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南半球的春櫻祝各位讀者中秋節快樂
前言
今天是華人們的中秋節,也是台灣朋友的烤肉節,雖然在紐西蘭南島這遠的要命王國的偏鄉沒有半點過節的氣氛,但看著滿開的櫻花,也能切身的感受到南半球春天的到來,先在此跟各位讀者好朋友們祝賀中秋佳節愉快,有家人的月圓人團圓,單身的烤肉快樂!

七個省五個時區的澳洲夏天
雖然我們紐西蘭在一個禮拜前趁著孩子放春假中間時已經悄悄地調整了夏令時間,離台灣朋友們的作息又更遠了一小時,來到+5小時。但澳洲的夏令時間卻晚了我們一周,直到昨天10/5才調整成為夏令時間。
這一調不得了,夏天的澳洲完美為台灣朋友們演示了什麼叫做真正意義上的聯邦國家。六個州+北領地才七個地方行省就跑出了五個不同的時區,也叫人歎為觀止了。
夏令時間怎麼來的?
與夏令時間最早概念類似的想法,可以追溯至 18 世紀,例如印在百元美鈔上的美國國父們之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在他的一篇諷刺文章提到,人若早起可多利用陽光,少用蠟燭。
現代制度化的夏令時間,也就是在某個日期往前撥鐘一小時,最早在 20 世紀初開始被提出,其中一位提出這種主張的就是我們紐西蘭的昆蟲學家 George Hudson 在 1895 年曾建議把時鐘往前調,以便夏季晚上有更多時間觀察昆蟲活動。
而真正實行夏令時間的第一個國家則是在歐洲的德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 年率先採用,目的是節省戰時資源(如煤、燃料等),爾後,許多歐洲國家陸續跟進。
夏令時間能吃嗎?
為什麼都是這些歐美國家率先提出夏令時間呢?首先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高緯度,冬夏彼此之間的太陽下山時間差異甚大。
以我們紐西蘭為例,冬天的時候可能跟台灣差不多,大約五點多太陽下山,但到了盛夏,往往快晚上十點都還有夕陽餘暉。這還是在緯度僅四十多度的紐西蘭,如果在緯度六十多度的北歐國家,夏天可能要等到將近半夜才天黑。
而調快一小時最重要的理由在於十九世紀的人類社會開始進入資本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對於時間的觀念越來越精細(也可以說越來越計較啦)。夏天的太陽早早升起,與其讓勞工在家睡到太陽曬屁股,還不如把時鐘調快一小時,讓工人早點上班,早點下班,使得在工廠的時間都保持在有日照光的環境,這樣就能能源與電力,別忘了當時主要還是在使用蠟燭與昂貴的燈泡新發明。
而提早下班一小時後的下班時間日光仍充足,工人們下班後較有動力進行戶外活動、購物或社交,這同時也對零售業、旅遊業等有幫助。
簡單來說,夏令時間就是藉由調整時鐘,把「有效日光」集中到大部分人處在清醒狀態的時間段。

正常時間的澳洲時區,簡簡單單
從冬天的三個時區變成夏天的五個時區
跟我們所習慣的中央集權大一統帝國的中華文明大不相同(管你離北京多遙遠的新疆,也是要用四千公里外的北京時間),澳洲的時區制度與夏令時間的建立,反映了這個幅員遼闊國家的聯邦體制。
19 世紀末,隨着跨州鐵路與電報的發展,統一時間成為現代化的必要條件。1884 年國際子午線會議確立以格林威治為本初子午線後,澳洲各殖民地陸續採用標準時間:1895 年,東部州(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塔斯馬尼亞)定為東十區(UTC+10),南澳採用半小時差的 UTC+9:30,西澳則採用 UTC+8。這些時區在 1901 年澳洲聯邦成立後正式被確立為全國標準,成為今日澳洲多時區體系的基礎。

澳洲之大,能把整個歐洲包下來還綽綽有餘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受歐洲影響,澳洲於 1916 年首次引入夏令時間,以節省戰時能源。戰後制度一度中止,直到 1967 年塔斯馬尼亞率先恢復,隨後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南澳及首都領地陸續跟進。
2008 年起,多州協議統一為每年十月首個星期日起開始,翌年四月首個星期日結束(你看這個國家有多麼的不在乎統一這件事,建國一百多年後才想到要訂同一天夏令)。然而由於昆士蘭、西澳與北領地處於低緯度,冬夏之間的日照長度不明顯,選擇不採用夏令時間,最終形成了目前這種七個行省在夏天有五個時區的特殊場景。

跨兩個時區的黃金海岸
橫跨兩個時區的黃金海岸
就是這樣廣闊的澳洲大陸與其各過各的聯邦體制歷史,形成了七個行省五個時區的奇特景象,若我們將目光擺放到全澳人口集中度高的東邊來,瞧瞧布里斯本所在的昆士蘭州QSL與雪梨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NSW,兩州之間的那一條線上。
你會驚奇的發現其實世界知名的黃金海岸城市剛剛好就坐落在NWS/ QSL兩州的州界上,當遊客降落在城市北面的機場搭UBER往南面的拜倫灣市區移動時,手錶就得快進一小時,等你住了一晚要搭飛機走時,又得要把手錶往後調慢一小時。
也因此黃金海岸的有些企業、醫院、學校會在日程表上特別標註「NSW time」或「QLD time」以避免混亂。
還是說如果你是居住在大黃金海岸灣區的上班族,某個夏天起床一不小心睡過頭,錯過了早八的會議時間,就乾脆開一小段路南下到拜倫灣的咖啡廳坐下來驚訝地打給同事說「啊,我以為一小時後才開會!」

-------------------------------------------
再次感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是按下文章的喜歡,讓我知道!
特別感謝在2025年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讀者&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
以下感謝7-9月秋季號電子謝卡打賞讀者:C.A Tsai ; 胖子K ; 小雪球, landring, 淼淼
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
您可以透過以下電子卡片連結進行打賞: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