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壽命的延長,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於2025年預計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超過20%總人口比率,邁入超高齡社會。主計處近 3 次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顯示,國人有偶比率漸減且中高齡離婚或分居情形持續增加。除了政府的統計資料外,臨床上實際可見的照顧型態,包括了老老互相照顧、獨生子女一人顧雙親、頂客族由年長長輩照顧、親戚不往來的的單身族自己顧自己,當自己或是家人入院時,”由誰來照顧”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生病並非只會發生在老人或小孩身上,任何人都可能面臨這樣的情境,目前常見的住院照顧者可分為幾類:家屬、外傭、看護,如果可以選擇的話,該如何思考及選擇當下較為合適的”照顧者”?
如何決定合適的"照顧者",可以由生活自理、醫療照護、可協助人力、保險與預算等幾個方向來思考。
必須入院的原因分成很多情況,不管是因為病況緊急或是相對穩定的常規治療,多需要有照顧者協助,對住院者與醫護人員都是比較好的安排,不僅提供患者生理與心理支持也更能提升病患安全,畢竟醫護人員無法只照顧一個病患。但是,一定要有人24小時陪伴在身邊嗎?
以臨床上來說,當住院者是成年人、意識清楚、日常生活(如吃飯、穿衣服、下床、如廁、沐浴等)基本可自理及配合的情況下,病人是病況穩定的住院治療,且當下沒有安排必須有家屬陪同的檢查及治療時,照顧者不一定需要24小時都待在病床旁。
但是需要暫時離開前,仍應主動告知,讓住院者的責任護理師知悉家屬離開與返回的時間,並請患者需要協助時,主動按護士鈴告知護理站,會是比較安全安排,也盡量避免患者因為找不到家屬,又嘗試自己下床導致跌倒受傷。臨床上就曾發生過,家屬已將床欄拉起後暫時離開,因為患者想自己下床結果跌落床下無人發現,患者因無法行動而無法求救,不可不慎。
當主要照顧者需要暫時離開醫院時,建議在病患用餐、服藥、沐浴盥洗的時間,仍應回到病房給予協助,減少病患因為需要下床而跌倒的機率,畢竟是因為有治療的需要才會住院,住院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需要旁人協助的。
臨床上醫師建議入院的原因,包含手術、檢查、治療等,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會有相對應需要執行的一連串醫療處置。以單純的骨折開刀來說,會遇到的健康與醫療照護問題,至少包含傷口照護、疼痛控制、患部活動復健等問題,而這些醫療處置在執行時會衍生後續的護理措施,護理措施執行上所需花費時間與家屬可協助程度,也會受到患者身體的治療部位影響,例如鎖骨骨折患者大多可以生活自理,而大腿骨折日常生活就需要比較多協助。
詳細來說,如果是大腿骨骨折,手術當日與術後前幾天,患者可能因為疼痛連動都不敢動,因為無法下床所以大小便只能在床上時,尿壺便盆怎麼放比較不會傾倒?怎麼放患者比較不會痛?如果要翻身要怎麼翻?開刀那一側可以翻身壓到嗎?如果傷口要換藥,需要把腳腿高時,抬不動怎麼辦?此外,主要照顧者已經做好看到血或是大片傷口的心理準備了嗎?
照護病人大多不難,像是使用輔具(如輪椅、拐杖等)活動、如何翻身下床、鼻胃管的管灌餵食、避免褥瘡的定時翻身、協助換藥時患部的固定方式、有點滴與管路時如何更衣等,護理人員給予正確指導後,剩下的就是熟能生巧,臨床上絕大都數的患者與家屬,學習能力都是一流的,表現非常好,只要主要照護者有做好心理準備及願意執行的意願。
不管是因為經濟考量或是親情壓力導致,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其實都是處於壓力漩渦當中,尤其住院者在接受治療時,已是處在身體不適狀態,負面情緒、不斷抱怨、口出惡言、甚至動手打人的,都是實際發生過的。
主要照顧者24小時長期處在這情境下是非常辛苦的,古人言久病無孝子,是十分實際的一句話,想像自己24小時處在壓力大、睡不好、沒有收入、沒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連睡覺打呼都怕吵到人的情況下,還要學習不熟悉的照顧方法、聽著家人唉聲嘆氣、喊痛喊打人,有誰會希望這樣過日子?
在規劃及安排主要的照顧者時,希望住院者與家屬之間應該先討論與溝通,畢竟有信任的家人在身邊,對因為生病而不安及身處壓力的住院者而言,家屬的陪伴是重要的支持。
在醫院,看過用心且十分盡心盡力的家屬、看過因家庭不睦而無人願意照顧的患者、看過因為要由誰付錢誰照顧在病人床邊大吵的子女群,照顧者其實承受諸多壓力,不管是精神、體力與金錢上都是,一隻腳的椅子很難站穩,大家一起分擔比較能接住彼此,患者與家屬應互相體諒互相協助,共同面對與度過這個辛苦階段。
家人的愛真的非常偉大,每一位願意陪同在醫院照顧患者的人,都是非常令人敬佩並值得珍惜的。但人不是機器無法24小時運作,人是需要休息才能繼續支撐下去的,家人間請務必考量可以接手照顧的家屬,才能讓所有人都可以喘息。
如果是單身、父母年紀大身體又不好,也沒有孰悉的親戚可以幫忙,自己又必須上班賺錢時,可以找人照顧嗎?如果是上述情境,請看護協助照顧不失為一個選擇。
1.要請全日型還是半日型看護
目前多數醫院會與看護機構有簽約合作,可以主動詢問醫院是否有申請看護的服務,每家醫院看護費用有些許差異,大多區分為半日型(12小時)、全日型(24小時)兩種,少部分有較短時間的班別,但需要視醫院規定。
要選擇全日型還是半日型看護,可以從可負擔的經濟狀況、住院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照顧者可陪伴時間來考慮,依照需求來向醫院登記需要請的看護類別。
2.要請男看護還是女看護
看護的選擇上需要留意,女性病患只可選擇女性看護,男性病患則無特別限制,如果是身材較高大及肥胖的男性患者,建議選擇男性看護,因為在翻身協助盥洗及如廁等日常照顧上,男性看護力氣比較大比較能應付。試想,讓一個體重50公斤的女看護,為體重100公斤的男病患擦澡時,真的能單手翻身又單手擦身體嗎?
3.要請醫院合作的看護還是自己外面找
請醫院合作的看護優點包括,合法看護多有經過基本訓練,因此常見的醫療照護多有經驗可以協助;對醫院流程與制度也比較熟悉,發生突發狀況時會比一般民眾較能應對;因為訓練單位需要被醫院定期評比,照護品質會比非法外傭及未受訓者較好。
請醫院的看護費用金額是公開透明的,一醫院貴定大多可於出院時一次繳交及每週繳交給醫院,無須因為要直接面對看護或要立即先付一筆看護費而有壓力,缺點是與外面自己找的看護相比,費用會比較高。
以請看護的費用來說,半日型費用平均落在1,400元~2,000元不等,全日型費用2,800元~4,000元不等,有的醫院費用甚至更高,以全日型費用2,800元計算,請10天看護費用就要28,000元,幾乎與勞工最低薪資28,590元相同,住院天數長的時候費用十分可觀。
而看護素質就像開盲盒一樣,即使是醫院合作的看護,照護品質仍會因個人因素而參差不齊,有時派來的是認真的,也有在家屬面前認真但私下三不五時找藉口消失的,是不是想辦法偷懶的看護,誰都無法預期。慶幸的是,如果是醫院合作的看護,遇到覺得不合適的看護時,可以私下向護理站反應,請求更換時無須直接面對看護。請看護也有一些小細節(像是看護費應該交給誰、看護的餐點由誰負責、家屬可以把錢交給看護嗎等等),有機會再來分享臨床上的故事。
總之,如果沒有家屬可以協助照顧時,請看護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目前臨床上除了護理人力緊繃外,申請看護的需求也是持續增加,且看護也並非隨時有需要就都可以請到人,所以考慮請看護時,除了費用支出外,也必須做好可能請不到看護的心理準備。
依據衛服部網站說明,照顧共聘的目的是為了能減輕家屬照顧及經濟上的負擔、增加醫療照護的效能與照護品質,規劃讓1位照顧服務員最多可以同時照顧4位病患,服務時間會採白、夜兩班制(一班12小時)為主。目前全國共34間醫院參加此計畫,各院針對共聘之收費差距平均每位介於800至1,200元,例如以4個病患共聘一個照服員為例,4位病患的每位家屬每天分攤1,200元,總共可以集資4,800元來聘僱兩位照服員,兩人以12小時為一班,共同輪值日班與夜班照顧病人。
此計畫優點是讓家屬可以用相對較少的錢,讓患者24小時都有人可以照顧,但缺點也很現實,一位看護的時間如何平均分給4位病患,如果其中一位患者病況較差且治療較多較不好照顧時,同時間內又有一位以上病患需要協助下床、如廁、餵食等等時,要先服務哪一位病患?照顧共聘模式政策目的是好的,如果有經濟考量的家庭,確實可以減輕一些負擔,實際執行成效尚待時間觀察。
《下一篇章:就醫與住院要留意的細節與詐騙》
【醫療決定應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尊重醫療專業並自己思考,理性溝通後沉著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