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與閱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還沒有開始自學之前,小孩的閱讀習慣一直都維持的還不錯,許多人覺得是因為小的時候陪的很多,共讀的很多,所以孩子的閱讀習慣很好,倒叫人不敢居功。
真心認為所有的小孩都是一樣,如果能夠讓孩子慢慢地累積對書本、文字、圖畫的美好感覺,那麼就一定很難被其他所有的東西取代這些感覺。
小的時候自己並不太閱讀,不是指學校的書本那種,而是除了學校的那些書本,不太主動拿課外讀物讀,無論是小說或者散文,甚至是漫畫。
家裡的課外讀物,都是些""很有學問""的讀物: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民間故事、世界名人傳、百科全書...,也不是說這些書不好看,但就是沒有讓人感到很有興趣,不知道是那時候的頭腦真的就是不開竅,或者是因為對書本裡提供的知識完全沒好奇,反正就是不會主動拿書讀。
小學的成績普普,國中的成績也普普,高中的成績也普普,有幾科甚至是被好幾次補考、補交作業才低分通過的。讀書和閱讀都沒有讓那個時候的自己開竅,也沒有讓人感覺到書本裡還有另一個世界。
說起真正的閱讀,是大學畢業工作了一陣子以後才開始的。大學時期才開始看電影,看一些千奇百怪的電影,因為二輪電影票很便宜,幾乎每個星期都換片,也大量地累積了許多的電影。看電影,就像聽故事,看一齣戲聽一個故事,對於戲裡面的劇情轉折,都有著很令人著迷的細節;看完電影看影評,看著別人評論同一部片自己的心情與之的不同,然後發現所謂的眼界原來是這樣不同。許多影評裡都會引經據典,或者是將經典的電影、書籍橋段拿出來說論,也就循著看了幾部原著小說。當然也不是一開始就看得懂所有的電影,許多的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都看得很門外漢,有的時候是看完電影看書,再回頭看電影,才看得懂其中的一些精隨。就這樣一點一點地累積了角度與面向,特別是探討人性一類的內容。
相信所有的經驗都是累積而來的,也藉著這些的累積,往自己的內心裡探究,然後越來越接近自己的樣貌,也越來越能夠梳理自己的思緒。
因為這樣的經歷,在小孩的閱讀習慣上確實花了一點心力培養,小的時候有許多不同的方式讓他認識書本、認識知識、認識自己的好奇與探究,利用書連結他對世界的好奇,也用書拓展他對這世界的好奇。
一開始的時候,要怎麼讓小孩喜歡其實並不難,天生對萬物好奇的孩子,是會對眼前所有看起來五顏六色、上面有動物、碰了有聲音、摸起來的觸感不同的物品感興趣,不把書本裡的所有東西當作測驗,只當作他與這世界的連結,自然就能讓孩子對書有了好的遇見。這些好的遇見,就能讓他對看起來不太同的另一本書,感到好奇與主動。
大概從五歲多開始,共讀的時間也已經漸漸地少了,有一陣子孩子甚是表示不需要念睡前書,自己閱讀的部分他仍然維持得很好。
上學以後,閱讀量減少很多,除了上學的時間占去大部分以外,學校並不支持閱讀繪本這一件事情,也或多或少影響了他在家裡主動拿書看的意願。有時候他會說,老師說不建議我們看繪本,也說不能看西遊記那一些書。連著幾年下來,在他自已喜歡閱讀的這一件事情上面,他也未上學做了改變。
大量減少閱讀的時間這一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對他有影響,沒有人知道。開始自學以後,將書櫃的擺設重新規劃了一下,將所有的書本重新放置在同一個空間裡面的不同櫃子,也因為更動了擺設,許多他原本已經記得的位置也被改變了,有時候想找某一本書的時候,會因為找的過程又先拿了其他的書看,在沒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閱讀的時間也就立刻補回來。甚至有的時候一整天都在書櫃邊,讀完一本又一本、看完一類又一類,也漸漸地把閱讀量維持在一天1-2小時。
從書本中閱讀,對他來說應該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了,拓展閱讀這一件事情還能怎麼做? 這是在自學之前就有認真想的問題,一直看書並不是最好的方式,人都需要將所有的學習與生活連結在一起,音樂是、自然是、歷史是,當然閱讀也才是。
看完一本書,如何能把它與生活連結在一起,或者說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連結看過的書本,這一些都可能是增強孩子對於閱讀的感受以及用不同眼光去看這世界的方式。走讀,就是一種很真實的例子。在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物、史料文資中,連結書本裡在這一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故事,那樣的故事,不但是連結了歷史,更連結了他的生命是如何被傳承下來的。這些都在一次又一次的走讀經驗裡,孩子漸漸地墊上了幾塊基石,那在歷史學習上,肯定是重要的根基。
但閱讀不單只有歷史,還有很多其他的,怎麼辦? 是啊~學問許多,總不可能一種方法想要全包,既然無法一個方法打片天下,那麼,學習更重要的是甚麼?
說是「學習力」這樣呢?
讓孩子學習如何有學習力,聽起來好繞口,大概的意思就是讓孩子學習不同的學習方式與能力,這樣會比較容易接近大人想要的嗎?
在這個學問已經無法被限制、被一個學科完全包含的世代,一個能夠思辨的孩子,應該更會有所謂競爭力,是吧!(試圖說服自己)
只是要能思辨,又要怎麼開始? 這麼哲學的思考,就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也只能一再地找不同的方式嘗試看看,也許孩子會在某一種方式裡找到他想要的方式。
閱讀一本兒童文學,然後在生活中去找與書本裡的場景、故事的脈絡有關的軸線,然後試著說一個接近自己生活的故事,這是目前這半年的一個走讀活動中的規劃,孩子對於第一本兒童小說還在適應,生字的適應、字數的適應、場景名稱的適應、故事背景文化差異的適應...,這些不同都衝擊著現在他的閱讀習慣,選書一直都很自由的他,為了要能夠讀完長篇小說,也得要學習如何安排時間,每天念或者是一次衝一些量,好讓自己不被故事的結構中斷。
只是這一些都還沒有聽到他說有甚麼的感受,他還處在有時候拿起來試試看,讀幾行字若是太多生字就放下書,也不想再讀下去,就這樣有時候讀,有時候放著不讀來來去去。
大人得學著忍住提醒,不把「參加活動就是要把書看完」這一件事情當作必要條件,忍住更重要的是他能體會這本書裡故事軸線的魅力,而不是讀完書去參加活動像是就有交代般應付了事的態度。
一群孩子的冒險與合作(根本就是人多口雜)
這一段時間,在不同的時間下孩子參與了兩個不同的兒童小說閱讀,不同的人帶領、不同的同學共讀,不同的書本,也許都會是很大的差異,在對孩子來說,去嘗試、經驗都是同樣無法被取代的重要。
究竟能不能在不同的活動帶領下,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致,依舊高昂,沒有人知道,但這一些都是自學很重要的根基,在他能夠分出"看書"與"越讀"之間的不同為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空間的運用與感受,大人和小人(孩)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大人對於環境的需求,好多時候不只是功能取向,會參雜著視覺感受,收納整理不只是要找得到東西在哪裡,還包含了要看起來整齊、乾淨。這些都是學習來的嗎?
    那陣子的對話,總是繞著台灣的山、台灣黑熊、水鹿、山羌、石虎...。在台灣,黑熊和石虎的話題,只在新聞裡被討論,有多少關於牠們的故事沒有被聽見,因此這些珍貴的影片,強化了孩子對於野生動物的連結。當他知道動物們的過去、動物們的家、動物們吃的食物、動物們曾經被如何捕捉和野放、動物們如何在這樣人擠人的社會中
    孩子要融入甚麼樣的團體,這絕對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在他為自己選擇了重要的團體時,他自然就能長出能力。大人能做的,不就是把所有眼睛看得見的團體,篩選過一輪。好的團體是要能看見團體的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體裡的威權、暴力與異化、歧視。
    自學以來,小孩一直卡住的一點就是「寫」。不只是重複抄寫的寫,還包括閱讀、觀影心得一類的寫,甚至是生活有感或毫無主題的寫。卡住的意思,並不完全是寫不出來,比較多的成分是來自「為什麼」要寫?  雖然是這樣
    一周了,改變了許多的習慣和做法,以前孩子上學,早餐以他吃飽了上學,偶爾自己在家做,大部分因應小孩想吃的就外出吃。
    「今天要上甚麼?」變成了每天起床後準備開始的第一句話 這時候會想:如果沒有課表還會這樣問嗎? 自學計畫的要求裡面有課表這一項,所以才寫上去,如果沒有寫這一項的話,那會怎麼說?!
    一個空間的運用與感受,大人和小人(孩)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大人對於環境的需求,好多時候不只是功能取向,會參雜著視覺感受,收納整理不只是要找得到東西在哪裡,還包含了要看起來整齊、乾淨。這些都是學習來的嗎?
    那陣子的對話,總是繞著台灣的山、台灣黑熊、水鹿、山羌、石虎...。在台灣,黑熊和石虎的話題,只在新聞裡被討論,有多少關於牠們的故事沒有被聽見,因此這些珍貴的影片,強化了孩子對於野生動物的連結。當他知道動物們的過去、動物們的家、動物們吃的食物、動物們曾經被如何捕捉和野放、動物們如何在這樣人擠人的社會中
    孩子要融入甚麼樣的團體,這絕對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在他為自己選擇了重要的團體時,他自然就能長出能力。大人能做的,不就是把所有眼睛看得見的團體,篩選過一輪。好的團體是要能看見團體的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體裡的威權、暴力與異化、歧視。
    自學以來,小孩一直卡住的一點就是「寫」。不只是重複抄寫的寫,還包括閱讀、觀影心得一類的寫,甚至是生活有感或毫無主題的寫。卡住的意思,並不完全是寫不出來,比較多的成分是來自「為什麼」要寫?  雖然是這樣
    一周了,改變了許多的習慣和做法,以前孩子上學,早餐以他吃飽了上學,偶爾自己在家做,大部分因應小孩想吃的就外出吃。
    「今天要上甚麼?」變成了每天起床後準備開始的第一句話 這時候會想:如果沒有課表還會這樣問嗎? 自學計畫的要求裡面有課表這一項,所以才寫上去,如果沒有寫這一項的話,那會怎麼說?!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如果要你列舉一位文學創作者,他同時也是一名音樂重度愛好者,你會立刻想到誰?(拜託!留言給我)若你問我,我會不假思索說出口的名字有三位:村上春樹、石黑一雄、依坂幸太郎。這篇就來寫寫這三位喜愛音樂的小說家,文末並加碼分享幾本音樂書。
    Thumbnail
    當我們拿到一本新書,還不認識它的時候,除了從第一頁開始看,我們還可以有更有效率的方式。 先看這本書的封底還有它的目錄,有些書還會有簡明目錄。再來就是導論與類似前言的地方先看。 看的時候用手指掃讀,要有點速度,動作盡可能的流暢。有漏看也無妨,只要一段話裏頭有看到重點即可。 如此了解一本書的速度會變快
    讀過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人一定之道,他在引言中就這麼寫著:「善良的人呀,你正體驗著他那樣的煩惱,那就從他的痛苦中汲取慰藉吧,倘若由于命運的播弄或自身的過錯而覓不到知音,那就讓這本小書做你的朋友吧。」我們知道知音難尋覓,書可以靜靜聆聽我們,即使我們不說話,他也佔著看我們,如上帝刊顧著我們。今年還在
    Thumbnail
    電商平台打響的折扣戰,讓獨立書店與出版社再次將折扣會影響出版產業的議題拉上檯面。只是身為純粹的讀者想法很單純,願意閱讀且買書的讀者都是好的消費者。
    Thumbnail
    ​ ●2020青林出版 愛麗絲‧博德威【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或許閱讀生命之書並沒有辦法讓你真正認識一個人 「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所有事物都只是一個故事。人們美化事物;說著寓言而非事實,說著童話而非歷史。但是人都會長大。」
    Thumbnail
    「你們的同學或朋友裡,還有沒有人在看報紙或印刷的雜誌或書籍?」我問正在用電腦查資料的AB寶。 A寶回答說:「已經沒有人在看報紙,雜誌或許還有一些,書要看情況,有幾個喜歡看書的好朋友還有在看,但其他大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如果要你列舉一位文學創作者,他同時也是一名音樂重度愛好者,你會立刻想到誰?(拜託!留言給我)若你問我,我會不假思索說出口的名字有三位:村上春樹、石黑一雄、依坂幸太郎。這篇就來寫寫這三位喜愛音樂的小說家,文末並加碼分享幾本音樂書。
    Thumbnail
    當我們拿到一本新書,還不認識它的時候,除了從第一頁開始看,我們還可以有更有效率的方式。 先看這本書的封底還有它的目錄,有些書還會有簡明目錄。再來就是導論與類似前言的地方先看。 看的時候用手指掃讀,要有點速度,動作盡可能的流暢。有漏看也無妨,只要一段話裏頭有看到重點即可。 如此了解一本書的速度會變快
    讀過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人一定之道,他在引言中就這麼寫著:「善良的人呀,你正體驗著他那樣的煩惱,那就從他的痛苦中汲取慰藉吧,倘若由于命運的播弄或自身的過錯而覓不到知音,那就讓這本小書做你的朋友吧。」我們知道知音難尋覓,書可以靜靜聆聽我們,即使我們不說話,他也佔著看我們,如上帝刊顧著我們。今年還在
    Thumbnail
    電商平台打響的折扣戰,讓獨立書店與出版社再次將折扣會影響出版產業的議題拉上檯面。只是身為純粹的讀者想法很單純,願意閱讀且買書的讀者都是好的消費者。
    Thumbnail
    ​ ●2020青林出版 愛麗絲‧博德威【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或許閱讀生命之書並沒有辦法讓你真正認識一個人 「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所有事物都只是一個故事。人們美化事物;說著寓言而非事實,說著童話而非歷史。但是人都會長大。」
    Thumbnail
    「你們的同學或朋友裡,還有沒有人在看報紙或印刷的雜誌或書籍?」我問正在用電腦查資料的AB寶。 A寶回答說:「已經沒有人在看報紙,雜誌或許還有一些,書要看情況,有幾個喜歡看書的好朋友還有在看,但其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