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成長記號│下篇:為了與女巫博鬥,所以我也成為了女巫?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篇文章由自學生陳玲寫下

在這樣每天的循環中,我們找不到時間讀書,就連上課也都常因為太累不小心睡著。 每天回到家,有時都是連洗澡都沒洗的就直接累倒在床上,或者是洗完澡處理一下事情或工作就弄到快 24:00 的狀態,活動排練訊息也常常是 24 小時的傳送,有時候在一早起床時,看到的都是排練相關訊息。
在這樣的生活裡,學生無法自主決定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什麼時間可以讀書,常常都在快到段考前的假日,有放假時間才能開始拚命讀,只求不被當,不然就是得每天排練完花時間讀書,犧牲自己的睡眠和健康。
儘管認真讀書,每學期仍然有一半以上的人被當掉。
被當掉不外乎就是選擇是否要繳費,假日來上重補修課程。
如果你今天選擇不上重補修課程,學校就會告訴你,如果學分數沒達到標準就會無法畢業,用這一點讓我們花錢去上課,而那些花錢去上重補修的人,學校又會告訴我們,要認真上課,不然就算繳了錢也可能不會過,無法畢業
我們的生活模式,每天就是排練、上課、活動、工作、重補修。
這樣的循環到了二年級,有些同學到了段考前就乾脆直接選擇放棄某幾個科目,因為也沒時間去好好補這些不懂的漏洞,不管再怎麼的認真讀、認真上課、按時交功課,好像都還是會被當,所以就乾脆直接被當去上重補修。
也許有人會想問,怎麼沒有人有所反彈呢?或是這有那麼誇張嗎?
因為大概是這樣的,學校大致上分了四種人跟狀況——
  1. 第一種是
    知道這樣的狀況有問題,但要留在這裡,似乎也只能被迫接受,因為也別無他法。
  2. 第二種是
    因為恐懼,導致不敢講出自己心裡的話,只能把這樣的不合理想成好處來去做學習。
  3. 第三種是
    不甘服從,勇敢說出內心想法的人。但當你在選擇講出或 fight 過後,便被當作個案,開啟時常被針對的模式,或在事後又以搓湯圓、給甜頭的方式把你搓掉。
    記得也有人跟學校做反應,但學校那邊反而選擇包庇、認同作法、選擇漠視問題,不以為然
  4. 第四種是
    覺得習慣這樣的環境,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了,所以自然把它當作「正常」來看。甚至認為未來在社會上,就是會遇到這種人或發生各種事,我們只是提早學習如何面對而已,這樣在未來我們遇到相同類似的事情,就能夠冷靜不慌的去面對處理。

每一天,我們都努力的生活與奮鬥著。
但卻因學校選擇性的無視而使我們籠罩在恐懼之中。
我們選擇默許、壓抑,終而變成不敢表達真實樣貌的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事件看清後,我徹底意會到真實的狀況,也領悟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
所以在自己的心理狀態與身體狀況發生後,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那陣子,我還是同時負責兩個活動的行政,在一個活動結束後沒多久,我徹底的大崩潰了,而身體也發炎了。我向我家人哭訴了整整三小時,還是更久我也忘了。
從那樣釐清、發洩自己、感受慢慢回復的過程當中,我也就此看見什麼是內心真正想要的,也深刻感受到了這段過程中許多的不合理性。
所以我開始不敢,也不想去學校上學,我不想面對這可怕的一切。
一個人從進去前是很有熱情的,到最後變成麻痺沒有感覺的殭屍… 所以也就因此,我請了快兩週的假,還記得那時同學們、老師都在瘋狂找我,甚至還跑來我家,因為一個工作崗位少了重要接洽事情的行政就大暴亂了。
但我知道我真的沒辦法了。我已經到一個臨界點,真的需要休息與冷靜,所以我丟下手邊的工作,消失了。後來幾天,行政換人當了。同學跑來我家看我,主任傳了私訊給我,說,希望我能回來學校上課,老師也積極的跟我和我家長聯絡,甚至在上課時間帶同學突然的跑來我家找我...
其實在自己發生這樣狀況的先前,就有跟家人先後有好幾次的對談討論,那時就發現,在他們眼裡不合理、覺得奇怪的事情,在我們科上似乎都等於「正常」,甚至我自己也認為沒有什麼…
在快兩周的請假後,我在家人的輔導鼓勵下,回去學校上課了,但依然時常請假或只去一節課。
而後因為這樣的身心靈狀況,我和家人選擇了另一種行動。
我上新聞了。
當然,從我丟掉工作落跑時,我的許多同學就開始對我不滿或不解了,所以在新聞播出後,更多人都從背地裡的抱怨學校、收集證據,變成一面倒向指責我不該這樣做,甚至還在 IG 指責我的不是。
但我是無妨,畢竟我知道自己做的事只是還給自己與許多學生一個公道罷了,我只是將事實呈現出來。然後也因此,在學校每個人對我的行為都特別的防範,就連我只是拍一張照也被同學告訴老師,然後被老師懷疑我是又要收集什麼證據做什麼嗎…
在新聞播出後,我也在個人的臉書版面,PO了幾篇我對於這些事情的看法與感受。
的確,很多人不認同我上新聞的作法,甚至不認同我所寫的文章觀點。
所以好幾個同學,開始湧入我的留言區,發表了他們對事情的感受。
而在我當時丟出了上新聞的文章後沒多久,我臉書好友中,一位後來踏入自學但沒什麼再連絡的朋友,也就此突然私訊我,問我有沒有考慮申請實驗教育。
在接收到這樣特別的訊息後,我也開始好好的去研究關於實驗教育這領域的種種事情,也參加了自學生的活動。最後,在朋友與家人一半的支持下,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休學並申請了教育部單位所辦理的實驗教育,就此完全的開啟了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這邊想補充。
其實最後選擇這條路的原因,並不全然因為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個人希望能夠更好更多元的來去發展而已。
在選擇休學前,我的家人有去學校跟主任好好的對談,包括我自己後來也有跟主任和我們班同學、老師試著好好聊,因為我不希望在離開前,我是帶著對這間學校的恐懼離開的,所以才想說,至少我給自己一個交代,嘗試好好的處理與面對自己的心魔。
但學校畢竟是學校,前面在跟我家人對談時一個客氣,一再的謝謝指教,在後來我去找他時,反而是整個人完全的不一樣,一直想要責怪我關於新聞與我 PO 文的事情,並且堅持他個人的己見不接受我所說的...
或許以一個人來說,會有這樣情緒是正常的吧..(?)。畢竟私立學校上新聞,在名聲這方面也許會因此受到不少影響所以很在意,但說真的,這也並不代表這整件事的發生與這樣的後續處理是等於正常的。
同儕的部分,我則是在休學那一天,與他們有了正面直接的對談,但也還好,那個時間點大家都是彼此釋懷、互相講開。
那天大致上的對話是這樣的。
有人問我:「你是何時開始收集證據想做這件事?」
有人因此給了我建議:「希望你後續能夠好好規劃好好走」
甚至也有人在那時告訴我:「其實你做這件事情並沒有錯,只是時間點問題,因為那時大家都把心力全部投入在活動表演,所以接到這樣的訊息時是很無力的」
以及有人說:「希望你不要走,因為你的事情,主任變得跟班上比較好,我們擔心這樣的美好,在你走了之後主任就原形恢復了」
而在這個事後我也就此收到了好幾個擁抱。
很謝謝我的同學,也謝謝學校,在我踏入新生至最後選擇前的陪伴。
也許最後依然有人討厭我、不諒解我,但也無妨,畢竟我們還是一起走過了這快兩年的時間。大家真的都是很辛苦又掙扎的活著...
可能會有人想說,我是個無法接受學校教育的爛草莓,抑或者說學生選擇離開,我們逃避這個體制,這是實驗教育的弊端
但其實只是因材施教因材適教,每個人適合的都不同罷了。
這邊想問 ——
離開了大眾教育體制就等於是逃避嗎?
當然,我並不覺得我這樣是逃避,不過就算是選擇逃避這個教育體制又怎麼樣呢?就等於我的人生與我個人都是失敗的嗎?因為我跟「大部分」的人做不一樣的事情? 於是等於我是個無抗壓力的草莓嗎?
或許可以說是草莓吧!但草莓是能夠有感覺的活著,並且選擇不適合他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很棒的人格特質吧!
不過,整個社會整個體制,總是如此輕易地去定義、框架,甚至隨便給人貼了標籤,不覺得很奇怪嗎?
整個教育體制,想把他們所想、所希望的東西嫁禍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在框架中長大,這是正常的嗎?
整個教育體制,希望把我們都變得一樣來教育我們,不覺得這就是個問題嗎?
學生在體制教育中沒有辦法好好的發展成為完整的人格,因為得順從整個大環境,所以到最後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到底在做什麼,不覺得這很可怕嗎?
然後,因為今天我選擇的學校是有關藝術的,有人就說:「藝術就是得如此辛苦啊,這都是正常的」,但藝術的表現形態有千百種,在學校我們能看見的可能性也只有那樣,不是要按照老師們認為的好來去發展,不然就是只有老師們認為的好才叫做好;我們拚命地為了能讓人看見自己的好,到底有何意義?
沒了他們的好壞認同標準,就等於我的創作不是創作,我的創作是不好的嗎?
但這邊我也認同,今天要完成某個表演,的確是需要花心力又不輕鬆的,但是這並不代表除了排練、創作以外的其他事情我們都得完全的接受,才是「正常」

離開體制教育,選擇實驗教育後。有更多的空間與空白。
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在跟自己對話、認識自己,好好細膩的咀嚼這段時間所發生的這一切,而現在依然也是。
我發現,我對事情的感受,從先前的沒有什麼感覺,到現在變的更加敏銳。
我很開心,現在的自己是有感覺的活在這裡:)
而這段時間我也參加了不少活動與聚會。認識了不少的自學生,從他們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完整的生命力在流動著。他們是如此努力的在過生活,找尋自己與摸索這個世界。這些自學生,都是具備著自己的完整特質活生生地活著。
這樣的他們在我看來都是如此的美麗:)
當然,如果要論遇到的問題與狀況,說實際的也不會少於體制內學生,我們依然都得去面對,但最終還是回到自己身上。
你無法對任何人的經歷有所評論,因為這是活生生的故事。
自學這條路,我也正在摸索著。
期許我們,都能擁有完整的人格,成為更加完整的自己。
祝福各位平安健康,每天都是快樂的活著 ❤❤❤
這幅畫是離開學校後畫的。畫名《綻放之前》。當初畫這幅畫的目的是要毀了一幅畫,所以畫畫的媒介也變得不是筆,而是手沾顏料畫,就有點變成是在跟這些顏料認識的概念
    144會員
    47Content count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毫無跡象的校園是滿載不理性的辱罵、不合理的強制、不平等的壓迫,會「毫無跡象」是因為校園早已習慣形成階級以及上對下的壓迫,並且習慣「學生不會抗爭」這點。但學生自己的生命真的毫無爆炸跡象嗎?所謂「熱血」的青春是否因為青年選擇爆炸,然後被炸傷?聽自學生陳玲說吧
    自學申請的過程中,需要寫完一份計畫書,送出之後,也許會再有個面談,說「也許」是因為現在那不是必經過程了,是依照教育局心情而判定你是否有面審需要。而前陣子是今年自學申請者的面談;今年向台中市教育局申請自學的陳玲,她有接獲面談通知.... 聽她說說那一天的面審經驗吧。
    既然自學生的老師是自己,那期末到了,當然要有個謝師宴來好好的謝謝自己吧!上學好日子前陣子舉辦了謝師宴,參加者語樂在第一天寫下了自己的心情,關於1+1=1+1 這樣的數學體悟(不過,為什麼是「第一天」呢?謝師宴不是就一頓飯嗎?!...)
    自學生思思記錄下自己曾與學校合作的經驗。
    〈自學生日常展〉
    自學計劃書到寫越厚,通過的機率越高嗎,來看看最狂之一的自學生振煜是怎麼反其道而行
    毫無跡象的校園是滿載不理性的辱罵、不合理的強制、不平等的壓迫,會「毫無跡象」是因為校園早已習慣形成階級以及上對下的壓迫,並且習慣「學生不會抗爭」這點。但學生自己的生命真的毫無爆炸跡象嗎?所謂「熱血」的青春是否因為青年選擇爆炸,然後被炸傷?聽自學生陳玲說吧
    自學申請的過程中,需要寫完一份計畫書,送出之後,也許會再有個面談,說「也許」是因為現在那不是必經過程了,是依照教育局心情而判定你是否有面審需要。而前陣子是今年自學申請者的面談;今年向台中市教育局申請自學的陳玲,她有接獲面談通知.... 聽她說說那一天的面審經驗吧。
    既然自學生的老師是自己,那期末到了,當然要有個謝師宴來好好的謝謝自己吧!上學好日子前陣子舉辦了謝師宴,參加者語樂在第一天寫下了自己的心情,關於1+1=1+1 這樣的數學體悟(不過,為什麼是「第一天」呢?謝師宴不是就一頓飯嗎?!...)
    自學生思思記錄下自己曾與學校合作的經驗。
    〈自學生日常展〉
    自學計劃書到寫越厚,通過的機率越高嗎,來看看最狂之一的自學生振煜是怎麼反其道而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一直認為,規劃好每個人生階段是理所當然的,卻在某天開始,突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在去年底裸辭工作。又在今年初的某天,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日劇《我的故事說來話長》,決定重看一遍。
    Thumbnail
    距離20歲已經10年有餘(倒吸一口氣),如果以台灣女性平均壽命83歲來看,不出意外的話已經過了1/3的人生,與以前建構在理想中大人的生活樣態有一段現實中的差距。 想把在心裡升起「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的想法記錄下來,也許過幾年後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Thumbnail
    【初馬的陪伴---ASICS evoride】 跑步跑了好幾年,始終不敢嘗試全馬,直到看到一句「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才能變得厲害」,彷彿醍醐灌頂般,從頭到腳激勵到自己! 是阿!全馬的夢想不應該受限,但前提是要去做!起心動念後,即是自我修行的開始。改變的起點,即是「自律」!自律的生活,形
    Thumbnail
    「切老」的睿智一問 試問你自己,一筆資金給你,靠著短進短出,從一檔換到另一檔,你在兩年內可以翻到一倍以上嗎?給你20年,你可以翻到10倍嗎? 股票是會隨著時間成長的資產,靠短線賺到的獲利,有可能會在下一次的錯誤判斷中失去大半,但若是長期資產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你會不斷貢獻你現金流,並且持續的增值。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部以刑偵、鬼神、性別等各種元素的搞笑片,故事講述追查兇嫌的警察吳明翰,收集證物時撿到冥婚紅包,沒想到卻是要跟車禍意外的男同志毛毛冥婚?百般不願意的直男警察吳明翰勉強答應這婚事,也了解到毛毛的家庭問題,但沒想到毛毛車禍逃逸的兇手既然跟他調查的案件有關?
    Thumbnail
    2021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邁入20周年,世界各地皆有大大小小的紀念活動,HBO在2022年的第一天發表了《重返霍格華茲》的專題影片,訪問了長大後各奔前程的主演們,邀請劇迷與主演們一起重返魔法世界。
    Thumbnail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
    上篇談到,我從先生的大哥身上映照到我自己的長子/長女角色議題,是我第一個感到非常有感覺家庭角色。這篇,我想談談他的家庭角色中帶給我的衝擊最大的角色,也跟我自己本身的議題有關-孤兒與流浪者。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一直認為,規劃好每個人生階段是理所當然的,卻在某天開始,突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在去年底裸辭工作。又在今年初的某天,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日劇《我的故事說來話長》,決定重看一遍。
    Thumbnail
    距離20歲已經10年有餘(倒吸一口氣),如果以台灣女性平均壽命83歲來看,不出意外的話已經過了1/3的人生,與以前建構在理想中大人的生活樣態有一段現實中的差距。 想把在心裡升起「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的想法記錄下來,也許過幾年後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Thumbnail
    【初馬的陪伴---ASICS evoride】 跑步跑了好幾年,始終不敢嘗試全馬,直到看到一句「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才能變得厲害」,彷彿醍醐灌頂般,從頭到腳激勵到自己! 是阿!全馬的夢想不應該受限,但前提是要去做!起心動念後,即是自我修行的開始。改變的起點,即是「自律」!自律的生活,形
    Thumbnail
    「切老」的睿智一問 試問你自己,一筆資金給你,靠著短進短出,從一檔換到另一檔,你在兩年內可以翻到一倍以上嗎?給你20年,你可以翻到10倍嗎? 股票是會隨著時間成長的資產,靠短線賺到的獲利,有可能會在下一次的錯誤判斷中失去大半,但若是長期資產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你會不斷貢獻你現金流,並且持續的增值。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部以刑偵、鬼神、性別等各種元素的搞笑片,故事講述追查兇嫌的警察吳明翰,收集證物時撿到冥婚紅包,沒想到卻是要跟車禍意外的男同志毛毛冥婚?百般不願意的直男警察吳明翰勉強答應這婚事,也了解到毛毛的家庭問題,但沒想到毛毛車禍逃逸的兇手既然跟他調查的案件有關?
    Thumbnail
    2021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邁入20周年,世界各地皆有大大小小的紀念活動,HBO在2022年的第一天發表了《重返霍格華茲》的專題影片,訪問了長大後各奔前程的主演們,邀請劇迷與主演們一起重返魔法世界。
    Thumbnail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
    上篇談到,我從先生的大哥身上映照到我自己的長子/長女角色議題,是我第一個感到非常有感覺家庭角色。這篇,我想談談他的家庭角色中帶給我的衝擊最大的角色,也跟我自己本身的議題有關-孤兒與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