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摘要。藤高和輝。〈被感受到的身體:跨性別與『知覺現象學』〉。《並非如此:跨性別與身體哲學》。

¶1 引言:「譬如,想理解人們是怎麼看見那些對象物的處境時,只能假設有個能夠自知其身體每個局部所在何處的心,它有能力『從彼處轉移其注意力』至空間中所有的點,這些點一概由肢體延伸而成。然而,這只是一個『模型』而已。問題在於,這種由心從它的身體延展到萬物上的空間,這個原初的、衍伸出所有『彼處』的『此處』,心是怎麼知道它的?這個身體空間並不像其他廣延事物的普通樣式、作為廣延的樣本,這乃是心任命為『它的』的身體場所,這是心深居的場所。心所賦予生氣的場所,並不是諸多對象物中的一個對象,心也不會像邏輯前提般從身體上推衍出其它的空間來。心依據的是身體,而非心本身。(略)身體是心誕生的空間,也是其餘所有存在空間的母體。」──《眼與心》(龔卓軍中譯本,依日文版將「視覺思維」一詞替換為「心」。)


§1 前言

¶2 「性同一性障礙」作為診斷名相當有名,從其中可以看見的是對跨性別存有的歷史性病理學化,以及跨性別(曾)屬於精神疾患範疇這件事。(註:ICD已將性同一性障礙移出精神疾患的範疇,並放置在性健康範疇,藉此成為同時滿足去病理化訴求和保險可及性訴求的顯著案例。)

¶3 本書起初想進行的,是對這種病理學分析框架的批判性質疑,並提供替代的非病理學分析框架,在此之上對「性別認同」與「心的性別」概念進行批判性檢討,正確來說,質疑作為這些概念背景的「真理體制」,取而代之提議的是「身體意象」概念。故著眼在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並將其哲學影響力獻給跨性別。

¶4 跨性別某種程度上共有的經驗,即活在「錯誤身體」中的感受。這種感受在各種時點形成,多數場合是如同制服或二次性徵,突然單方面的直面被賦予性別的經驗,並在其中強烈的意識化。H. Rubin在《自製男人》一書中對22為跨男的調查中,指出他們說明「自己被自己的身體背叛」。遠藤Mameta將制服裙表現為「天敵」,說明「看著穿裙子的自己,眼睛就像被雷射光射擊一樣痛」。這些經驗可以說是「自己描繪的身體」相異於「實際物理身體」的經驗。

¶5 J. Prosser在《第二皮膚》中說明:「我的主張是跨性別之所以持續發展錯誤身體的意象,是因為跨性別確實感受到被困在錯誤身體中。如果跨性別者性別轉換的目標是將性別化身體性的感受符合於物質身體,那們身體意象(我們可能被誘導將它等同於想像)對跨性別來說,顯然就已經具有物質力量。受困於錯誤身體這種意象持有這種力量,這首先顯示出身體意象與物質身體的根本分裂,然後顯示身體意象如何被感受為一種足夠實體性的事物,從而促使跨性別者將TA們的身體一致於身體意象。」(註:Prosser的論點會在次章再度討論,並考察其中的問題。)

¶6 受困於錯誤身體的經驗,通常被表述為「身心的性別不一致」,這與Prosser的說明有極大差異。錯誤身體的感受與其說是身心的不一致,是來自身體意象與物質身體的不一致;而身體意象持有物質力量,來使物質身體貼近意象。

¶7 以下將從身體意象的觀點考察性別不安的身體經驗。吉永Michiko《性同一性障礙:性轉換的黎明》中紀錄了一位森田的記述:「對陽剛的部分感到生理厭惡。雖然不想要女性的身體卻常常夢見。像是自己胸口長著乳房的夢。即使不想要,卻感覺到有。即使不認為想讓陰莖消失,卻確信著有陰道。在性興奮等時刻,即使有著陰莖,卻確實感到陰道的濕潤。就像在意外中失去手腳的人,也會感到已經失去的手腳的痛楚。

¶8 森田說「我還在摸索自己到底是什麼,置身男同志或女同志、變性者或跨性別等等社群中,不能歸屬於任何地方的人也存在,我就是如此」,並將這樣的人命名為「無性別」。森田活在「不想以男性方式現身,也不想成為女性」的狀態中。而身體意象可以適用於森田所敘述乳房與陰道栩栩如生的經驗。然而這也說明,跨性別者不具有一致的身體意象,不如說身體意象是以多樣的方式被活出來的。無論如何,以下將考察如何理解在森田經驗中所辨識的「感受身體」。




§2 「妄想」的框架

¶9 在詢問如何理解森田的跨性別經驗之前,必須考察歷史上如何理解這種經驗。¶10 在DSM-IV中性同一性障礙有「對對反的性具有強烈持續同一感」,而到如今的DSM-V中,已經沒有記述「對對反的性的歸屬意識」。因為就像森田一樣,跨性別不一定想成為「相反的性」。但是從DSM-IV可以理解,歷史上,跨性別曾經被視為「想成為與身體的性對反的性的人」。

¶11此處想考察的是,跨性別經驗為什麼(曾)被歸屬於、被視為「精神疾患」,對此G. Salamon的說明是:「跨性別被當作錯誤的病理解釋時,大多被賦予作為精神錯亂的特徵,即幻想非自己所屬之性別的性器。因為這種幻想,比起神經症,跨性別更被賦予思覺失調特徵,而此處的對自身身體的誤認,被解釋為顯示對現實的逃避。這種邏輯顯示的是,身體的物質性是現實的裁決者。」

¶12 因此可以認為跨性別被視為精神疾患的背景就是這種描述:「首先持有自明客觀的物質身體,與此相對性別認同變成『與身體對反的性』」。在這種模式中,性別不安不被認為是身體的問題,是心的問題。因此性別不安被視為具有思覺失調特徵的「妄想(delusion)」的一種

¶13 這種病理學模式顯然就是身心二元論的立場,亦即身體與心被區別為個別的實體。進一步,在這種病理學模式中,掌握「真理」與「客觀」的是「身體」,而因為身體就是自明真理,跨性別就被解釋為精神錯亂;並且因為性別不安是心的問題,所以這種圖式反過來擔保了物質身體的自明性。因此就如Salamon所說,「身體的物質性就是現實的裁決者」。

¶14 將跨性別性別不安經驗視為精神錯亂必須以這種假說為前提:「物質身體才是現實,或是現實的保證人或裁決者,而從這裡逸脫的身體意象就是『非現實』及『妄想』。」而為了尋找以不同方式描述跨性別經驗的可能性,必須批判性檢討這種「物質身體=現實/身體意象=非現實」的支配性等式。

¶15 在森田的記述中,將性別不安的「確信」比喻為「幻肢」。而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中對幻肢的現象學描述,就為我們嘗試性別不安的非病理學描述提供了有用的視角。




§3 身體意象

¶16 梅洛龐蒂指出,幻肢現象不能只以生理學和心理學其中一方說明,一方面「將與大腦連通的感覺傳導神經切斷,幻肢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喚起受傷時之情感與情境的情感與情境出現時,幻肢會出現」,因此梅洛龐蒂使用身體意象或身體圖式的概念,來理解此「兩系列事實的共通地盤」。

¶17 梅洛龐蒂說:「持有幻臂即保留截肢之前所擁有的實踐場域,就是仍然能面對唯有手臂才能完成的所有活動」,他也將此稱為「否認截肢」。身體否認截肢的事實,而保持截肢之前的實踐場域就是幻肢的特徵。而效法梅洛龐蒂,保持這種實踐場域的就是身體意象,或說習慣身體或身體圖式。

¶18 梅洛龐蒂在幻肢的闡述中,引入了「習慣身體」和「當前身體」的對概念。某種程度可以說習慣身體即身體意象,而當前身體是實際的物理身體。「從第二層(當前身體)消失的支配動作出現在第一層(習慣身體)中。實際上,要理解為何我感到我還擁有實際上不再擁有的肢體,問題就在於為何習慣身體能作為當前身體的保證人。」

¶19 據梅洛龐蒂,幻肢就是失去當前身體而仍然運作的習慣身體。換言之,即使失去物質身體部位,該身體部位的意象仍然保留。幻肢是闡明身體意象的關鍵事例。

¶20 而有趣的是,梅洛龐蒂的現象學描述剛好與前述病理學圖式相反。病理學圖式中,物質身體就是「真理」、是「現實的保證人」,而在梅洛龐蒂的記述中,身體意象才是「現實的保證人」,身體意象才是組織物質身體、支撐物質身體的功能。對梅洛龐蒂來說這不只限於幻肢,而是以身體活著的一般方式。例如當抓癢時不是仔細檢查發癢處,然後將手移到該處,而是沒有特別的意識,直接將手伸到那個地方,梅洛龐帝說「在身體的自然體系中,手作為抓癢能力與作為發癢處的被抓處有一種活出關係」。因此,身體意象不是非現實的妄想,不如說如果沒有身體意象就無法存活。

¶21 就像Salamon所述,現象學作為主張「身體對理解主體性至關重要」的哲學,其中「我自身的身體性──身體的形狀或姿態──的現象學樣態本身,就開顯為構成真理之物」。現象學不將我對身體持有的意象或感覺當作妄想,而可以將其作為「活出現實」來考察。並且闡明「被感受到的身體」不是被「物質身體」決定的,反而「物質身體」藉由「被感受到的身體」從而被活出。因此如Salamon所述:「構成現實的不是其物質性,而是可能性的地平,以及它對於在特定人上表象之各種經驗的開放。」

¶22 相對於將身體意象視為妄想的病理學圖示,現在我們開始可以透過現象學,將我們活出的身體意象,作為被活出的現實與真理來考察。現在終於能夠回到Prosser與森田的主題。




§4 被感受到的身體

¶23 Prosser也指出性別不安與幻肢的類似性。作為產生「已經不存在」的身體這點,幻肢不同於性別不安。但是Prosser指出,兩種經驗的共同性在存在某種先在的「軀體記憶(somatic memory)」。「為了將跨性別整形後的軀體物質,作為其自身的新性器,在被感受到的想像維度,性器先在的幻影化是必要的。」Prosser將義肢與性別重置手術進行了類比:為了讓義肢與身體組合,必須活用斷肢的身體意象或軀體記憶,而性別重置手術也是如此,通過某些部位「軀體記憶」的存在,性徵更有機的統合於自身。

¶24 Prosser不以「性別認同」這個詞彙來理解跨性別的「錯誤身體」經驗,而是使用「身體意象」,因為前者必然使這種意象落入「精神錯亂」的範疇,但對跨性別來說,物質身體反而才是錯誤。就像梅洛龐蒂說身體意象才是組織物質身體的「現實的保證人」,與這個意象牴觸的物質身體才會被感覺是錯誤的。因此,就像Prosser所說,身體意象具有「物質力量」,它有時會促成性別轉換。

¶25 在此之上,身體意象因人而異,孕育諸多差異,所以跨性別者身體改造的程度因人而異。性別不安止於性器重建、摘除還是激素治療,這是因人而異的。「性別認同」或「心的性別」無法對這種「程度差異」提供有效的理解。這些概念只能前景化兩性二元論的「質性差異」(→順和對反的性別),而無法理解更細緻的差異。而這種圖式也對激素治療中的跨性別進行審判,將其放置於「不夠本真」的位置。相對於此,就像Salamon所說的,性別不安比起「質性差異」更像「程度差異」,如果用Gayle Rubin的方式來理解Salamon的說法,性別不安可以說是一種「不安連續體(dysphoric continuum)」

¶26 在森田事例中,雖然感覺到了性器的存在,但感覺不到採取手術的必要性。而在這種認知下,森田對自己「被感受到的身體」感到了嫌惡感。這是源於「被感受到的身體」這種身體意象持有「物質力量」,讓「現實」的「物質身體」被經驗為「錯誤」,並引起性別不安。就像梅洛龐蒂所說,正是因為TA的「習慣身體=身體意象=被感受到的身體」才是「現實的保證人」,才會產生這種事態

¶27-1 藉此,可以透過跨性別身體經驗與梅洛龐蒂現象學,闡明身體不僅止於物質身體,而將跨性別經驗解釋為精神疾患,正是因為這種將「物質身體」等同於「客觀真理」的「真理制度」。一般認為,性器是決定性別的本質性真理,但實際上,我們不會一個一個檢查路人的性器來判斷性別。

¶27-2 這就像Salamon說的:「身體的物質性是圍繞著在性器以上的事物。性器與性別決定的關係不大,反而,身體其他同樣具有物質性,但更可視的其他方面,與性別決定更有關。在決定性別時,髮型、走路方式、服裝與音高,還有身體的型態與大小都是決定性的,而性器在多數情況下都不是決定性的。」

¶27-3 這些特徵在文化上是多變的,因此就如Salamon所述「性(sex)也有其文化生命(略)它是一個身體範疇,但永遠在此之上」。效法梅洛龐蒂,物質身體確實是物質的,但是它唯有透過身體意象的媒介才能被組織,這就是梅洛龐蒂所謂「不可能強加一種一種行為的較低層次──所謂『自然』到人身上,然後再強加上一個量產的文化或靈性世界(It is impossible to superimpose on man a lower layer of behaviour which one chooses to call ‘natural’, followed by a manufactured cultural or spiritual world)」。因此,無法將性視為切離其「文化生命」的自然實在來思考。必須不將性或身體思考為與性別或文化相分離的物質,而不得不考察它們之間的「活出關係(lived-through relationship)」

¶28 從跨性別經驗中可以學到的是,身體具有「被感受到的身體」維度,而它具有「物質力量」。因此,對跨性別經驗來說,「問題在於身體=重要的是身體(bodies that matter)」,而不是「心」。而身體不僅止於「物質」,因為它只能透過「被感受到的身體」被活出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