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景」是中國式古典園林中,具代表性的造景藝術方式之一。「框景」的技巧是運用建築物的門框、窗框、樹框、或由樹木合抱中的空洞,將景致收入其中,看似裱框後的一幅畫。「框景」不限定在園林建築物內景,也可引進建築物外的山光水色。框有遮蔽、屏除不想觀賞的景色的效果。「框景」是大自然的畫,因時間流動、陽光照射、四季氣候而不停更迭。在園林中具有層次變化的「框景」,很易吸引眾人眼光流連。
建築師有心設計的「框景」,會固定一方風景。但是無特定意圖的框架,因觀看者的角度、視線,可以創造獨特、有趣的框景。
回字亭框景
這是山上的一個小小亭子,因為地勢高度不夠,少有人到這裡觀景。整座亭子是木頭建築而成,外觀如一個「回」字形。「回」的四周內被工作人員當成工具箱,放置了打掃的清潔工具。(可能原本就是存放工具用的。)亭子非常的狹窄也不能進入,在前方閃躲工具後,「框景」就呈現在眼前。
兩棵彎著腰的樹,因陽光照射顏色改變了,一棵高大、蒼勁,另一棵較低矮、濃綠,好似一老一少或一男一女,在交談、對話中。下方的石桌、石椅即將展開,午後的茶會,…..。我喜歡這靜謐怡人的風景。
都市森林之框景
這是一個緊鄰重要馬路的公園,旁邊是傳統市場。車水馬龍、人潮川流不息,吵雜的聲音在公園內外從不曾停歇。
公園的座椅是洗石子,背靠是金屬,最特別是每個公園椅成L型,只有左邊有洗石子椅靠,而且是如石碑般矗立在旁,上方中央有小小的長方型的洞。好奇透過洞口可以觀看到甚麼?
因椅子錯落在各處,所以有些椅洞會看到路面、落葉、垃圾桶,有些則是立正的樹幹、電線,有的則是在休憩的人們。趴在椅子上再仰起脖子,所有椅子都觀察過。(路人一定以為我是吃飽太閒,哈哈。)才在一張椅子上看到如森林般的蒼鬱綠意,炎炎夏日中顯得無比清新。
視眼的角度剛剛好就有「框景」,多一分少一分的角度偏差就不同,所以這「框景」本是「空」,因我的視角而變「有」,視線離開後「有」就轉成「空」。一年有四季、時間、氣候的變化,人行道人群的流動,即便我再回來,也不會是這一個景象。綠意盎然的路樹,在喧鬧中為人們帶來寧靜清涼意,讓人無憂安於生命的當下,宛如化外之境。
註:原發表於Madame 姊妹們的日常。已修改。
資料來源:
https://www.linfamily.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5370283933335118&sid=0G24952024683086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