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一些傑出的導演手法 (4)-默片篇

2020/09/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首先還是要恭喜The Artist(大藝術家)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儘管筆者還沒看過這部默片,但在有聲以及彩色電影興起後能夠有默片能夠得獎,依然讓人感到雀躍不已;這並不是由於貴古賤今,而是因為默片在形式上所受到的限制,使得一部默片必定得呈現出一些純電影的元素才有可能具有可看性:試想一部沒有演員配音的電影,儘管有字卡,但字卡也會使影片的流暢度受到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都必須透過純粹的視覺影響交代清楚。而這也是為何Hitchcock(希區考克)和Truffaut(楚浮)在訪談裡提到: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爛導演便開始濫竽充數了。
因此筆者希望藉這個機會和熱潮(畢竟默片的熱潮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向各位介紹一些默片;而這些默片的選擇標準如下:除了必須是筆者自己看過的默片,這些默片必須容易取得(畢竟都是過了五十年的東西),也因此在此推薦的默片大多都附有影片連結;沒有附上連結的默片當然是因為非常推薦才會一併納入名單中。又由於考慮到默片的攝影技巧並不像當今的電影那麼繁複,所以挑選的默片盡量都以劇情精彩的為主;也因此既然都提到默片了,但本文並不打算把Lumière兄弟的作品納入本文中,畢竟這裡已經充滿太多看起來像期末報告或是論文的文章了......那麼就廢話少說進入正文吧。
1. Carl Theodor Dreyer(德萊葉):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聖女貞德受難記,1928)
這是一部值得一提再提的默片!筆者認為這是目前所有的聖女貞德題材電影中拍攝得最好的一部,片中將戲劇風格融入電影的拍攝手法以及明確的分鏡和特寫,把這個題材在Dreyer的手中相較於其他版本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除此之外片中也有著名的戲劇理論家Artaud的演出。筆者所挑選的這個版本的配樂是後來依據原片特別配上的,效果十分傑出。(其他與本片相關的討論請見筆者〈影史中的聖女貞德〉一文。)
2. Buster Keaton: The General(將軍號,1926)
Buster Keaton非常擅用在拍攝技巧和視角上的效果,來營造非常特殊的喜劇效果,而這幾乎是Hitchcock說的那些「只是在拍攝有人在說話」的導演所想不到也辦不到的。而且因為早期電影的格數和現今電影的不同,使得這種喜劇默片搭配上傑出的配樂,觀看起來會有一種十分逗趣的特殊風味。而筆者挑選的這個影片版本所配的音樂是走比較爵士風格,風味有別於其他大多數鋼琴或管絃樂團的伴奏版本,筆者非常喜歡;除此之外youtube上還有他的Our Hospitality(我們的待客之道),一樣是相當有趣的作品喔~
3. F. W. Murnau: Der letzte Mann(1924)
筆者會推薦這部默片的原因是因為:這部默片幾乎沒有字卡!也就是說這部片幾乎必須完全以畫面和動作交代劇情的全部,因此也就是把默片的形式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電影;這或許也是為何蔡明亮在《臉》中會讓Jean-Pierre Léaud提到Murnau的名字,因為作為一部和博物館有關的電影,提到影史中會被放在電影博物館裡的作品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又此片中文片名為「最後一笑」,乃是根據英文片名所做的翻譯;Murnau為德國導演。)

4. 小津安二郎:我出生了,可是......(1932)
這是小津在二戰之前的作品,也由於當時的日本尚未受到戰爭的洗禮,因此小津在該片中所探討的主題和後來的作品有相當的差異;但主題依舊環繞在家庭,敘述一對兄弟把自己的爸爸當作心目中的偶像,直到當他們有一天闖進了爸爸的老闆的家......侯孝賢曾提到他早年看不太下小津的片,但是在看過這片以後覺得非常有意思,片中的兄弟互動也真的很可愛有趣唷~

(待續)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舊名Yvon。影評散見於週刊編集、放映週報及映畫手民。但還是會想聊些電影以外的事。更多文章詳見:https://linktr.ee/taiwanewav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