往中國。

    且2023年中德貿易總額達2,531億歐元,佔德國外貿總額約8.7%,德國對華貿易逆差為580億歐元。

    簡單來說,比起其他歐盟國家,德國在經濟上對中國依賴高出許。投下反對票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回到最一開始,你可能會想,既然歐盟預料得到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後,會加劇貿易戰甚至引起中國報復,那有什麼非做不可的理由?


    歐盟委員會指出,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在歐盟市場的註冊量佔比從2020年的3.5%,增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27.2%,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中。根據聯合國數據,2023年中國總共出口15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近50萬流向了歐洲市場。

    這樣的情景,正與過去太陽能板產業慘痛記憶不謀而合。

    十幾年前中國政府補貼太陽能電池板工廠,而歐洲政府補貼消費者購買任何地方生產的電池板,導致消費者購買的中國產品激增。時至今天,中國已控制歐盟九成以上的太陽能板市場,歐洲本土廠商紛紛破產。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去年9月在演講中說,歐盟沒有忘記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手段,如何影響了當地的太陽能工業,「許多年輕的企業被得到大量補貼的中國競爭對手擠出了市場」,她表明此事不能在電動車領域重演。

    因此,對歐盟來說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確實是有非做不可的理由。

    總結而言,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是基於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考量,儘管這一決策可能導致貿易緊張加劇,但在防範未來不公平競爭的背景下,歐盟認為這是非做不可的選擇。未來,隨著電動車市場的持續變化,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將可能進一步加劇。

    但於此同時,中國境內仍有許多他國電動車製造商在當的生產基地,例如特斯拉、BMW等大廠。另一方面,中國的電動車產業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還在電池生產方面占據主導地位,生產了全球約65%的電池。

    未來,這種全球電動車市場動態的變化將持續影響中歐的經濟關係,以及全球電動車產業供應鏈格局的發展方向也將受之影響。

    這些電動車產業的利害關係人,該如何有技巧的減低未來因政治、經濟等不確定因素引發的供應鏈風險,值得大家思考。


    原文請見:電動車關稅引發中國報復 德國和法國領銜展示並不團結的歐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