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社區發展至今超過50年,過去常被推薦為台北最適合生活區域,但到了現在,當大家再討論何處最適合居住時,民生社區已經不再是優先選項。究竟民生社區目前出現什麼問題,讓大家對它不再感興趣?本文以個人瞭解,分享現在民生社區的2好3壞。
一、民生社區的區域範圍
曾經聽到路人聊天,對話如下:
路人1:你住台北哪一區?
路人2:民生社區。
路人3:民生社區不就在松山區,你應回答松山區,不然別人以為民生社區是獨立一區。
路人2:松山區是松山區,民生社區是民生社區,2個不能相提並論。
語末,眾人沉默.....
於是,我們還是先瞭解民生社區的範圍在哪吧
自網路查得資料(以下摘自國家文化記憶庫及維基百科網頁):
民生社區位於台北市松山區,最原始的名稱為「民生東路新社區」,整體街道規劃採「田」字型為藍本,中心點為位於三民路和民生東路交叉口的民生圓環。其整體開發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三民路以西的部分,第二個階段是三民路以東的部分。三民路以西的部分又約可分兩個區塊,即公教住宅與聯合二村。
民生社區的範圍東至基隆河(現行最接近路段為塔悠路),西臨敦化北路,南抵延壽街和敦化北路199巷連線,北接松山機場,總面積為2.9846平方公里。

民生社區大致範圍(紅線框內)
二、民生社區的2好
第1好:機能完善,社區搞定生活大小事
1、超商超市遍布
民生社區裡遍及超商,包括7-11、全家、萊爾富、OK、義美等,也有很多超市如全聯、家樂福超市、棉花田、里仁、聖德科斯等,另有大型購物中心如三民路上的家樂福,家具店、家電行、五金行也不少,基本的生活所需多能在社區內完成。如果實體店面買不到,或價格不滿意,那就上蝦皮逛逛吧,民生社區內有5處蝦皮店到店,寄貨取貨都方便。
2、數個傳統市場
如果您習慣下廚,除了超市外,傳統市場一定不能少。民生社區內,有2處傳統市場:草埔市場及龍城市場。另外,出民生社區往南步行約10分鐘,另有南京東路五段291巷的南京公寓市場及123巷的武昌市場,舉凡肉品、海鮮、蔬菜水果、雞蛋、各類生熟食、五金百貨等,都能在這些市場中輕鬆購買,而且貨比3家不吃虧,甚至在中午過後,還有出清甜甜價,讓您可以身處台北高級地段,卻能享有親民價格。
3、小吃餐館多元
基本上,在民生社區裡,自清晨到半夜,都有各種小吃、速食店可以選擇。如有朋友造訪,除了親自下廚展現廚藝來招待外,不可少的是餐廳聚會,民生社區最具特色之一,就是有許多特色餐廳,每到假日時,常見到遊客在餐廳外拍照打卡上傳。除了網美網紅的愛店外,其實也有很多在地餐館及熱炒,或許裝潢或餐點不如網紅店浮誇,但味道驚艷、價格實在,長年被列為在地居民的愛店,每到週末晚間,看到滿滿的家庭聚會或朋友聚餐,讓人感到溫馨及活力。
4、多間藥局選擇
疫情時期,民生社區許多特色小店撐不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各家藥局,顯示藥局已經與生活密不可分(也顯示民生社區結構老化問題),自那時起,民生社區隨處可見藥局,如大型藥妝店屈臣氏、康是美,或是連鎖藥局大樹、躍獅等,以及在地的許多中小型藥局。在這裡,無論是購買嬰幼兒的奶粉、尿布,或是購買成人營養品、衛生清潔物品、各式成藥等,都很容易,還能經常比價或加入各家藥局享受團購優惠。
5、醫療資源完善
民生社區裡的各式診所不少,且多經營數年以上,評價良好,甚至也有週日營業的,對於居民來說看診較為容易。如果遇到較為嚴重疾病需檢查,或慢性病需追蹤,在健康路、光復北路口也有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雖是軍醫院,一般民眾也可以看診,且政府近年來持續在該院花費大筆預算,提升醫療品質。另外,在敦化北路也有全台排名前面的台北長庚醫院,目前因為重新整建而暫時設於微風南京(前環亞百貨)裡,相信在完工後,又能大幅提升民生社區的整體醫療資源。
第2好:環境美觀,各類休閒設施充足
1、環境心曠神怡
社區內設有25座大小不等的公園,綠地佔了社區面積近10分之一,民生東路巷弄、富錦街、撫遠街,多處地方綠意盎然,從家裡望出去,是綠油油的一片,不需濾鏡及調色,窗外就是最美的風景照。除了蟲鳴鳥叫,這裡感受不到大都市的喧囂,讓人流連忘返。
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因為社區中的許多公園及路樹,讓民生社區即使在夏天,也因為綠蔭而不至於感受到酷暑,也時常看到長輩們在公園樹下乘涼聊天下棋,省電又健康。除了上下班時間因為辛苦的上班族往返家裡、接送孩兒導致的一些車多問題外,基本上,民生社區整體的車況不多,較少塞車,且當地生活步調平緩,悠閒愜意,在此生活不會感受到都市的緊湊與壓力。
2、運動休閒充足
社區公園已經成為居民們每日的聚會中心,從早上6時起,就已經可以見到成群的長輩們在各公園裡做健康操、跳舞、打太極拳或練氣功,運動後還能閒話家常,相互關心,充分感受到社區的朝氣,而且長輩們可不會排斥新成員,如您有興趣,他們很願意一齊團練呢。
對親壯年而言,健身房是很重要的,民生圓環上就有2間大型連鎖健身房:World Gym及GK成吉思汗,也有很多小型的個人教練健身房,不用擔心找不到適合的教練人選。如果不想花錢找教練重訓,只想做些有氧運動,除了周遭學校放學後的開放校園外,公園、人行道及大樓開放空間,也是不錯的運動地點,每到晚上8點後,可以看到許多上班族在晚餐後來散步、健走、慢跑或騎腳踏車,釋放每天的生活壓力,維持身體狀態,增進家庭情感。在這也不得不感謝當時政府的遠觀及對民生社區的規畫,除了施作許多各類型的公園、闢建寬廣的友善人行道並減少路面障礙物,亦要求建築物必須要有足夠的開放空間,才能長久以來維持整體社區美觀,使周遭居民直到現在都能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如果擔心陸上運動會對膝蓋造成多於負擔,游泳也是很好的選擇,撫遠街上有市立三民游泳池,有室內、外游泳池及戲水空間,且門票便宜,自早晨5點半就可以來游泳,一年四季都有許多熱愛游泳者前來。待2028年西松國小活動中心(附游泳池)完工後,或許會分散些游泳人潮,到時候應該能持續提升整體品質。
3、育兒友善環境
如果家中成員需要娃娃推車代步,民生社區中的人行道相當友善,基本上不太需要練肌肉扛上又扛下,避免寶貝發生危險。此外,除了民生圓環的社區中心大樓有松山親子館外,民生社區的中大型公園多有設立共融遊戲場,如富民生態公園、新東公園、三民公園、民生公園、新中公園、民權公園、撫遠公園(配合民生水資中心施工中)及蛙仔坑兒童遊戲場等,多數遊具新穎有趣,且市政府皆有定期保養維護,讓孩子能在安全無虞環境下充分放電,且因為鄰近松山機場,時常見到飛機起飛降落,對孩子來說更是新奇,因此每到假日都能見到外地遊客特別前來遊玩,且部分公園還有教會大哥哥大姊姊來分享故事,小朋友總是聚精會神聆聽,讓大人也可以小小休息。
如果熱愛騎腳踏車,民生社區也很適合,在塔悠路有5號及6號水門出入口,自此可進入河濱公園(入口處有停車場),往東可以騎至內湖、松山車站(饒河街)及南港,往西可以騎至大佳河濱公園,甚至更猛點直接騎到士林、北投,甚至是淡水。家裡沒車也不要緊,堤頂大道下設有觀山租借站,麥帥一橋靠內湖側於週末也設彩虹租借站,租金低、車況好。
不如假日就來安排個親子騎車吧,還能帶顆籃球或棒球手套,每到空地就來投球一下,可以維持身體健康又增加親子回憶,非常值得啊。
三、民生社區的3壞
第1壞:尚無捷運,依靠公車
民生社區長久以來的問題,就是沒捷運,在2014年松山線通車後,綠線多了小巨蛋及南京三民站,讓處於民生社區較南邊的人,稍微能享受到捷運之便,但步行路程仍需15分鐘以上。後來Youbike微笑單車興起且在民生社區分散設點,使當地居民能以單車轉乘捷運,增加便利性。
因為民生社區無捷運,又住許多人,有交通需要,因此該地區為客運業者的必爭之地,各家公司多會營運行經民生社區的路線,避免錯失賺錢的機會,整體來說,在民生社區搭乘公車相當方便,包括有營收不知道蟬聯多少年冠軍的公車之王307路線,以及會到台北市政府的藍10、藍26等路線,都會行經民生社區,且班次頻繁,這也導致許多民生社區的居民,直至現在都堅持認為「民生社區不需要捷運」。
不過,隨著當地人口結構逐漸老化,體力不如以往,或因身體因素不再開車或騎車,開始感覺到捷運的便捷,逐漸有聲音希望政府能在民生社區蓋捷運,於是政府開始規劃民生汐止線,該條捷運規劃行經台北市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內湖區以及新北市汐止區,提供台北市區松山線以北區域之東西向捷運服務,並改善汐止社后地區通往台北市區的聯外交通,民生社區預計設置2個站點SB05及SB06,SB05大概位置是民生東路及光復北路口、SB06大概位置是民生圓環,但細節仍未定案。
目前政府已將民生線與汐止線拆分,汐止部分已經開始施工,預計2032年完工,至於民生線,很多問題還在討論及設法處理,短期內應該是很難施作。

民生汐止線規劃在民生社區設SB05、SB06站
第2壞:屋齡增長、人口老化
由於民生社區在1960年代開始規劃,1970年後陸續興建完成,多為4層蓋的公寓,至今房屋屋齡多半已超過50年,對許多當地居民而言,可能是自幼或從年輕時起就定居於此,生活了大半輩子,當初年輕氣壯,上下樓梯完全不成問題,但年過70後,即使是走1層樓都開始感到吃力,更何況多數居民居住在3樓以上,可以想像的,居住在公寓裡成為了困境,也導致以下幾個狀況:
- 狀況1:房屋釋出或留給後代居住,自己搬到其他地區的電梯華廈(換手成功?)。
- 狀況2:房屋整層出租,或改建成分租套房,自己搬到其他地方生活(包租公婆)。
- 狀況3:自己搬離房屋,原屋空著、放著。
- 狀況4:繼續住,等待都市更新或房屋重蓋的機會。
在狀況1裡,屬於最好的結果,至少有其他屋主入住,老房子只要結構無虞,有人住且願意維持,基本上應該都還能繼續居住。但如果是狀況2或狀況3,就會比較麻煩,當房屋改建為分租套房,可能會影響屋內結構,特別是老房子,易生漏水問題,再加上租客對於房屋沒有產權,是否會愛惜房子、或屋主搬離房子後,是否會即時處理問題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屋況,也會連帶影響其他住戶們的情感及繼續居住的意願,這也導致就目前所見,民生社區裡有不少空屋狀況,甚至房屋已經破損相當嚴重,也未見有人處理(背後原因也可能是產權複雜),影響整體美觀。
狀況4則是目前民生社區持續在討論的重大議題。民生社區規劃之初,為保持社區的舒適、安寧、方便、衛生及良好景觀,訂定「台北市民生東路新社區特定專用區建築管制要點」,規定了較為嚴格的建築法規(細節就不在這裡說明),導致建商認為無利可圖,而對整合重建興趣缺缺,因此直到現在區域內的重建案寥寥可數,至多配合政策於公寓內增設電梯並申請補助(但又非所有公寓皆能興建電梯),因此,民意代表及居民代表近年來多次向市政府喊話請求變更相關法規,讓民生社區能有重建的機會,但目前來看,前景未明。
第3壞:房價攀升,無法下手
民生社區直到現在,討論度都還是很高,仍有很多人對此區充滿興趣,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房價飛漲,即使是老舊公寓,近年來也屢屢出現每坪破百的成交行情,這對許多崇尚美式社區的年輕人來說,實在難以下手,畢竟如果有每坪100萬、總價4000萬以上的預算,在台北市還是有不少區域不錯的中古屋可以選擇,甚至可以選擇到新北、桃園去住重劃區的全新建案,有車位、有管理還有全新屋況,公園綠蔭也不少,況且重劃區居住者的年齡層又相仿,生活更有趣味。
即使目前房市在政策配合下,已經相較於前幾年冷淡不少,成交量也下滑,但在台北市並沒有感受到急遽變化,民生社區更是如此,成交量及價格都算是穩定高檔,沒有掉價的跡象。或許,這現象可以解釋為,目前仍持續有人被這片美麗便利的社區給吸引,願意花費鉅額來居住,又或者購買的心態,是賭它改變未來的機會。
以上,是我分析民生社區的2好3壞,如果您對民生社區也有其他想法,歡迎留言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