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觀生命內在的氣象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善於航海的船夫,能從雲的形狀、風的方向,預知風暴的來臨。善於耕種的農夫,能從節氣的變化、土壤的濕度,知曉下種的時機。


這份「觀氣象」的本事,是順應天命(自然規律)的前提。


生命的天命,同樣有其「氣象」。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在散發著微弱的信號。當一個人內心祥和、言行端正,他的「氣象」便是瑞光;當一個人內心乖戾、行為不端,他的「氣象」便是烏雲。


《易經‧繫辭》云:「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吉凶的徵兆,在行動剛開始時就已經顯現了。


保持內心的寧靜與敏銳,去觀察自身與周遭的「氣象」,便能知進退,趨吉避凶。這不是迷信,而是對事物運行之「理」的深刻洞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ead T的沙龍
2會員
117內容數
bread 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10
本文從《易經‧坤卦》的「履霜」爻辭出發,闡述因果循環的細微之處,強調預見危難、防微杜漸的重要性。修行者應在念頭初萌時即轉化貪嗔痴,把握命運,避免積重難返的惡果。
Thumbnail
2025/11/10
本文從《易經‧坤卦》的「履霜」爻辭出發,闡述因果循環的細微之處,強調預見危難、防微杜漸的重要性。修行者應在念頭初萌時即轉化貪嗔痴,把握命運,避免積重難返的惡果。
Thumbnail
2025/11/09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習慣於評判的現象,以及評判如何造成心性分裂、失去客觀觀察能力,成為衝突與痛苦的根源。作者提倡學習以旁觀者角度,放下對錯好壞的標籤,回歸事物本然,從而找回源頭的平等觀,看見萬物的美好與獨特。
Thumbnail
2025/11/09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習慣於評判的現象,以及評判如何造成心性分裂、失去客觀觀察能力,成為衝突與痛苦的根源。作者提倡學習以旁觀者角度,放下對錯好壞的標籤,回歸事物本然,從而找回源頭的平等觀,看見萬物的美好與獨特。
Thumbnail
2025/11/08
最深刻的教化,從來不是通過語言。
Thumbnail
2025/11/08
最深刻的教化,從來不是通過語言。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