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關於工作-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前長輩就很喜歡講這句話,[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甚至很多工作雜誌寫到如何找到好工作時,都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評估標準大概是3-5年為參考標準,3年以下沒有學全,5年以上又容易僵化難以適應新單位。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
其實很多名人的工作是換來換去,甚至轉換當中一點關聯性都沒有,而且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年輕工作者,念了多年的書之後就進到職場,有的人因為選填學校和科系只挑了分數最接近的,粗略的看過介紹後就進去了,台灣又特別喜歡專注念書考試,我們這代1980中後段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考著考著就出社會了,要問我們喜歡什麼,大概有個雛形,說個所以然的人又偏少數。
在興趣方面,我的朋友是偏畫圖,漫畫或CG(Computer Graphic電腦繪圖),而我是文字創作,早期是耽美跟心情抒發,但以前完全沒想過這些東西可以支撐生活,所以還是念書考試準備出社會,找份過得去、薪水也不錯、還能保有自己一些生活空間的工作。
現在開始不斷地反問自己為什麼?社會灌輸我們的東西是正確的嗎?有多少人是被這樣說著說著開始過著不喜歡的日子?有多少人是不斷發展自己的興趣成為生活的支柱呢?這樣的人們中間是否經歷過強烈的碰撞和無助呢?
定性是忍耐嗎?
我家老媽在工廠待過很多年,在她身上我看到很多的是對不開心的忍耐,但她可以一直說為了錢要忍耐,被同事氣得回家邊哭邊罵,隔天還是去上班、明明颱風天,還是去上班,因為不上班老闆會扣薪水、拉肚子不舒服,好一點以後來是去上班,因為不想請病假。我家老妹則是遇到同事沒好好做工作,她接後面的人連帶對方的工作都要做,她想離職卻說她還有些沒做完,滿滿的責任心,卻只能一直收尾。
定性是忍耐嗎?我們試試反問自己:我們平常中又忍耐了哪些人事物呢?
時間與摸索
台灣人對時間和摸索似乎不太重視,不喜歡空窗期,職場上最希望的是無縫接軌,採用的模式大多是騎驢找馬,當然有部分是生活的原因,薪水低加上月光族,一旦空窗就只能吸空氣或者回家啃老,但是或許可以給自己擬一個「Gap year」或者「Gap period」計算這段時間需要多少錢、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去哪邊,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想探索的是什麼?是自己的興趣延伸還是對於某項職業有著好奇,像我的朋友曾想去做饅頭,因為她覺得老麵饅頭真的好好吃!也可以是參與身心靈活動,學習冥想、瑜珈、運動等等。
換工作的頻率
那,工作到底要多久換才可以?我個人的經驗覺得半年到一年後還是找不到方向或歸屬感時。一份工作上手時間大概是三個月到半年,基本的全貌已知曉,也知道工作的操作模式,跟同事主管也磨合過了,這時候往往就是進入熟悉狀態的門檻了。
這時候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想再嘗試看看?是否有想探索的範圍?是否在這方面、這職涯有些想發展的慾望?
若真正對一份工作嫻熟又有經驗大概是三年,可能也歷經工作業務的轉換,遇到的事件愈來愈能夠即時處理。
只是,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三年之後又三年,這個工作或這個職涯是我願意繼續三年、六年、九年,直至退休的嗎?
定性這件事僅供參考
國外打工回來的年輕人大概會遇到兩種況狀,一個是認為年輕人充滿勇氣,去國外練習語言和體驗生活,一個是認為年輕人去國外存錢,存夠了錢就回台灣,沒有參考價值。
我想說的是,職場上關於換工作與定性這件事情的認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像國外打工在老闆、在人力資源人員的眼裡到底是有沒有價值的一樣難以認定。
只是,摸索自己不代表只能瘋狂換工作才能知道,「一年換二十四個老闆」這句老人家很愛用來念晚輩有它的道理在,畢竟工作的基本樣貌都還沒摸到邊就走了,這樣或許只是在浪費彼此的時間罷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不要那麼愛計較(其實後來發現常講這句話的人經常是[故意]去占別人便宜的人)
被教導的無助,或者學習來的無助,這是我在工作崗位這幾年來看到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在我們台灣社會中才特別多,還是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簡述一下,我的工作內容有部分是關於勞動法令的詢問或協助)
最近思考了一些關於自己、生活、工作、感情、人際、價值觀方面的事情,想起以及經驗過很多所謂[大人們]告訴或教導我們的事,有股深深的感觸,想寫下這一個又一個大人告訴我們的事情。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不要那麼愛計較(其實後來發現常講這句話的人經常是[故意]去占別人便宜的人)
被教導的無助,或者學習來的無助,這是我在工作崗位這幾年來看到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在我們台灣社會中才特別多,還是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簡述一下,我的工作內容有部分是關於勞動法令的詢問或協助)
最近思考了一些關於自己、生活、工作、感情、人際、價值觀方面的事情,想起以及經驗過很多所謂[大人們]告訴或教導我們的事,有股深深的感觸,想寫下這一個又一個大人告訴我們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公視熱播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結局吸引討論,穎可達咖啡推出與夯劇聯名的咖啡禮盒,提供兩種風味不夠善良的咖啡,無糖設計適合上班族,也可搭配不同奶類享用。品牌穎可達堅持挑選咖啡生豆,以帶來最舒適心境品嘗咖啡。穎可達咖啡相關評價、推薦分享。
Thumbnail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大人們的正確離別方式(1)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非常感謝學姊給我們年輕人的30個關鍵字,讓我們能在懵懵懂懂的情況啟航,朝向未知的道路前進,邁向成為期待的自己。 1. 帶著感情的行動參與 好奇是學習的根源,不放棄任何可能的一路探索自我,選擇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直到找到真實渴望的目標。 朋友是我們認識世界最好的槓桿,所以請在乎每次與朋友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那年聽著他們的妄言 人啊 到底能有多狂 多妄 如果一個群體 都是如此 災難 是難免 被認識的主管拉出包廂 說著 別衝動 我只是笑一笑 畢竟 我早已不在年輕 身上的制服 也不只代表著自已 什麼時候 我也把當成妹妹的她說的 我不是你 我要為300多人的生計負責 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雖然 看似自己有些權力
Thumbnail
也許我們該做的事,是成為大人們的麥田捕手,承接自己心裡面那個自由奔跑的孩子,允許她不知道方向,允許她追尋和受傷,甚至允許她墜落,然後抓住她、告訴她可以,即使長大了仍可以繼續嘗試及錯誤,於是得以成為想成為的那種大人,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Thumbnail
就這樣,我們成了賺錢跟成家立業的工具,無論身為工具的我們厲不厲害,我們都是工具,而不是我們自己。被訓練為工具的我們,究竟要怎麼作回一個人,這是一條漫長的求道之路。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公視熱播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結局吸引討論,穎可達咖啡推出與夯劇聯名的咖啡禮盒,提供兩種風味不夠善良的咖啡,無糖設計適合上班族,也可搭配不同奶類享用。品牌穎可達堅持挑選咖啡生豆,以帶來最舒適心境品嘗咖啡。穎可達咖啡相關評價、推薦分享。
Thumbnail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大人們的正確離別方式(1)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非常感謝學姊給我們年輕人的30個關鍵字,讓我們能在懵懵懂懂的情況啟航,朝向未知的道路前進,邁向成為期待的自己。 1. 帶著感情的行動參與 好奇是學習的根源,不放棄任何可能的一路探索自我,選擇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直到找到真實渴望的目標。 朋友是我們認識世界最好的槓桿,所以請在乎每次與朋友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那年聽著他們的妄言 人啊 到底能有多狂 多妄 如果一個群體 都是如此 災難 是難免 被認識的主管拉出包廂 說著 別衝動 我只是笑一笑 畢竟 我早已不在年輕 身上的制服 也不只代表著自已 什麼時候 我也把當成妹妹的她說的 我不是你 我要為300多人的生計負責 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雖然 看似自己有些權力
Thumbnail
也許我們該做的事,是成為大人們的麥田捕手,承接自己心裡面那個自由奔跑的孩子,允許她不知道方向,允許她追尋和受傷,甚至允許她墜落,然後抓住她、告訴她可以,即使長大了仍可以繼續嘗試及錯誤,於是得以成為想成為的那種大人,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Thumbnail
就這樣,我們成了賺錢跟成家立業的工具,無論身為工具的我們厲不厲害,我們都是工具,而不是我們自己。被訓練為工具的我們,究竟要怎麼作回一個人,這是一條漫長的求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