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系訂必修要求除了英文以外,要再選修第二外語。當時小大一的我苦惱很久,如果是用羅馬字母的語言像是德文,不小心會被我創造出既非德文也非英文的發音,因此大多數的歐美語言⋯⋯掰掰。東南亞除了泰緬寮,大多也是羅馬字母拼音;緬甸文和寮文沒有老師開課,所以最後便選修泰文,開始與捲捲泡麵字為伍的大學生活。雖說是學了四年,卻也只能勉強聽得懂和說一些基本對話,閱讀還可以但無法正確寫出幾個字,簡而言之,學得是蠻破爛的。不過這並沒有擊退我對泰國文化的熱情,甚至在看了泰劇《天生一對》後,更覺得泰國的歷史很有趣。可惜大三到出社會的那兩年多疫情爆發,出入國都變得困難重重、錢包也扁扁的,就先認命去工作,等到半年有了三天特休,立刻訂去泰國的機票開闊視野拜訪朋友。
大多時間我都是自己行動,到處走走看看,吃吃那些課本裡用來學習單字的小吃,芒果糯米飯、烤肉配糯米、椰子汁、烤雞配涼拌青木瓜絲、炸魚冬蔭功湯、涼拌媽媽麵之類的。有一天我想著去唐人街逛逛,晃著晃著看到一家小攤前排著隊伍,賣的是我常常在Reels看到的潮州雞蛋麵。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攤販做食物,覺得看到製作過程食物會更好吃,像是沈浸式體驗?來都來了,當然要吃吃看。於是我加入隊伍,觀賞老闆熟練地將雞蛋麵攤散,然後放到一個大竹簍子浸入熱水燙熟、瀝乾,再攤到工作台上放涼,讓麵條更Q彈。配料有脆皮燒肉、黃色的蝦肉雲吞以及蟹肉碎,客人可以依喜好選擇。助手會先把涼好的麵條放到碗內拌入特製醬料,接著依序放燒肉、雲吞,再撒上蟹肉並用蔥花點綴,配上一碗澄黃的雞湯,非常滿足。
隊伍裡全都是泰國人,排到一半突然有人問我是不是在排隊,情急之中我用了簡單的泰文回應但對方看起來不是很懂,好在我前面的阿姨見義勇為,立刻幫忙解釋隊伍順序和方向。我很是誠懇的用泰文跟她道謝,我們就這樣聊了起來。阿姨問我是不是留學生、很少見到有觀光客會說泰文的,我便說大學時學過,來玩順便找朋友。她這才知道我是臺灣人,還說孩子有在臺灣學過中文,倍感親切。有些泰國客人聽到我的泰文,默默嘀咕「外國人也來吃呢」,讓我不免有些緊張,深怕自己不能順利點餐耽誤到後面客人,一直反覆在心底默念。但阿姨超級熱心,確定我沒有不吃的配料跟要乾麵之後,點餐時順便幫我點好:「這個妹妹要內用一個乾麵,不要加辣椒」。(這邊用妹妹不是自肥,泰文的稱呼裡根據輩份、關係會有不同說法,她真的叫我妹妹)
麵條細而有嚼勁,不時佐上清甜的蟹肉,或是提供不同口感的彈牙雲吞和香脆燒肉,最後用清湯結尾,不論是調味還是口感都堪稱一場盛宴,簡單卻不失深度。可能又有人情味的加持吧?這碗麵直接成為泰國行的美食冠軍。近日看到詐騙及人口販運猖獗,不免有些感嘆,真心希望泰國觀光不因不肖份子的作為而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