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課程也能算學分?2】 人人都有機會讀名校─從國際趨勢看大學採計線上課程學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分沒有一定要在學校上課才能修到!國外許多知名大學提供遠距的碩士班、單一課程學分,以及部分網路、部分實體的學程,網路主題課程可於線上與老師互動討論、作業、考試後就可以得到認證。
現今教育趨勢注重自我學習,可依照自己的學習狀況來安排課程進度,MOOC 也應需求發展出來。MOOC 非營利組織 edX 發起是由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下稱 MIT)和哈佛大學於 1999 年創立,演變至 2012 年開始的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不只是數位化教材免費開放在網路上供大眾分享利用,更強調互動學習與交流,使用者可自我學習、進行評估、並規劃後續的學習。
不用大學學歷就能申請 MIT 微碩士MicroMasters degrees)?
自 2012 年開始,以 Udacity、Coursera 與 edX 三巨頭為首的 MOOC 風潮已經席捲全球。Coursera 是現今全球最大線上課程平台,課程多元,有來自全球 150 所大學開設超過 2000 門課程。2016 年 MIT 推出「微碩士證書」(MicroMasters degrees)一學期課程,採取逆向招生模式,先入學再申請正式學位.課程其中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為數位課程的混和教學,學生可以自由掌握進度。這個計畫主要的目標對象,是希望能讓學生可以從一學期課程中判斷 MIT 的課程是否適合自己,減少成本與不確定性;老師也可以從學生在微碩士學程課程休息的表現來判斷這個學生是否是 MIT 需要的優秀人才。根據 MIT 表示,在剛推出微碩士的前三年,已經累積超過 24 萬來自 196 個不同的學生註冊
MIT 推出微碩士的目的,就是想能讓更多人且更容易可以接受 MIT 規格的教育洗禮。例如 2020 年 MIT 又再度推出「數據、經濟、政策發展微碩士學程」,由 MIT 教授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 )和杜芙洛(Esther Duflo)負責帶領這個學位學程,兩位同時也是 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這個學位學程入學資格並沒有要求大學學歷或是資格考試,但學生必須透過每週的作業和期末考來評量他們的表現。修習此學程的 14 位國家學程學生,擁有多元跨界背景,分別來自經濟、管理顧問、政府或聯合國、Google、紐約時報,甚至有高中應屆畢業生。想要吸引不同背景的學生並能夠完成學位,這也是創辦這個學程的初衷,MIT 微碩士學位的入學與評量方式,開啟我們對線上學習的更多想像。
選了課卻修不完?專家:應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動機
MOOC 課程符合數位時代「自主學習」的趨勢,內容強調自主彈性的規劃與互動體,非常仰賴學習者的自主性和學習動機。自主學習是是一種自發性的反應能力,呈現出「我要學」的「內在需求」,例如我想學什麼以及要如何去學?.因此願意註冊 MOOC 的學員可以說具備高學習動機,相對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理應較強,相對學習的成效也應該是比被動學習的學生來得高。
教育部在 2014 年開始推動大學磨課師計畫,截至 2017 年,計有 63 所大學校院 476 位教師獲得教育部補助,推廣了 341 門磨課師課程,已有超過 50 萬註冊人次。然而根據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統計,平均完課率 12%。MOOC 有高的註冊率,卻換來低的完課率。如何善用如此好的學習方式以及如何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都是我們該去思考的問題。
因此要設計引起學生興趣的課程內容提升完課率是很重要的,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黃朝曦建議可設計多媒體影片來視覺化資訊,例如他在課堂上將以往上課時同學覺得平鋪直敘的教學內容部分改用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狂新聞」風格呈現(註1)。建立共識。臺灣大學則推動「數位教學知能培訓工作坊」,例如教老師運用課程互動工具 Zuvio ,上課時即時出題,學生透過連網裝置回答問題,老師馬上透過圖表掌握學習狀況。
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黃國禎教授也建議促成自主學習的科技輔助教學模式為透過學習任務說明、擬定目標建立共識,接著規畫課程進度,並可透過線上平台即時給學生回饋,並設立獎勵機制,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強化自主學習的功效。過去負責推廣臺大 MOOC 的資訊管理學系孔令傑老師也表示,臺大與玉山銀行合作的大數據課程,不會只有講者一直對著鏡頭說話,找來學生擔任主持人問問題,講者回應,再搭配線上測驗、作業、交流論壇,引導學生做中學,有比傳統單向式課程更好的學習效果。
數位線上課程風潮讓人人都能上名校,不同背景的廣大學習者可以選修開放式課程。MOOC 以開放、共享、自主的學習契機,配合線上評量、作業繳交、討論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成果。跟隨「大學採計線上學分」的國際趨勢,國內臺大於 107 學年度下半年開放 MOOC 課程認列畢業學分,每位學生最多可計入 3 學分的 MOOC 課程。MOOC 推廣會更受重視,為將來的網路學習教育帶來新的變化及風潮,開啟數位學習及自主學習的新局面。
參考資料:
註1:黃朝曦(2018)。撼動全球教育的新一代數位學習磨課師。師友雙月刊,610,p.9–13。
註2:黃國楨(2019)。促成自主學習的科技輔助教學模式。2019 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暨開放教育論壇專題演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會員
22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ursera 於 2012 年成立之初,曾表示「我們致力於免費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給任何需要的人」。然而,2014 年起 Coursera 便不再免費提供修課證書,而是持續發展多樣化的付費學習體驗。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傳染力,讓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延後開學或停課措施,以減少校園內群聚造成的疫情。然而,學生在停課期間若真的中斷學習,對於後續的課程進度安排並非好事,教育不能因此停擺。
2019 年 10 月UNESCO通過「開放式教育資源建議書草案」,主要是透過會員國間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消弭知識落差、達成技術與法律的相關配套。有了「法律配套支持開放教育」的共識後,我們將鏡頭轉回國內,智慧財產權的法律發展已趨成熟,但國人對智財的仍認識不足。
近十年智慧型手機興起,社會進入「低頭」世代,科技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程度,離過去「做完功課才能玩電腦」的世代已遠,甚至大學課堂中也融入手機、平板或筆電的互動運用。
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說 2012 年是 The Year of the MOOC ,面對國際潮流,華文世界也有許多開放教育資源,這篇將介紹的「ewant 育網開放教育平臺(以下簡稱 ewant)」如何推廣在地服務。
Udacity  將重心從大學課程轉向技能培訓的專業領域。因此,不同 Coursera 和 edX 以影片和同儕互評為主的教學模式,Udacity 以專題導向(project-based)的方式設計課程,期望可以培養出學生的實作與專業能力。
Coursera 於 2012 年成立之初,曾表示「我們致力於免費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給任何需要的人」。然而,2014 年起 Coursera 便不再免費提供修課證書,而是持續發展多樣化的付費學習體驗。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傳染力,讓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延後開學或停課措施,以減少校園內群聚造成的疫情。然而,學生在停課期間若真的中斷學習,對於後續的課程進度安排並非好事,教育不能因此停擺。
2019 年 10 月UNESCO通過「開放式教育資源建議書草案」,主要是透過會員國間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消弭知識落差、達成技術與法律的相關配套。有了「法律配套支持開放教育」的共識後,我們將鏡頭轉回國內,智慧財產權的法律發展已趨成熟,但國人對智財的仍認識不足。
近十年智慧型手機興起,社會進入「低頭」世代,科技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程度,離過去「做完功課才能玩電腦」的世代已遠,甚至大學課堂中也融入手機、平板或筆電的互動運用。
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說 2012 年是 The Year of the MOOC ,面對國際潮流,華文世界也有許多開放教育資源,這篇將介紹的「ewant 育網開放教育平臺(以下簡稱 ewant)」如何推廣在地服務。
Udacity  將重心從大學課程轉向技能培訓的專業領域。因此,不同 Coursera 和 edX 以影片和同儕互評為主的教學模式,Udacity 以專題導向(project-based)的方式設計課程,期望可以培養出學生的實作與專業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在2022年冬天開始帶居家陪跑,由公園道路學習與視障朋友的配合&擬定相關策略。在2023年的古都馬賽事中,面對多種挑戰,最後透過團隊協作成功完成賽事。
Thumbnail
隨線上學習產業發展,越來越多人將線上課程納入學習的選項之一,不論是行業專家、創作者或專業講師都紛紛加入開線上課程的行列,主題越來越多元、內容品質是越來越優質。 但對於想開課者,則會不禁好奇:線上課程真的能賺到錢嗎? 想知道愛莉莎莎透過課程賺了多少錢嗎? Joeman開房地產課程,能獲得多少收入?
Thumbnail
終於可以真正進入課程內容了,當時看到瓦基的這門線上課程,真的沒有考慮多久的時間就馬上買這堂課程。太興奮了! 這單元瓦基跟我們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要成為高品質的輸出者,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而是要透過不斷地練習這些基本功,可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成就。 學習書寫是一輩子的事情,寫
Thumbnail
這堂課程,將我們自身化為產品,從財務、行銷、研發等方面來說明我們可以怎麼做,怎麼去經營這一家公司。課程中不斷地提到「增長」一詞,只要我們永遠想著增長,並且努力增長,我們就會變成更好的人,資產也自然會隨之增加。
Thumbnail
因為擔任網站、APP 企劃 PM 的緣故,我看了近十年的產品數據。但在履歷表的專長欄填上「數據分析」這四個字時,還是會感到心虛,因為我不知道如何系統化的拆解挖掘產品的北極星指標。直到上了大維與辰禧所開的「產品數據分析」,學會用商業思維建立指標體系,並認識數據分析除了邏輯思維外還必須有的三觀...
不知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跟我有一樣的感覺,最近這幾年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文化已經深深的烙入了我們的生活,線上課程一個一個開啟,很多人也在下班後研修第二專長,這樣的現象為何會興起?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完全不夠用?亦或是資訊氾濫時代下造成的資訊焦慮,以至於我們被迫下班後還不停的吸收專業與知識,深怕自己跟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危機四伏的現代,人資人員亟需找尋可替代線下實體課程的人才培訓模式,為人才進行升級轉型,為企業在數位時代中開展創新的商業模式。然而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衛福部所發佈的秋冬防疫專案,該如何打造出完美的防疫距離同時又能達成企業人才成長不間斷的目標呢?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在2022年冬天開始帶居家陪跑,由公園道路學習與視障朋友的配合&擬定相關策略。在2023年的古都馬賽事中,面對多種挑戰,最後透過團隊協作成功完成賽事。
Thumbnail
隨線上學習產業發展,越來越多人將線上課程納入學習的選項之一,不論是行業專家、創作者或專業講師都紛紛加入開線上課程的行列,主題越來越多元、內容品質是越來越優質。 但對於想開課者,則會不禁好奇:線上課程真的能賺到錢嗎? 想知道愛莉莎莎透過課程賺了多少錢嗎? Joeman開房地產課程,能獲得多少收入?
Thumbnail
終於可以真正進入課程內容了,當時看到瓦基的這門線上課程,真的沒有考慮多久的時間就馬上買這堂課程。太興奮了! 這單元瓦基跟我們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要成為高品質的輸出者,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而是要透過不斷地練習這些基本功,可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成就。 學習書寫是一輩子的事情,寫
Thumbnail
這堂課程,將我們自身化為產品,從財務、行銷、研發等方面來說明我們可以怎麼做,怎麼去經營這一家公司。課程中不斷地提到「增長」一詞,只要我們永遠想著增長,並且努力增長,我們就會變成更好的人,資產也自然會隨之增加。
Thumbnail
因為擔任網站、APP 企劃 PM 的緣故,我看了近十年的產品數據。但在履歷表的專長欄填上「數據分析」這四個字時,還是會感到心虛,因為我不知道如何系統化的拆解挖掘產品的北極星指標。直到上了大維與辰禧所開的「產品數據分析」,學會用商業思維建立指標體系,並認識數據分析除了邏輯思維外還必須有的三觀...
不知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跟我有一樣的感覺,最近這幾年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文化已經深深的烙入了我們的生活,線上課程一個一個開啟,很多人也在下班後研修第二專長,這樣的現象為何會興起?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完全不夠用?亦或是資訊氾濫時代下造成的資訊焦慮,以至於我們被迫下班後還不停的吸收專業與知識,深怕自己跟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危機四伏的現代,人資人員亟需找尋可替代線下實體課程的人才培訓模式,為人才進行升級轉型,為企業在數位時代中開展創新的商業模式。然而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衛福部所發佈的秋冬防疫專案,該如何打造出完美的防疫距離同時又能達成企業人才成長不間斷的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