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變種病毒在小朋友開始擴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英國🇬🇧
新的變種B.1.1.7最早出現在英格蘭,最近的分析顯示,B.1.1.7感染的年齡分佈與早期變種相似
在10歲以下兒童 ( 4% ) 中被診斷出的病例要比青少年 ( 17.3% ) 或成人 ( 19.8 % ) 少得多。
之前疫情的研究出現,似乎指向了一個方向:即使社區傳播相對較高,學校也很少發生疫情,從而國外沒有强制要學校戴口罩的安全措施。
而且歐美認為,如果是社區普及率降低了,我們才會開學,這些安全措施可以不必需的,尤其是在10歲以下兒童,他們根本戴口罩戴不住的。
荷蘭🇳🇱
在荷蘭的一所小學爆發了這種新病毒。 在對818名教師,學生和家庭進行的測試發現,在學校第一例病例出現1個月後,老師或孩子已經有123人(近【15%】)被感染。
以色列🇮🇱
在12月中旬,以色列發現B1.1.7的英國變種,佔了10歲以下的兒童新病例增加的近四分之一【23%】。
開始呼吁:
對於變種病毒,10歲以下兒童,更容易傳播

意大利🇮🇹
據報導意大利總人口中有10%進行了測試該病毒呈陽性,而其中【60%】是小學或嬰兒學齡兒童。 這些孩子很多被認為感染了其他家庭成員。而學校現在,關閉了。


為什麽小朋友易受變種病毒傳播 ?

1.變種病毒,更易侵入細胞
這一現在命名為B.1.1.7的英國病毒株,最初在今年9月在英國的肯特郡(Kent)和倫敦地區被發現。隨後,這一病毒株在英國部分地區的新發COVID-19病例中屢屢出現。英國科學家發現,被命名為B.1.1.7.的變異病毒株出現了前所未有的17個突變,包括:
14個氨基酸突變和3個蛋白質結構消失
重要的是有8個突變點發生在棘蛋白上,包括N501Y、N439K、Y453F及△69/70等
一個名為「N501Y」的變異,改變了病毒棘狀物(spike)的最重要部分: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令它們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因為這是病毒棘首先與人體細胞表面接觸的地方。
任何使「病毒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的變動,都可能增強病毒的毒性。這一突變可以增強刺突蛋白與其受體ACE2的結合能力,從而可能提高病毒的感染能力
2.口罩戴不住
孩子都不願意戴口罩的。再加上歐美沒有强制要學校戴口罩的安全措施,這些都是協助變種病毒🦠快速在小孩子群,快速散播,最終遭殃的是老師和家長。在國外有老師👩‍🏫因此而死亡呢!
3.沒有小朋友的疫苗
變種病毒🦠,打不過成人,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已經有疫苗接種建立了保護城堡!而小朋友呢?
目前全球的疫苗,至今為止,並沒有包括小朋友呢!
所有小朋友的疫苗都在做人體實驗🧪中,聽說最快要等到今年的秋天,才能有結果!但變種病毒🦠,卻不會等待,唯有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才是最佳的防疫工具🧰!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4會員
    450Content count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 答案就是下面 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 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台灣3家本土疫苗廠商採用次單位的棘蛋白疫苗,選擇病毒的片段來引起免疫反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想拉下COVID-19 的曲線,“疫苗接種,也被過度解釋是唯一的工具🧰”! 這是一項致命的認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 使用 「7天移動平均值, 7-day moving average」,來觀察每一個國家的確診和死亡病例的變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各位農曆新年快樂嗎? 不管你快不快樂, 無論你説了多少遍的恭喜 都比不上,剛剛2021年2月16日,WHO才 宣布: 全球確診持續下降16% 全球死亡持續下降10% 更是值得恭喜!恭喜! 你說是嗎? 祝福大家 過年🧨後 我們依舊一起: 恭喜!恭喜下去 記得這首歌,不一定是新年才能
    近日常常被問,其實不會奇怪 答案就是下面 疫苗,大都使用病毒片段基因 不管是傳統減毒/死毒疫苗,就是採用打進整個病原菌、或是將mRNA打進人體細胞膜、或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發的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台灣3家本土疫苗廠商採用次單位的棘蛋白疫苗,選擇病毒的片段來引起免疫反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想拉下COVID-19 的曲線,“疫苗接種,也被過度解釋是唯一的工具🧰”! 這是一項致命的認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 使用 「7天移動平均值, 7-day moving average」,來觀察每一個國家的確診和死亡病例的變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各位農曆新年快樂嗎? 不管你快不快樂, 無論你説了多少遍的恭喜 都比不上,剛剛2021年2月16日,WHO才 宣布: 全球確診持續下降16% 全球死亡持續下降10% 更是值得恭喜!恭喜! 你說是嗎? 祝福大家 過年🧨後 我們依舊一起: 恭喜!恭喜下去 記得這首歌,不一定是新年才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寫完前篇〈碎念集|情人節這一天,談談「朋友」〉,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身為別人的朋友,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我夠義氣嗎?我好相處嗎?我有趣嗎?我能為對方增添什麼嗎?我有益嗎?
    Thumbnail
    14歲的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在4月25日發表了最新預言,印度為甚麼會落得如此下場,主要是因為兩大原因:過份干預自然和六星連珠。 第一個原因:過份干預自然 由於人類採取了很多非自然的方法進行治療,例如是用了超短的時間製造出來的新冠肺炎疫苗,大多都不適用於所有變種病毒株 第二個
    Thumbnail
    難得醫療作品中以護理師角度出發的作品,不只有大眾刻板的白衣天使形象,更有各種醫療現場與各種個性的護理師,隨著主角在不同的科別工作,不同的醫療部門的特色也一目瞭然,對於醫療第一線的細節和醫療的各種狀況下的延伸,更有非常多醫護人員執行照護時在倫理、環境上充滿衝突的事件,是非常適合理解醫院臨床的優秀作品。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近日出現了變種病毒,現時已經在多個國家蔓延,不少國家已經開始出現變種病毒的個案,然而,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傳染力增加75%,是因為一開始變種病毒在英國發現,然後就說變種病毒的源頭是英國這種說法實在是有點令人難以信服。 我們回溯當時一開始新冠肺炎病毒出現的時候,
    Thumbnail
    H老師你好,我最近有個無法諒解的點想請你分析。   男友三十歲了是個單親爸爸,帶著四歲小孩,沒車沒房沒存款,我們在一起將近一年半,我大概cover了他一年的種種開銷,我能體諒他手頭緊,所以出門吃飯、娛樂我都會主動付錢(就算我不主動,他的行為也會告訴我該去付錢囉),替他們倆購入生活上大小所需,甚至是孩
    Thumbnail
    事情,其實過去早已經發生過,只是以不同形式呈現而已!現在我們常苦於憂慮、挫折、不安、頹圮的心情,甚至是面臨選擇的關頭,在多不勝數的心靈雞湯與勵志課程、甚至是正面能量都四處滿溢的現代,我想最佳的解答是在自己;正確的說是在自己眼前,那就是歷史,我們經歷的,過去一定有人也有過,只是形式與時代不同,謙信不是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寫著「臉書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或許只是某一種關係的存在。」 這種關係可能是「同事」、「旅伴」、「親人」、「同學」或著是「興趣相同」的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寫完前篇〈碎念集|情人節這一天,談談「朋友」〉,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身為別人的朋友,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我夠義氣嗎?我好相處嗎?我有趣嗎?我能為對方增添什麼嗎?我有益嗎?
    Thumbnail
    14歲的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在4月25日發表了最新預言,印度為甚麼會落得如此下場,主要是因為兩大原因:過份干預自然和六星連珠。 第一個原因:過份干預自然 由於人類採取了很多非自然的方法進行治療,例如是用了超短的時間製造出來的新冠肺炎疫苗,大多都不適用於所有變種病毒株 第二個
    Thumbnail
    難得醫療作品中以護理師角度出發的作品,不只有大眾刻板的白衣天使形象,更有各種醫療現場與各種個性的護理師,隨著主角在不同的科別工作,不同的醫療部門的特色也一目瞭然,對於醫療第一線的細節和醫療的各種狀況下的延伸,更有非常多醫護人員執行照護時在倫理、環境上充滿衝突的事件,是非常適合理解醫院臨床的優秀作品。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近日出現了變種病毒,現時已經在多個國家蔓延,不少國家已經開始出現變種病毒的個案,然而,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傳染力增加75%,是因為一開始變種病毒在英國發現,然後就說變種病毒的源頭是英國這種說法實在是有點令人難以信服。 我們回溯當時一開始新冠肺炎病毒出現的時候,
    Thumbnail
    H老師你好,我最近有個無法諒解的點想請你分析。   男友三十歲了是個單親爸爸,帶著四歲小孩,沒車沒房沒存款,我們在一起將近一年半,我大概cover了他一年的種種開銷,我能體諒他手頭緊,所以出門吃飯、娛樂我都會主動付錢(就算我不主動,他的行為也會告訴我該去付錢囉),替他們倆購入生活上大小所需,甚至是孩
    Thumbnail
    事情,其實過去早已經發生過,只是以不同形式呈現而已!現在我們常苦於憂慮、挫折、不安、頹圮的心情,甚至是面臨選擇的關頭,在多不勝數的心靈雞湯與勵志課程、甚至是正面能量都四處滿溢的現代,我想最佳的解答是在自己;正確的說是在自己眼前,那就是歷史,我們經歷的,過去一定有人也有過,只是形式與時代不同,謙信不是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寫著「臉書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或許只是某一種關係的存在。」 這種關係可能是「同事」、「旅伴」、「親人」、「同學」或著是「興趣相同」的人