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遲遲不來,許多女性第一個擔心的就是「是不是懷孕了?」。其實,壓力、作息不規律、荷爾蒙失衡、甚至體質問題,都可能導致月經不來。
在中醫觀點中,月經是氣血與身體運作的反映,一旦停經或延遲,就代表身體出現失衡。
中醫觀點:月經沒來的兩種情況
- 原發性閉經:指青春期過後仍未來月經。
- 繼發性閉經:指原本規律,但連續 2 個月以上停止。
4 大常見體質與症狀
1. 氣血虧虛型
- 症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頭暈心悸、經量少或停經。
- 常見原因:過度節食、壓力過大、長期熬夜或過勞。
- 中醫調理:補氣養血,恢復身體基本能量。
2. 肝鬱氣滯型
- 症狀:胸悶、易怒、乳房脹痛、腹脹經痛。
- 常見原因:壓力過大、情緒長期鬱悶、睡眠不足。
- 中醫調理:疏肝解鬱,幫助情緒平穩、氣血順暢。
3. 痰濕阻滯型
- 症狀:體型偏胖、水腫、白帶多、下腹沉重、月經不規律。
- 常見原因:代謝差、飲食油膩。常見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
- 中醫調理:健脾化濕,調整脾胃功能,幫助排除濕氣。
4. 腎虛型
- 症狀:腰痠腿軟、怕冷、夜間頻尿、經量變少或停經。
- 常見原因:年齡增長、慢性病史、長期用藥或體質虛弱。
- 中醫調理:補腎填精,恢復生殖與內分泌功能。
中醫如何調理月經沒來?
1. 中藥調經
根據體質辨證施治:
- 四物湯:補血調經(氣血虛弱)
- 逍遙散:舒緩壓力(肝氣鬱結)
- 桂枝茯苓丸:改善血瘀、經痛
透過調整氣血與經絡,幫助卵巢與子宮功能恢復。
2. 飲食調養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飲食配合體質調整可加速調理效果:
- 氣血虛弱型:紅棗、黑芝麻、當歸
- 肝鬱氣滯型:玫瑰花茶、山楂茶
- 痰濕阻滯型:薏仁、山藥,避免甜食冰品
- 腎虛型:黑豆、黑木耳、山藥
3. 生活習慣調整
- 規律作息:建議 11 點前就寢,避免熬夜。
- 適度運動:快走、瑜伽,促進血液循環。
- 壓力管理:透過深呼吸、冥想、放鬆活動穩定情緒。
醫師提醒
月經長期不來,不只是生育問題,也可能是 內分泌失調、卵巢早衰,甚至是慢性疾病的警訊。
👉 若超過 2 個月未來月經,應及早就醫,把握最佳調理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