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回臺灣時在誠品地下書街發現高木直子的展覽,不禁感嘆十幾年就這樣過去了。回想起第一次翻開她的《一個人漂泊的生活》,還是小學在火車站對面的敦煌書局裡;如今她不僅做過各種嘗試,也有了家庭和孩子。《我的30分媽媽裡》好似有提到小時候她們的家庭活動是去附近商場買大包裝的章魚燒,回家後再一起享用。雖然國情不同,記憶中我家也有這樣的事。
從家裡的陽台看出去,是一條車水馬龍、直通市中心的大路。客運鹽行站開始是小吃攤的群聚地,中間有一個我只看過從沒去過的小市場,接著是可能為了配合司機們、不分晝夜開張的清粥大排檔,他們提供的菜色琳瑯滿目到無法自欺欺人地用「小吃攤」或是「店」來稱呼,一定要說是大排檔。再接下來就是為滿足家庭需求而生的大型量販店,各在路的兩側鼎立——家樂福和愛買;而大捲壽司的誕生地,正是後者。雖然家裡只有三口人需求不大,但孩提時代少根筋的我總是弄丟這個那個,或純粹想坐在摩托車前兜風,媽媽在我的無理取鬧下,一個月會造訪一兩次,買點日用品順便給個交代。
愛買的入口處總會被許多亮晶晶的抽獎禮品佔據,協助醞釀讓客人多買的心理。在那之後是一條美食街及可以容納至少四十個家庭的用餐區,人多的時候當真是一位難求,還要在清潔人員收拾桌面時,用人或物佔據座位的一角即刻宣示主權,確保其他人看見予以足夠尊重。不過呢,對於媽媽來說,來量販店的目的最主要是讓我們放電和省錢,那條貴鬆鬆的美食街,她根本就不放在眼裡。要等長大後食量夠大、錢包也不負我望跟著茁壯後,才有機會試試看鐵板跟火鍋雙拼的套餐。可惜味道平平沒什麼記憶點,完全無法媲美大捲壽司。
大捲壽司誕生於愛買的熟食區,每次三個人去就一定會吃,飲料可以任選但大捲壽司領銜主演的身份不容替換。大捲壽司也是三捲一組:海苔、青海苔碎、蛋皮。內容物沒有因為皮膚而不同,都是肉鬆、紅色豆絲、螢光黃蘿蔔乾跟小黃瓜的組合。三捲用保鮮膜捆在一起賣,一組才89元又剛好一人固定一捲,對媽媽的錢包和精神來說,堪稱是天堂般的存在。
那時的我和姐姐總會因為東西只有一個吵架:為唯一的芭比娃娃打到頭破血流、為只有一張的小凳子吵到不可開交,反正可取得數量只要為一,我們的競爭意識便會瞬間被激起,然後想盡辦法得到。媽媽在那之後吃的用的一定要買兩份,避免無端生事,而大捲壽司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在我眼裡看起來如同金條般的黃澄澄蛋皮捲,在姐姐眼裡就是根不甜的假香蕉,吸引力為零;反之,她最喜歡的青海苔碎捲,我總覺得跟階梯旁綠綠的苔蘚很相像,看著就不美味。媽媽發現唯有大捲壽司能輕易做到最佳平衡後,也樂得物盡其用省得頭痛。
其實味道也不特別,就是一般的壽司捲,我還總把那條螢光黃的蘿蔔乾抽掉,深怕自己吃了會變螢光筆的顏色。但也是那捲肚子裡有空洞的壽司,配上很遠、放著新聞的小電視,加上天花板懸掛著的醒目的大嘴鳥海報,構成我對家的記憶。說到家,我會想起量販店和大捲壽司,腦中浮現媽媽幫我們抽掉蘿蔔乾後一起享用的畫面。
長大後經歷了很多,對家裡的狀況也有全新的認識,又或者說只是年紀到了必須理解。不時會想對我來說家到底是什麼、很長一段時間也不願意相信自己可以有家,不過看著高木直子從單身工作畫到婚姻再畫到育兒,她應該也沒有想過什麼會發生嗎?遇到了再想好像也來得及,那就先不要庸人自擾,放過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