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訝!這一象竟然不是指日本侵華和日本戰敗!完全翻轉個人原本的想法!————————————————————————————————————————
進入正文前的小説明:
1,個人當推理遊戲在玩,但是人都會有盲點和限制,推理或有疏漏或錯誤。
2,有興趣《推背圖》的推友大可一起合理質疑、動手查資料、動腦玩推理。
3,若不喜內容,可以選擇按鍵離開本頁面,不需要還生氣動怒當噴火龍喔。
4,雖然數度試著精簡,但整個推理內容含資料,文章只有長和更長的差別。
————————————————————————————————————————
《推背圖》第三九象 壬寅 ䷚ 震下艮上 頤
讖曰:鳥無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頌曰: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

【頌】
一,一朝聽得金雞叫
(一)金雞 = 辛酉政變(金雞解之一)
酉—雞,辛—金,金雞年 = 辛酉年。(地支酉/天干辛/五行金/生肖雞對照)
清朝的國祚到1912年,查清朝後期以來可能範圍的辛酉年有:1861、1921。
——1921年大事——
中華民國於1912年已經成立,查1921年於內政與外交上並沒有發生特別重大的事件。原本預料本象可能跟日本入侵中國有關,但是1921年並沒有相關的記載,所以金雞年竟不是指1921年,也跟日本入侵中國和其最終失敗的結果無關,頗訝異。
——1861年大事——
1,1861年8月22日(辛酉年七月十七日),大清國咸豐帝駕崩。
2,1861年11月2日(辛酉年九月三十),慈安與慈禧太后聯合親王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權。
3,1861年 11月11日(辛酉年十月初九),載淳(同治帝)六歲登基為皇。
—— 維基:辛酉政變 ——
1,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崩於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由皇長子(獨子)載淳繼位。
2,咸豐帝「遺命由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端華之弟)、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 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俗稱『顧命八大臣』,輔導年幼的獨子載淳登基執政,八大臣當中肅順鋒頭最健。」
3,「八大臣與載淳的生母葉赫那拉氏西太后慈禧嚴重不和,慈禧於是與咸豐帝正室鈕祜祿氏東太后慈安合作,並要御史董元醇奏請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近支親王輔政,自然遭遇肅順等嚴厲反對。」
4,「於是慈禧、慈安秘密聯合了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蒙古親王僧格林沁、軍機大臣文祥、大學士賈楨、兵部侍郎勝保等人合謀奪權。借新帝回鑾登基,慈禧命肅順護送咸豐帝靈柩由熱河行走,自己卻是趕回北京召見奕訢等人,安排政變,趁肅順尚未入都,朝廷即下令拘捕了顧命八大臣,載垣、端華被賜死,肅順被棄市,其餘被貶,廢除八大臣原擬年號『祺祥』,改為『同治』,史稱『祺祥之變』或『辛酉之變』。」
根據以上,推測「金雞」指的是在辛酉年發生的辛酉政變。
————————————————————————————————————————
(二)金雞 = 牝雞(金雞解之二)
下圖為五行—陰陽—天干—地支—生肖之對應表格( 維基:五行 )

1,金雞 = 辛酉。而「辛」五行屬金,陰陽屬陰。因此,金雞也可等於牝雞(雌性雞、母雞)。
2,而朝晨聽到牝雞在叫 = 牝雞司晨。(一朝聽得金雞叫)
(三)一朝 * 金雞
「朝」有二個意思:1,日、天。如「今朝」。2,早晨。如「一朝一夕」。
「金雞」有二個意思:1,辛酉政變。2,牝雞(雌性雞、母雞)。
「一朝 * 金雞」可形成二個組合:
1,(辛酉年)某日發生辛酉政變。
2,朝晨聽到牝雞在叫 = 牝雞司晨。
(四)「一朝聽得金雞叫」疊加後的意思
將上述二層意思疊加一起,得到的意思是:
辛酉年(1861年)某日發生「辛酉政變」,開啟大清國「牝雞司晨」的序幕。
————————————————————————————————————————
二,歷史:咸豐之後的三位幼帝與太后聽政
(一)三位幼帝
咸豐帝之後即位的國君皆是幼帝:咸豐——同治(6歲即位)——光緒(4歲即位)——宣統(3歲即位/末帝)。
(二)咸豐之後大清政治的最高權力皆掌握在太后手中:兩宮聽政、慈禧獨掌大權,以及最後一位隆裕太后的垂簾聽政。
1,兩宮聽政
(1)自同治帝即位(1861年)至光緒七年慈安太后逝世(1881年)為止,清帝國是由慈安和慈禧兩宮太后一起垂簾聽政。「由於日常事務慈安並不感興趣,不太關心,所以往往由慈禧獨攬;但遇上重大朝政事務,慈禧仍會去徵求慈安的意見。慈安擁有高於慈禧的政治地位和決策權。」 (維基:兩宮聽政)
(2)順帶檢查兩宮太后的生肖是否與金雞有關?
東宮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丁酉雞年生。
西宮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乙未羊年生。
所以可得知,金雞與兩宮太后的生肖年並無關係。
2,慈禧獨攬大權
(1)1881年(光緒七年)慈安太后逝世,當時的光緒帝年僅十歲(1871年生),故仍由慈禧太后繼續垂簾聽政,並從此獨掌大權。
(2)自1861年(辛酉政變、同治帝即位)至1908年慈禧逝世,「作為掌握中國最高權力的女性統治者,其四十七年的統治時期僅次於武則天。」 (維基:慈禧太后)
3,隆裕太后
——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逝世。
——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逝世。
(1)14日光緒帝去世,慈禧臨終前命溥儀繼承皇統,過繼於同治帝,同時兼祧光緒帝。
(2)宣統帝(溥儀)登基時未及三歲,交由隆裕太后(光緒帝皇后)撫養。
(3)隆裕太后亦實行垂簾聽政,與攝政王載灃(光緒帝弟、宣統帝生父)共同處理朝政。
「隆裕太后是清朝宣統年間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統治清朝最後三年,並代表清朝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結束清朝的統治。」 (維基:隆裕太后)
————————————————————————————————————————
三,大海沉沉日已過
(一)「大海沉沉日已過」的意思
1,大海沉沉:
沉沉,形容厚重、深沈或沈重的樣子。如:暮靄沉沉楚天闊、暮氣沉沉、死氣沈沈。
2,日已過:
太陽(日)已經過去了,表示海平面以上已經完全看不到太陽了,整顆太陽已經完全沉入海平面之下。
3,「大海沉沉日已過」的字面意思:太陽是在大海沉沉的景象(狀態)下,逐漸沒入海平面,直到完全看不見身影。
4,「大海沉沉日已過」套用在大清國身上時,表示:清帝國是在暮氣沈沈的景況下,逐步走入終局(國運告終)。
(二)歷史:清末時期(晚清)到大清亡國,期間大清國的內憂與外患
清末時期(晚清時期)是指從19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大清亡)。大清在此期間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大清的統治力量不斷衰落,及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大清國亡。
1,清末時期主要的內亂有:太平天國運動 (1851-1864)、捻軍起義 (1853-1868)、同治回變 (1862-1877)、義和團運動 (1899-1901)、辛亥革命 (1911-1912)。
2,清末時期的外患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1842)、第二次鴉片(1856-1860)、甲午戰爭 (1894-1895)、八國聯軍之役 (1900)、俄國趁機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
————————————————————————————————————————
四,「金雞」再發現一解,金雞 = 獨立(金雞解之三)
(一)金雞 = 獨立
從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中,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宣告獨立、脫離清朝的統治,發現「金雞」的第三層解:若採用「金雞獨立」一詞,則可能用「金雞」來代表「獨立」。
(二)辛亥革命與大清亡國
辛亥革命,指自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此段期間的革命事件。自武昌起義爆發後,中國多數省份紛紛響應革命,宣布脫離清廷而獨立,大清已盡失民心,局勢難以挽回。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宣布退位,結束大清帝國自入關以來長達268年的統治,國祚告終。
(三)整理「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的三層意涵
1,「辛酉政變」開啟大清國「牝雞司晨」的政治序幕。
2,「暮氣沉沉」的大清,「一旦」聽到「獨立」的叫聲響起,就是大清國滅亡的時刻。
————————————————————————————————————————
五,破解關鍵的「金雞」後,回頭來解頌的第一句「十二月中氣不和」
(一)「十二月中」的可能性
1,指「在十二個月份之中」,則為一整年裡。
2,指「在十二個月份的中間」,中間日則為七月一日(左右),中間月則含六月和七月。
3,指「第十二個月的整個月份裡」,則為整個十二月。
4,指「第十二個月的中間」,則為十二月十五日(左右)。
(二)氣不和
1,指個人身體的「氣不和」,表示身體違和,輕者微恙,再者生病,重者致死。
「(咸豐帝)其在位期間,清朝國勢衰微,各種社會矛盾輪番激化爆發,內有太平天國運動、捻軍、黃河決口等民變災殃,外有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俄國趁火打劫等禍患,時局動盪艱困,幾無寧日。⋯⋯ 輪番登場的巨大國家變故令咸豐帝備受煎熬,悲痛欲絕,最終走向了身心崩潰。」(維基:咸豐帝)
個人身體的「氣不和」,可對應咸豐帝的身心狀態,咸豐帝因此而早逝(30足歲)。
咸豐帝崩於1861年8月22日(辛酉年七月十七日)。七月十七日,是在十二個月份的中間兩個月(含六月和七月)的時間裡。
2,指人與人之間的「氣不和」,表示不和睦,輕者微瞋,再者爭執,重者相殺。
可對應於顧命八大臣與兩宮太后之間的不和,雙方有利益的衝突、有權力的爭奪,導致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並成功奪權,顧命八大臣或被殺、或被貶,無一幸免。
辛酉政變發生於1861年11月2日(辛酉年九月三十日)。九月三十日,適用於:(在辛酉年的)這一年裡,指(辛酉年)同年裡。
(三)「十二月中氣不和」的可能解
1,辛酉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病逝」,崩於辛酉年的「年中」。
2,咸豐帝駕崩後,顧命八大臣與兩宮太后雙方為爭奪各自的利益和權力而「有爭執」。於咸豐帝駕崩的「同一年」,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並成功奪權,顧命八大臣或被殺、或被貶,無一幸免。
————————————————————————————————————————
六,南山有雀北山羅
(一)相關成語
成語:「南山有鳥,北山張羅」
解釋:鳥兒在南山,卻到北山去張網捕捉。比喻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出自《先秦 烏鵲歌》 :「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
(二)「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所指何事?
1,咸豐帝臨終前所設計的權力制衡方法
咸豐帝遺命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輔佐幼帝,「同時將『御賞』、『同道堂』兩方小璽分別賜給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咸豐帝確立的這個權力結構意在用八大臣輔佐皇帝,再用兩宮皇太后制約八大臣。」 (維基:咸豐帝)
2,用錯方法,終究事與願違
「咸豐帝臨終前對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權力制衡,使朝臣和後宮在有關朝政和國事方面展開逐鹿,間接導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聯手,打倒了顧命八大臣,最後慈禧掌權近半個世紀,從而也被有些史家流派認為咸豐帝沒有安排好善後事宜,致使後宮干政半個世紀的局面。」 (維基:咸豐帝)
3,小結論
推測「南山有雀北山羅」所指即是:咸豐帝設計的權力制衡架構存在衝突,並不合理,因此也無法達到所預期的制衡目的。
————————————————————————————————————————
七,把頌文按順序簡單重整一遍
(一)十二月中氣不和
辛酉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病逝」。咸豐帝駕崩後,顧命八大臣與兩宮太后雙方為爭奪各自的利益和權力而「有爭執」。於咸豐帝駕崩的「同一年裡」,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並成功奪權,顧命八大臣或被殺、或被貶,無一幸免。
(二)南山有雀北山羅
咸豐帝臨終前設計的權力制衡架構存在衝突,並不合理,使得應該互相制衡的八大臣和兩宮太后為了爭奪權力而相互爭執不下,最終導致辛酉政變,完全沒有達到雙方權力相互制衡的目的。
(三)一朝聽得金雞叫
1,「辛酉政變」開啟大清國「牝雞司晨」的政治序幕。
2,「暮氣沉沉」的大清,「一旦」聽到「獨立」的叫聲響起,就是大清國滅亡的時刻。
(四)大海沉沉日已過
大清帝國是在暮氣沈沈的景況下,逐步走入終局(國運告終)。
————————————————————————————————————————
【讖】
解完頌全部的故事,回過頭來解讖,原本總是推不動、解不了、滯礙難行的謎團,終於推得動了。
一,鳥無足,山有月
(一)無足
「無足」在此並不是沒有腳的意思。
「無足」在此作「不足」解,意思是不足夠、不足以。譬如:無足掛齒(不足掛齒)、美中不足。
(二)鳥無足
鳥還可分為「成鳥、幼雛」,在成鳥之前為幼雛。
鳥無足,是指還未長成「成鳥」的「幼雛」。
鳥無足:是指雛鳥、幼雛。在人類,指年幼的稚子。
(三)山有月
咸豐帝崩於辛酉年。古代天子死曰:崩、駕崩、崩殂。
山有月:指的是「崩」字。
(四)「鳥無足,山有月」的意涵
咸豐帝駕崩時,身為皇長子與獨子的戴淳(同治帝)年僅六歲,尚是稚子(幼雛)之齡。
————————————————————————————————————————
二,旭初升,人都哭
(一)旭初升
旭:太陽剛升起的樣子。《說文解字.日部》:「旭,日旦出貌。」如:旭日初升。
「旭」是初陽,以初陽來比喻國君,表「幼帝」。
1,旭初升,表示這位幼帝剛剛登基上位。
2,旭初升,表示幼帝政治現象才剛開始。
咸豐帝之後皆為幼主,
同治帝(5歲10個月登基)——光緒帝(3歲6個月登基)——宣統帝(2歲9個月登基)。
「旭初升」表示國君為幼帝的政治才剛開始拉開序幕。
(二)人都哭
1,大家都哭,或大家都得哭的情境會是什麼?哭喪?
幼帝即位是因為先王駕崩,因此眾人為皇帝的去世而哭喪、哭喪天子。
2,「哭喪天子」這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
(1)最直接的解釋是:為皇帝的去世而哭喪;或指皇帝去世時的哭喪儀式,以表哀悼。
(2)此外,這個詞語有時也用來形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現象,例如東漢末年,漢獻帝被曹操挾持而成為傀儡皇帝。在這種語境下的「哭喪天子」則用來形容傀儡皇帝被操縱而無能為力的政治現象。
(三)「旭初升,人都哭」的二層意涵
1,幼帝初登基,眾人還在喪禮上為先皇的過世而哭泣哀悼。
2,幼帝是傀儡皇帝,政權掌握在別人手上,(晚清)傀儡幼帝的政治從此拉開序幕。
————————————————————————————————————————
【卦象:山雷頤】
頤:1,頰;腮;下巴。如:頤指氣使、大快朵頤。2,養;保養。如:頤育、頤養。
頤卦卦象:
1,「頤為下顎,引申為吞噬之意,亦有『頤養』之意。」(維基:周易六十四卦列表)
2,「頤卦是一個很典型的肖形卦,上下兩個陽爻象嘴唇,中間四個陰爻象口腔,因此稱頤。」(易學網:頤卦)
3,推測:用「頤」,既有「養」育幼帝的意思,也有「吞噬」幼帝權力的意思。
————————————————————————————————————————
【看圖畫,腦洞大開】
一,太陽已經有部份下山了
夕陽,表示大清國已經走到國運的末期、晚期了。
二,高山上站著一隻有腳的鳥
(一)這隻鳥應該是「鳥無足」所指的「雛鳥」,代表大清的「幼帝」。
(二)雛鳥站在高山上,代表雛鳥站在權力頂端的位置,亦即幼帝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