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3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脂漏性皮膚炎是什麼?徹底了解成因症狀!「脂漏性皮膚炎治療新概念」大公開

raw-image

《「謝銘峻 醫師 2024.10.30」》

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碰到。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外觀,還會讓皮膚出現紅腫和鱗片狀的斑塊,通常發生在油脂較多的地方,比如臉部、鼻翼兩側、眼瞼和胸部等。雖然有些人可能會發現,脂漏性皮膚炎有時候會自行痊癒,但如果症狀比較嚴重,通常需要多次治療。而且,這種皮膚病常常會反覆發作,讓人感到很困擾。

為了更深入了解脂漏性皮膚炎的改善方法和治療效果,達特醫謝醫師研究很多實證文獻和數據,詳細解析了新的治療方式。本篇文章,將會提供相關的數據、前後對比圖和效果機制,帶你了解這種症狀的改善關鍵,還有如何採取適合的保養肌膚方式,讓大家能更清楚的保養脂漏性肌膚喔!

<<此部落格內文章僅做為日常保養常識分享>>

 

▼脂漏性皮膚炎是什麼?徹底了解成因症狀!


這篇文獻指出,脂漏性皮膚炎(SD)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症狀因人而異,通常會出現油膩的斑塊和紅腫,主要出現在頭皮、臉部和胸口,很多人還會感到癢。病因不明,但一般認為與皮脂分泌、馬拉色菌(Malassezia) 和免疫調節有關。

然而,治療上主要用局部藥物,比如抗真菌藥和低效能類固醇,但效果和副作用可能會有所限制。目前正研究新療法,也完成使用局部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的臨床試驗,來改善脂漏性皮膚炎的情況。


基本上,脂溢性皮膚炎的病理生理學其實就是說,當皮脂分泌增多的時候,馬拉色菌就在皮膚的油脂區域開始大量繁殖。這些馬拉色菌會分解脂肪,產生游離脂肪酸,這些物質會引發皮膚的炎症反應,然後又讓馬拉色菌更容易生長。炎症的過程中,免疫系統的T細胞(特別是helper 2和Th17細胞)、中性白血球和樹突狀細胞會釋放一些細胞因子,這些反應會使得皮膚的角質層變厚,炎症更加嚴重,最後導致皮膚的保護屏障受損。

隨著角質層的保護功能變差,馬拉色菌開始大量增長,這些菌和脂肪會滲透進角質層。這樣會導致更多的皮膚受損,還會讓神經胺流失,最終就會出現像是分流、皮膚剝落這些皮膚炎的症狀。


馬拉色菌(Malassezia) 在很多皮膚疾病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表明這種菌屬,能引起許多皮膚問題,像是大多數頭皮屑和脂溢性皮炎,其實都是這種球形馬拉色菌屬引起的。由於馬拉色菌需要油脂來生長,所以它通常會感染發生在皮脂腺容易出油的地方,比如頭皮、臉部和上半身。它能利用多達8種不同的油脂分解酶和3種磷脂分解酶來分解頭皮上的油脂。


這張表格,說明脂漏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列出了幾種藥物和使用方式。對於外用藥,有抗真菌藥、皮質類固醇和鈣調素抑制劑,通常建議每天用一次,持續2到10天,然後可以改成每週用一次來維持效果。至於口服藥物,有氟康唑Fluconazole)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通常用於短期療程,而低劑量的異維A酸(Isotretinoin)則適合長期使用。這些治療方法都有相關的文獻支持,提供了臨床參考依據。


研究發現,脂漏性皮膚炎的患者通常會有一些明顯的皮膚特徵,比如皮膚屏障功能不好,還有角質層裡的神經醯胺成分也會改變。這些問題會讓皮膚變得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刺激,常常會出現紅腫、脫屑和瘙癢的情況。所以,了解這些變化對於治療是很重要的。通過改善皮膚的屏障和調整神經醯胺的組成,可以幫助減輕症狀,讓皮膚狀況變得更好。


這張圖表,說明皮膚病變相關的幾個指標,包括泛紅指數、表皮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具體來說:

  • (A) 泛紅指數 (Erythema Index):

這是病變皮膚(紅色點)跟正常皮膚(綠色點)之間的比較。結果顯示,病變皮膚的泛紅指數明顯高於正常皮膚。

  • (B) 表皮厚度 (Thickness):

同樣是比較病變皮膚和正常皮膚的表皮厚度。發現病變皮膚的表皮厚度顯著低於正常皮膚。

  • (C) 表面粗糙度 (Roughness):

這個部分是看病變皮膚和正常皮膚的表面粗糙度。結果顯示,病變皮膚的粗糙度明顯高於正常皮膚,差異相當明顯。

 

這個數據,是測量病變肌膚與非病變肌膚的內容,研究統計,透過標準化攝影(A)測得的泛紅指數,以及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測量,皮膚的表皮厚度(B)、表面粗糙度(C)和不同深度的血管化程度(D),這些都是針對病變和非病變(健康)皮膚的結果。

這張圖示,描述了經皮水分流失(TEWL)在皮膚健康評估中的重要性。主要是評估皮膚屏障是否完整的重要指標,就是指出皮膚異常的情況下,就等於皮膚表面水分的流失。研究顯示,病變肌膚的經皮水分流失,明顯高於非病變肌膚,這說明出病變肌膚的屏障功能受到損害,且統計結果非常顯著。

跟正常肌膚比起來,病變肌膚裡的神經醯胺酸顯示出 Cer[NS](神經醯胺2)和 Cer[AS](神經醯胺5)的含量明顯增加;而 Cer[NdS](神經醯胺10)、Cer[EOS](神經醯胺1)、Cer[NP](神經醯胺3)、Cer[NH](神經醯胺8)和 Cer[AP](神經醯胺6)則明顯減少。

這段文字在講述病變肌膚與正常肌膚在神經醯胺成分上的差異。具體來說:

  • 在病變肌膚中,Cer[NS](神經醯胺2)和Cer[AS](神經醯胺5)的含量明顯增加,這可能與肌膚的保護功能或炎症反應有關。
  • 而其他幾種神經醯胺(Cer[NdS]、Cer[EOS]、Cer[NP]、Cer[NH]和Cer[AP])的含量則明顯減少,這可能會影響肌膚的屏障功能和水分保持能力。

簡單來說,不同類型的神經醯胺在健康肌膚和病變肌膚中的比例不同,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了解皮膚的健康狀況,並選擇合適的成分,給肌膚提供需要的成分保養。

 

如圖所述,跟健康的肌膚相比,病變肌膚裡的 Cer[NS](神經醯胺 2)和 Cer[NP](神經醯胺 3)的比例明顯提高,這說明脂質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參見圖 C)。

另外,病變肌膚中的 Cer[NSC34](一種有34個碳的 Ceramide 2)也顯著增加(圖 D)。這些變化可能影響肌膚的健康狀態。

 

這張圖示說明,不同類型的神經酰胺(Ceramides)及其對應的脂肪酸結構,每種神經酰胺的結構,幫助我們理解它們與不同脂肪酸的關係,分為三類:非羥基脂肪酸(N)、α-羥基脂肪酸(A)和酯化的ω-羥基脂肪酸(EO)。每種脂肪酸對應一系列神經酰胺:

  • 非羥基脂肪酸(N):Ceramide NDS、NS、NP、NH
  • α-羥基脂肪酸(A):Ceramide ADS、AS、AP、AH
  • 酯化的ω-羥基脂肪酸(EO):Ceramide EODS、EOS、EOP、EOH

 

這張圖示,是病變肌膚與非病變(健康)肌膚平面顯示圖,最明顯的發現是在屏面區塊。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另外,發炎反應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這些差異顯示出病變肌膚在屏區的變化,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所顯示的特徵與影響。

研究顯示,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多因素疾病,目前還不完全清楚確切原因,但一般認為與皮膚微生物組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也就是說與皮膚對「菌屬」會有異常反應有關。

特別是「馬拉色菌」的存在。

這個研究同時也根據病變肌膚和健康肌膚之間的差異,可以證明皮膚屏障出現障礙狀態下,不僅影響皮膚的保護能力,還導致一系列的皮膚問題。因此,了解皮膚屏障的功能對於養出健康肌膚至關重要。

基本上,藉由改善皮膚屏障來治療脂漏性皮膚炎,已經有被許多研究證實,是可以作為治療脂漏性皮膚炎的一種潛在輔助療法,不過,目前的治療還是主要集中在抗癌和抗真菌的部分。所以,在治療止漏性皮膚炎的時候,我們真的不能忽視使用潤膚劑、保濕劑或其他能修復皮膚屏障的產品。這些東西對現有的療法來說是很好的補充,可以幫助患者更有效的修護症狀,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

根據圖示的說明,紐約西奈醫學院的皮膚科教授指出,脂漏性皮膚炎的患者在皮膚上有一些明顯的問題。他們發現,這些患者的皮膚屏障受到損害,而這種損害跟一些特別的分子結構有關。尤其是在皮膚的表皮細胞和脂質代謝的過程之間,存在著一些重要的聯繫。這些發現對於理解脂漏性皮膚炎的成因和治療方法可能有很大幫助。

 

常見問題:

本身有酒糟肌膚以及脂漏性皮膚炎,是否有推薦得產品?

對於酒糟肌或是脂漏性皮膚炎而言,這些需要修護為第一首位的皮膚狀況,選擇神經醯胺、B5和玻尿酸的產品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藥膏跟保養品哪一項先塗抹?

洗臉後,先用藥物再用保養品,這樣做是因為先治療皮膚問題,再進行保養,才能更有效的保持皮膚的健康。簡單來說,就是先把問題解決,然後再讓皮膚變得更好,這樣效果會更好!

 

輕微的蠕形蟎蟲跟脂漏性皮膚炎,兩者該如何區分?

要確認是否有蠕形蟎蟲,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皮膚科做檢查。

蠕形蟎蟲是一種微小的生物,可能會影響到你的肌膚。而脂漏性皮膚炎則是另外一種皮膚狀況,通常會造成皮膚出油、發紅或脫皮。這兩者是不同的問題,所以如果有任何不適,去看皮膚科醫生會是有效的選擇。

 

酒糟肌膚可以完全改善嗎?

當然可以!因為完全改善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完成,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耐心,並且好好的去照顧我們的肌膚。

文章出處:www.dr-hsieh.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Dr.Hsieh達特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